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865篇 |
免费 | 8671篇 |
国内免费 | 1458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063篇 |
农学 | 8526篇 |
基础科学 | 7700篇 |
15972篇 | |
综合类 | 77669篇 |
农作物 | 11114篇 |
水产渔业 | 6779篇 |
畜牧兽医 | 24647篇 |
园艺 | 12325篇 |
植物保护 | 73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43篇 |
2023年 | 3298篇 |
2022年 | 7568篇 |
2021年 | 7453篇 |
2020年 | 6909篇 |
2019年 | 6758篇 |
2018年 | 4891篇 |
2017年 | 7631篇 |
2016年 | 5121篇 |
2015年 | 7697篇 |
2014年 | 8216篇 |
2013年 | 9736篇 |
2012年 | 13443篇 |
2011年 | 14017篇 |
2010年 | 13414篇 |
2009年 | 11972篇 |
2008年 | 11549篇 |
2007年 | 10699篇 |
2006年 | 8780篇 |
2005年 | 6825篇 |
2004年 | 4179篇 |
2003年 | 2612篇 |
2002年 | 2742篇 |
2001年 | 2517篇 |
2000年 | 2237篇 |
1999年 | 820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8篇 |
1975年 | 5篇 |
1966年 | 4篇 |
1965年 | 5篇 |
1962年 | 31篇 |
1956年 | 50篇 |
1955年 | 33篇 |
193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三种中草药复方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皿稀释法研究三种中草药复方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方Ⅰ、方Ⅱ、方Ⅲ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2、0.02和0.01 g/mL,说明方Ⅲ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优于方Ⅰ、方Ⅱ;三种中草药方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都为0.01 g/mL,说明三种方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相近;方Ⅰ、方Ⅱ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大肠杆菌,方Ⅲ对这两种菌抑菌效果相近;对大肠杆菌来说,中草药单方有效成分经定向提取后组方其抑菌效果比复方总提物好. 相似文献
992.
盐胁迫下匍匐翦股颖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匍匐翦股颖在盐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机制,模拟盐胁迫条件,用0 mol/L(CK),0.2 mol/L的NaCl溶液对两种不同耐盐性的匍匐翦股颖Penncross和SeasideⅡ进行处理,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匍匐翦股颖CytSOD,FeSOD,CAT,APX,POD的部分片段,并设计了5个基因的qRT-PC引物,对5个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进行了荧光实时定量测定,分析了两种不同耐盐性的匍匐翦股颖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胁迫对两种不同耐盐性的匍匐翦股颖抗氧化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在盐胁迫初期,盐敏感的Penncross SOD活性比耐盐的SeasideⅡ高,盐处理中、后期Penncross SOD活性快速下降,SeasideⅡSOD活性下降慢而且能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一阶段SeasideⅡSOD活性显著高于Penncross;CAT,APX和POD活性随着盐处理的延长,酶活性增加,Penncross CAT和APX活性低于SeasideⅡ,POD活性两者差异不大。盐胁迫下,Penncross CytCu/ZnSOD,CAT、APX 和POD表达量上调,而FeSOD下调;SeasideⅡ5种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上调,CytCu/ZnSOD,FeSOD,CAT和APX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enncross,而POD表达量差异不大。两种匍匐翦股颖CytCu/ZnSOD、CAT、APX和POD表达量变化与酶的活性变化较一致,而盐敏感的FeSOD的表达量变化与SOD活性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993.
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储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储量特征的变化,对青藏高原东缘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放牧(TG)和连续放牧(CG)4种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地上植被、地表凋落物、根系和土壤有机碳、氮储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NG、RG和TG较CG显著提高了土壤、根系、植被和凋落物有机碳、氮储量。2)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88.859%~98.242%),其次为根系(1.563%~8.742%),再次为植被(0.172%~1.430%),最小为凋落物(0.022%~0.969%);氮储量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土壤(97.331%~99.633%),其次为根系(0.316%~2.071%),再次为植被(0.047%~0.442%),凋落物最小(0.003%~0.157%)。3)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储量明显降低。为期4年不同放牧模式仅对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氮储量有影响。4)土壤有机碳、氮储量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同时,放牧有使有机碳、氮向深层转移的趋势。5)NG、RG和TG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总有机碳、氮储量,而CG显著降低了总有机碳、氮储量,导致有机碳、氮的流失。禁牧和季节性休牧能有效增加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机碳、氮储量,实现碳、氮增汇的目的,是该区和类似区域草地放牧管理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引进和推广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于2007年9月、10月分别从湖北购入亲虾和幼虾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水泥池、稻田和土池塘三种条件下养殖;于2008年5月每周或半周测量一次体长体重,分别进行体长体重关系、个体出现率、个体相对增重率和体重体长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1.稻田克氏原螯虾体长体重的关系为:雌虾,y=0.0184x3.1984,R2=0.9506,雄虾,y=0.0113x3.4626,R2=0.9611,且雌虾生长匀速,雄虾生长异速,符合体重体长形态参数y=a*Lb;2根据个体出现率可知,水泥池和稻田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7.71cm-9.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在8.21cm-10.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根据生长集中区间的个体相对增重率可知,5月份稻田个体增重率最高,为24.13%,土池塘最低;体重、体长比值随着体长的变化趋势表明,稻田虾呈线性变化,水泥池和土池塘虾变化呈“S”型,趋向线性变化。可以认为,克氏原螯虾可在安康地区正常生长,且本试验条件下5月份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乌金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旨在研究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乌金猪肉品质的影响及最优肉品质所需的日粮适宜蛋白水平。选取体质量15kg左右的乌金猪9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头,下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在体质量为15~30、30~60和60~100kg阶段的日粮蛋白水平分别为最高蛋白水平(HHP,18%、16%和14%)、中高蛋白水平(HMP,17%、15%和13%)、中蛋白水平(MMP,16%、14%和12%)、中低蛋白水平(MLP,15%、13%和11%)和最低蛋白水平(LLP,14%、12%和10%)。各组在不同生长阶段日粮能量、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水平固定。试验期至100kg体质量,分别在30、60和100kg体质量时屠宰,测定肉品质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采用模糊综合评定系统分析并确定最优肉品质日粮适宜蛋白水平。结果表明,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乌金猪不同生长阶段肌肉pH、系水力、剪切力、烹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有明显影响,其中高、中、低蛋白组间差异显著(P〈0.05),大理石纹评分随蛋白水平的降低而增加,低蛋白组显著高于高蛋白组(P〈0.05)。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增加,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提高,在100kg体质量时达显著水平(P〈0.05);粗脂肪、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降低,不同生长阶段高、中、低能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以大理石纹、剪切力和滴水损失为评定肉品质的代表指标,通过综合评定确定30、60和100kg体质量时最优肉品质适宜的日粮蛋白水平分别为15.88%、14.13%和11.42%。研究结果为乌金猪的合理饲养和改善肉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原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山东省某一大型养兔场的20~30日龄幼兔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病兔早期精神不振,多数病兔鼻腔流出脓性鼻液,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表现为呼吸困难,并出现鼻鼾声,以体况瘦弱,腹泻为主要症状。从中主要分离到4株细菌,根据其形态学特性、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反应特性等将分离菌鉴定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然后对所分离到的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进行(G+C)mol%含量的测定以及16SrRNA的扩增,结果(G+C)mol%含量为61.7%~62.4%,与Kersters K结果相符(61.6%~62.6%);而该菌16SrRNA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AF177666株禽波氏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7%,与本实验室保存的禽波氏杆菌及兔败血波氏杆菌参考菌株S80103株同源性高,分别为99.7%和99.9%。利用所分离到的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株制备免疫原,通过免疫孕前母兔,使仔兔获得母源抗体,而使幼仔兔获得早期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7.
998.
持续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而不被清除的状态,其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年甚至终生,但不引起症状,病原体不一定持续增殖。不同病原体所致持续感染的定义不同,如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持续感染被定义为动物感染28d后仍然携带活的病毒。持续感染是造成免疫失败、肿瘤形成或药物敏感性下降的重要原因。存在持续感染的宿主是重要的传染源,还是病原体发生变异的来源,但因无症状常被忽视。充分了解持续感染的形成机理及持续感染状态中宿主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寻找诊断、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最佳方法。论文从病原体和宿主因素两个方面阐述了持续感染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99.
一年生苜蓿种质资源形态变异及其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2份一年生苜蓿为材料,对生育期和外部形状进行观测和统计分析,并对形态类型加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一年生苜蓿的茎为直立或匍匐,茎高在7.0~30.7cm,3出羽状复叶,种子为黄色、肾形。生育期在95—140d,从生育天数可分为早熟型和晚熟型;(2)一年生苜蓿种内变异很大,其中主茎长度和自然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43.0%和42.9%。其次是叶长和叶宽,变异系数分别为33.3%和30.0%。而第2主茎长度变异系数是27.6%,伸展长度变异系数22.1%;(3)对一年生苜蓿在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的生长状况的比较发现,一年生苜蓿更适应于干旱地区的生长;(4)一年生苜蓿的主茎长度越长,第2主茎长度越长,自然高度越高,伸展长度越长,叶长和叶宽也越长;(5)通过形态类型的聚类分析,可将一年生苜蓿分为3个类型,直立型,匍匐型和低矮型。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