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83篇
  免费   14055篇
  国内免费   8917篇
林业   8602篇
农学   6571篇
基础科学   6298篇
  12842篇
综合类   61430篇
农作物   8821篇
水产渔业   5377篇
畜牧兽医   19462篇
园艺   9734篇
植物保护   5818篇
  2025年   53篇
  2024年   2775篇
  2023年   3009篇
  2022年   6130篇
  2021年   5863篇
  2020年   5415篇
  2019年   5254篇
  2018年   3812篇
  2017年   5907篇
  2016年   3901篇
  2015年   5907篇
  2014年   6409篇
  2013年   7518篇
  2012年   10466篇
  2011年   10851篇
  2010年   10442篇
  2009年   9318篇
  2008年   9046篇
  2007年   8372篇
  2006年   6894篇
  2005年   5346篇
  2004年   3259篇
  2003年   2044篇
  2002年   2143篇
  2001年   2011篇
  2000年   1753篇
  1999年   63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2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8篇
  1955年   28篇
  1953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研究不同薄膜和太阳能保温技术在草莓高架栽培中的保温效果,并与地面高垄栽培相比较,寻找最佳的保温组合,为草莓高架式栽培在我国的推广奠定基础。【方法】以优良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以地面高垄栽培为对照(CK),对高架栽培设5个薄膜保温处理(无薄膜帘披垂(CK1),外帘黑色薄膜、无内帘(T1),外帘白色薄膜、无内帘(T2),外帘白色薄膜、内帘黑色薄膜(T3),外帘黑色薄膜、内帘白色薄膜(T4)),对其中保温效果最好的处理进行太阳能热水保温(T5),测定不同处理不同时间点(06:00开始,每隔3 h测定1次,连续测定3 d)的基质和土壤下0.05,0.10,0.15和0.20 m的温度及各处理的室内温度(CK、CK1的温室内温度,T1~T4的帘内温度),并测定各处理果实的单果质量、最大单果重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结果】各薄膜保温处理在09:00-18:00的保温效果差异较小,但在保温要求较高的21:00-次日06:00,各处理的保温效果差异较大,其中T3处理不同深度的基质温度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基质的平均温度为18.4 ℃,室内平均温度为17.4 ℃。在对温度要求较高的18:00-次日06:00,T5处理不同深度的基质温度及室内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二者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T3、T5 处理的草莓果实经济性状均显著高于CK。【结论】T3处理(外帘白色薄膜、内帘黑色薄膜)对冬季草莓高架栽培的保温效果最佳;冬季低温期,利用滴管输送太阳能热水对基质増温效果明显。采取披垂薄膜帘和输送太阳能热水这2种措施能解决冬季草莓高架栽培中的保温问题,可以确保草莓在寒冷的冬季能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72.
双七瓢虫是蚜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对大豆蚜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试验测定了双七瓢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双七瓢虫捕食大豆蚜的数量与大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双七瓢虫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日捕食量最大,3龄幼虫和成虫次之2,龄和1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双七瓢虫成虫及1~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依次为:Na1=1.1305Nt1/(1+0.0137 Nt1),Na2=0.8564 Nt2/(1+0.0491 Nt2),Na3=0.7158 Nt3/(1+0.0142 Nt3)。Na4=0.9983 Nt4/(1+0.0097 Nt4),Na5=1.1309 Nt5/(1+0.0089 Nt5)。  相似文献   
973.
寿光鸡MSTN基因3种不同转录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集1日龄寿光鸡腿肌,提取RNA进行RT-PCR反应、TA克隆和测序,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寿光鸡腿肌中存在3种不同大小的MSTNcDNA。第1种MS刑cDNA由1128bp组成,将该序列命名为csMSTN-1,与已报道的鸡MSTNcDNA序列(gb:AF019621.1)同源性为99%;第2种MS孙cDNA由985bp组成,命名为CSMSTN-2.与csMSTN-1相比,缺失了374~517处的143个碱基,并且在6处存在碱基变化;第3种MSTNcDNA由754bp组成,命名为csMSTN-3,与csMSTN-1相比,缺失了374~748处的374个碱基,并且存在26处碱基变化。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鸡体内存在3种不同大小的MSTN基因转录子.该结果为进一步确定MSTN基因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74.
为明确腐植酸在干旱胁迫下对燕麦叶片光合性能的调控效应,以燕麦品种燕科二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正常供水(75%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胁迫(60%田间持水量)和重度干旱胁迫(45%田间持水量)3个水分条件喷施腐植酸和等量清水(CK),分析了干旱胁迫下喷施腐植酸后燕麦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燕麦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下降趋势。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喷施HA处理的各指标值与CK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下,与CK相比,喷施腐殖酸后各指标值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提高幅度较大,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由此说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腐植酸可改善燕麦叶片的光合性能,促进干物质积累和增加产量,且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975.
【目的】中国地方鸡种如北京油鸡、清远麻鸡存在喙畸形现象,表现为上下喙咬合不全,呈交叉状。严重影响鸡饮水和采食,从而影响个体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喙畸形个体的系谱记录,发现喙畸形的形成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蛋白是行使各种生物学功能的最终形式之一,喙畸形个体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核心蛋白或者相关调控蛋白代谢异常造成的。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鸡畸形喙与正常喙中差异表达的蛋白,作为喙畸形相关的重要候选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北京油鸡喙畸形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挑选3只120日龄喙畸形的公鸡作为试验组,编号为W1、W2、W3,同时,挑选与试验组个体为同胞关系(全同胞或半同胞)的喙正常公鸡作为对照组,编号为Z1、Z2、Z3。将喙畸形与其同胞正常个体作为一个比对组,iTRAQ试验具体包含3个比对组,即W1 vs Z1,W2 vs Z2,W3 vs Z3。屠宰个体后,剔除喙组织周围肌肉和筋膜,分离得到喙上颌骨和下颌骨,提取总蛋白样品,应用6个 iTRAQ标签标记各蛋白样品,经过色谱层析预分离,联合液相串联质谱分析,采用Mascot 2.3.02软件对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试验组(W)与其同胞对照组(Z)样本比较(W1 vs Z1,W2 vs Z2,W3 vs Z3),选择肽段数≥2,表达差异值>1.2(上调)或<0.83(下调),且P<0.05的蛋白作为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利用iTRAQ技术一共在喙组织中鉴定到3 372个蛋白,鉴定到的特异性肽段有12 769个。其中原鸡蛋白1 869个,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100 kD之间。3个比对组共鉴定出159个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其中包含70个表达上调的蛋白,89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统计各比对组蛋白表达差异值发现,表达量差异较大的上调蛋白质有LPL、MLC-2、CO9A1、MATN3、HSP90B1等,表达量差异较大的下调蛋白质有MBP、RLA1、PRVM、HAPLN1等。结合已经报道的这些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其中CO9A1、MATN3、HAPLN1与软骨合成和软骨骨化相关,CO9A1是带状软骨纤维的组成物质,MATN家族是非胶原性细胞外基质蛋白家族,HAPLN1是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PRVM是细胞内钙离子结合蛋白,参与调控Ca2+离子信号通路;LPL是多功能酶,主要在脂质代谢和转运过程中起作用,参与调控PPAR信号通路。初步筛选出CO9A1、MATN3、HAPLN1、PRVM、LPL作为与鸡喙畸形相关的候选蛋白。【结论】差异表达蛋白的发现为鸡喙畸形形态的发生提供蛋白质水平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6.
以强筋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传统灌溉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有机肥处理、增氮处理和减氮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在传统灌溉条件下和节水灌溉条件下,与有机肥处理相比,增氮处理和减氮处理不仅能提高籽粒产量,而且能提高小麦的品质;(2)在传统灌溉条件下,与增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能使籽粒产量提高2.9%,使沉降值提高3.6 mL,且降低了0~180 cm土层的NO3--N含量;(3)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与增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的沉降值提高3.3 mL,且降低了0~30 cm土层的NO3--N含量。  相似文献   
977.
碳酸氢钠对磺胺氯吡嗪在鸡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0只健康杂交肉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磺胺氯吡嗪(SPZ)溶液静注(25 mg.kg-1)和SPZ溶液口服(50 mg.kg-1)以及与碳酸氢钠(50 mg.kg-1)同服,研究其药物动力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SPZ的浓度,内标法定量。药-时数据采用3P97软件处理。结果表明:SPZ在鸡体内分布迅速而广泛,消除较缓慢,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碳酸氢钠对SPZ在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可产生显著影响,药物动力学参数V(c)和Cl(s)显著增大,tmax、t1/2ka和t1/2ke显著减小(P0.01)。  相似文献   
978.
云南大叶茶与汝城白毛茶杂交后代的RAPD亲子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子标记技术 ,对云南大叶茶 (C .sinensis)与汝城白毛茶 (C .ptilophylla)进行人工杂交所获得的F1代植株进行了亲子鉴定。结果表明 ,13个随机引物在第 1个杂交后代( 1F1)中共扩增出 80条RAPD谱带 ,其中 79条能在双亲中检出 ,另 1条为 1F1自身的特异带 ,卡平方检验表明在 1F1中扩增出的谱带数与亲本中各对应位点所显示的谱带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第 2个杂交后代( 2F1)中共扩增出 75条谱带 ,在第 3个杂交后代 (  相似文献   
979.
华北平原春玉米季土壤硝态氮动态及氮素矿化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明确推荐施氮的优势所在,并为春玉米制定合理的施氮策略,本文在高肥力土壤条件下,通过设计不同氮肥管理模式.研究了春玉米季0—150 cm土体土壤NO_3~-—N动态和氮素矿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经验施氮0—90 cm土层NO_3~-—N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一般在400 kg/hm~2以上,90—150 cm土层则富积了大量的NO_3~-—N,潜在淋洗量很大。不施氮条件下,土壤表现出较强的净矿化势,并且净矿化速率和玉米生长速率有较好的协同性,二者同在大喇叭口至吐丝期达到最大值,但土壤供氮能力逐年下降。推荐施氮使得0—90 cm土层NO_3~-—N总体保持在100~200 kg/hm~2范围内,既确保作物的吸收又减少了氮素淋洗损失。研究表明,三年来推荐施氮共节省氮肥475 kg/hm~2,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4%。  相似文献   
980.
EPIC模型中土壤氮磷运转和作物营养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侵蚀和生产力影响估算模型EPIC是国际上较有影响的水土资源管理和作物生产力评价动力学模型。本文简要介绍了EPIC模型中描述土壤氮磷养分运转与作物氮磷营养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数学方程。在作物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因素,热量、降水等气候因素,施肥、灌溉和土壤耕作等管理因素的影响下,农田土壤氮素和磷素不断发生空间运移和形态转化。EPIC模型能够逐日定量描述土壤中氮磷养分的矿化与固定、硝化与反硝化、淋洗与挥发、流失与吸收、矿质磷循环、豆科作物固氮等运移、转化及作物吸收过程的变化速率和数量,揭示出土壤剖面氮磷运移、转化和作物营养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供农田土壤管理和作物营养定量评价研究中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