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4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738篇
林业   542篇
农学   667篇
基础科学   418篇
  867篇
综合类   2957篇
农作物   477篇
水产渔业   285篇
畜牧兽医   1203篇
园艺   524篇
植物保护   35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587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06—2014年新疆陆地棉纤维品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6—2014年我国棉花纤维公证检验检测的新疆陆地棉纤维品质数据为研究对象,明确了新疆棉花纤维品质的整体状况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棉花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05mm、0.14cN·tex-1和0.1百分点,新疆地方棉区纤维品质总体优于新疆兵团棉区;纤维长度、比强度中上等级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中低等级增加较快;整齐度指数中上等级占比呈现不同程度上升;马克隆值表现出A级所占比整体下滑、B级微升、C级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92.
二点委夜蛾越冬代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已成为我国夏玉米苗期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安全。目前对其越冬代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研究少见文献报道。本文系统研究了二点委夜蛾越冬代幼虫虫龄结构及老熟幼虫生物学特性,对其寄生性昆虫天敌和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4龄以上二点委夜蛾越冬代幼虫均可做茧休眠越冬,翌年大部分幼虫直接在茧中化蛹,部分幼虫爬出茧外继续取食后化蛹。越冬代老熟幼虫的体长、体重和头壳宽度变化较大,且三者间无显著相关性。越冬代蛹个体间大小差异较大。大多数雌蛾的体长比雄蛾略小,雌虫产卵期可持续5~11 d,卵量平均为277粒/雌,单粒散产,雌、雄蛾平均寿命较主害代长,分别为11.00 d和18.67 d。死亡虫体寄生物分离鉴定发现,5.22%被寄生蜂寄生,发现3种寄生蜂,1种重寄生蜂;从60.29%的死亡虫体中分离出4种真菌,分别为球孢白僵菌、绿僵菌、黄曲霉和青霉;从21.74%死亡虫体中分离出细菌,除黏质沙雷氏菌外,还有一种球菌和一种杆菌。  相似文献   
993.
994.
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是一种高抗逆的多年生高山草本植物,具有特殊的分子及生理抗逆响应机制。磷脂水解酶磷脂酶D (PLD)是重要的跨膜信号转导酶。以高山离子芥愈伤组织为试材,利用酶联免疫分光光度计法,优化磷脂酶D活性测定体系,建立了在25℃反应温度条件下,200 μL反应体系中,膜蛋白的含量35 μg、反应时间30 min、pH为7.0的缓冲液系统最适合高山离子芥愈伤组织磷脂酶D活性测定体系,分析表明不同膜结合态磷脂酶D的酶动力学特征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探讨磷脂酶D在高山离子芥响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为探讨水貂皮肤和毛囊发育机理,试验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水貂毛皮成熟期皮肤及毛囊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及其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IGF-Ⅰ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貂皮肤表皮细胞和毛囊外根鞘细胞中都有IGF-Ⅰ、IGF-ⅠR和EGF基因的强阳性表达,3种基因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细胞核呈空泡状未见到阳性染色,呈苏木精复染的蓝色,皱褶区域和表皮下胶原结缔组织出现了阳性染色为非特异性阳性结果。IGF-Ⅰ、IGF-ⅠR和EGF基因在水貂皮肤表皮和毛囊外根鞘细胞中广泛表达,直接参与调控皮肤和毛囊的发育。表明EGF、IGF-Ⅰ和IGF-ⅠR基因在水貂皮肤及其衍生结构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芽孢杆菌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重要的生防细菌。采用浊度测定法研究了生防细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多粘芽孢杆菌对烤烟专用复合肥[m(N)∶m(P2O5)∶m(K2O)=10∶10∶25]、生石灰、甲霜灵、代森锰锌及硫酸链霉素5种烟草生产上常用化学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甲霜灵对3种芽孢杆菌的生长无影响,而烤烟专用复合肥和生石灰对3种生防细菌均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而代森锰锌和硫酸链霉素能显著抑制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的生长,其EC50值分别为14.15、11.88、11.30μg/mL和5.20、5.69和2.64μg/mL。  相似文献   
997.
新疆天山地区弯刺蔷薇居群表型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天山地区5个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居群进行叶片、果实、种子等11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弯刺蔷薇各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居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VST)为35.76%,远低于居群内的64.24%,说明居群内的变异是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14.78%,性状离散程度较低;果实和种子性状的变异是造成弯刺蔷薇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弯刺蔷薇部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性状存在相关关系;果长与其居群所处地理经度呈显著正相关,单果种子数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表型性状聚类结果表明,5个居群划分为4类,各居群之间没有严格按地理距离而聚类。  相似文献   
998.
为明确钾肥和吲哚-3-乙酸(IAA)的相互作用对调控小麦-麦长管蚜-短翅蚜小蜂载体植物系统内3个营养级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外源浇灌含223.5、447和894 mg/L KCl的Hoagland营养液和喷施0、50、150和250 mg/L IAA溶液的组合,研究了其对小麦叶片各生理指标、麦长管蚜体重差及体内代谢酶活力、短翅蚜小蜂体长及体内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KCl和IAA组合对3个营养级的影响差异显著。447 mg/L KCl与150 mg/L IAA处理下的小麦叶面积最大,为9.57±0.16 cm2;223.5 mg/L KCl与50、250 mg/L IAA处理组的叶片含水量最高,达89.69%;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处理组是447 mg/L KCl与250 mg/L IAA;麦长管蚜体重增长最多及短翅蚜小蜂体长最长的处理组均为447 mg/L KCl与50 mg/L IAA;各处理组对3个营养级酶活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KCl和IAA在多个指标中表现出交互效应,表明选用合适的组合不仅能饲养出优异的适宜繁殖寄生蜂的替代寄主,还可最大限度地培养优秀蜂源。  相似文献   
999.
1000.
Dwarf mutants in plants are crucial for elucidat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heterotrimeric G-protein alpha subunit known as D1/RGA1 in rice was involved in deactivation function of the G protein. However, so far no partner has been analyzed the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 acting with D1. In this study, a dwarf mutant designated Mu101 was obtained in M2 population of rice indica cultivar M804 treated with 60Co γ-ray. Genetic analysis of Mu101 indicated that the dwarf phenotype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dwarf gene, and the dwarf mutant was insensitive to gibberellin (GA), which was named dwarf 89 (d89). Using a large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the d89 and a japonica rice variety, Taigeng16, the D89 gene was fine mapped into a 62.13 kb physical distance on chromosome 5, where eight open reading frames were predicted.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only one bp substitution (A-G) was found in LOC_Os05g26890 between M804 and the d89 mutant. The rice GA insensitive dwarf mutant DWARF1 gene was in this locus. The modeling analysis showed amino acid threonine to alanine mutation was likely to make the alpha helix short, and led to the G protein deacti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