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5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512篇
林业   452篇
农学   287篇
基础科学   269篇
  585篇
综合类   2957篇
农作物   358篇
水产渔业   212篇
畜牧兽医   843篇
园艺   391篇
植物保护   26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512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71.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 Vuillemin and predatory mite 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 are effective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of F 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Thysanoptera: Thripida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sts of ornamentals and vegetables world-wid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oth may enhance control efficiency. T he functional response for N. barkeri on the first instar larvae of western flower thrips which were infected by B. bassiana for 1 2 and 24 h in the laboratory((25±1)°C,(70±5)% RH, L:D=16 h:8 h) was determined. The virulence of B. bassiana against the secon d instar and pupae of the thrips attacked by N. barkeri were also tested.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N. barkeri exhibited a Hollin g type II fu n ctional response on treated thrips. After having been treated with the fungus for 12 h and then offered to the predator, thrips were more vulnerable to be killed by N. barkeri. The second instar larvae and pupae of the thrips which had been attacked by predatory mites were m arkedly more susceptible to B. bassiana infection than normal thrips; the cu mulative corrected mortality of B. bassiana of the second instar and pupae which were attacked by N. barkeri were 57 and 94%,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35 and 80% in controls on the day 8.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use of B. bas siana in combination with N. barkeri to control F. occidentalis.  相似文献   
172.
以粉煤灰、膨润土等制备新型粉煤灰陶粒,考察粉煤灰陶粒对溶液中Cu(Ⅱ)的去除特性并进行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粉煤灰陶粒对Cu(Ⅱ)的去除主要为吸附过程,对Cu(Ⅱ)的吸附效果与陶粒用量、温度及振荡速度有关,较大的粉煤灰陶粒用量、适宜的温度及振荡有较好的Cu(Ⅱ)去除效果.当温度为25℃、pH4.5及振荡速度150 r/min时,2.00 g粉煤灰陶粒对50 mL溶液中浓度为100 mg/L的Cu(Ⅱ)去除率为100%,而同等条件下两种普通市售陶粒的Cu(Ⅱ)去除率分别只有14.6%、6.3%.陶粒吸附柱可连续4次对250 mL浓度为100 mg/L的Cu(Ⅱ)去除率达90%以上.25℃时粉煤灰陶粒对Cu(Ⅱ)的最大吸附量为2.78 mg/g,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以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拟合则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3.
【目的】在室内、温室和露地3种条件下,通过测定烟蓟马(Thrips tabaci)对不同单色光及不同波长诱虫色板的行为反应,探究对烟蓟马具有最佳趋性的波长、光照强度,以及相关影响因子如性别、日节律、饥饿、温度、相对湿度对烟蓟马趋光行为的影响,为改进诱虫色板及诱虫灯等烟蓟马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室内使用分辨率高、光谱测量范围广、稳定性好的单色仪测试装置测定烟蓟马对10种单色光的行为学趋性,筛选出烟蓟马趋性较强的单色光,并将初始光照强度通过中性密度滤光片衰减,探究光照强度对烟蓟马趋光行为的影响。其次,以烟蓟马趋光率为统计指标,探究性别、日节律、饥饿、温度、相对湿度对烟蓟马趋光行为的影响。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利用Dan Bruton虚拟波长及RGB值的函数关系,打印出相应波长的蓝色和黄色诱虫色板,涂胶制板。评价温室和露地条件下,烟蓟马对不同波长自制色板及不同厂家生产色板的趋性。【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烟蓟马对450 nm的蓝色光趋性最强,趋光率高达75.34%,其次为562 nm的黄色光以及430 nm的蓝紫色光,趋光率分别为73.61%和64.03%。在430、450、562 nm单色光刺激下,烟蓟马雌虫的趋光性均强于雄虫。光强衰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加,烟蓟马趋性增强。在上午8:30—10:00时,烟蓟马对430、450、562 nm单色光最为敏感。饥饿4 h后,烟蓟马的趋光性最强,之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趋光性降低。温度为25—30℃时,烟蓟马对3种单色光趋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5℃时,烟蓟马对单色光的刺激均不敏感。相对湿度为45%—60%时,烟蓟马对430、450、562 nm单色光的趋性均显著强于对照组,而在相对湿度为30%和90%时,烟蓟马对单色光的趋性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通过在温室和露地中应用不同波长色板及不同厂家生产的诱虫色板对烟蓟马的诱集效果比较,结果发现450 nm的蓝色自制诱虫色板和反射波长为440—470 nm的2#诱虫色板均对烟蓟马诱虫效果最佳,此试验结果与室内筛选的最佳波长高度吻合。【结论】性别、日节律、饥饿、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烟蓟马的趋光行为均有一定的影响。室内光谱光强和诱虫色板试验均表明烟蓟马对450 nm蓝色光以及波长在450 nm左右的蓝色诱虫色板有明显的趋性,450 nm左右的蓝色诱虫色板可用于监测和防治烟蓟马。  相似文献   
174.
运用层次分析法,在考虑经济发展程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以我国省域为尺度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具体计算出了各省低碳发展水平综合值,并对30个省级区域进行了评价和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在评价某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时,需要考虑其经济发展程度,使评级体系具有弹性;各省低碳资源类指标的得分均低于其他类指标,我国低碳能源和清洁能源总体开发不足;必须加快低碳技术研发步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各省低碳技术类指标得分均高于其他类指标,低碳技术开发相对充分,低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5.
依据GB/T5009.3-2010对灵芝孢子粉中的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依据JJF1059-1999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以反映测量结果的置信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6.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用氮、磷、钾肥对油茶生长、产量及油茶叶片N、P、K、Fe、Mn、Cu、Zn等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促进油茶树高、冠幅和地径的生长,影响顺序为N>P>K。施肥后、油茶叶片中Fe、Mn、Cu呈上升趋势,N、P、K、Zn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叶片中N、P、K元素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3种元素与Fe、Mn、Cu呈负相关关系;元素Fe、Mn、Cu之间呈正相关,但这三者与元素Z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7.

为获得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雌性化逆转的最适参数, 建立伪雌鱼性别诱导和全雄苗种创制技术,

采用15 日龄(days post hatching, dph)且体长为(1.00±0.01) cm 的大口黑鲈幼鱼为实验对象, 投喂拌有17β-雌二醇

(17β-estradiol, 17β-E2)或曲洛斯坦(trilostane, TR)的人工配合饲料, 3 个实验组饲料分别含有30 mg/kg 17β-E2、

30 mg/kg TR 和20 mg/kg 17β-E2+10 mg/kg TR (依次命名为E30、TR30 和E20TR10), 对照组饲料不含17β-E2 和TR

(命名为C), 60 d 后停止投喂外源激素, 分析饲喂17β-E2 和TR 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雌性比例、性腺发育的影响;

12 月龄时, 采集各实验组伪雌鱼和对照组雌雄鱼血液和性腺组织, 检测性类固醇类激素含量、dmrt1 和cyp19a1a

基因表达水平及卵巢发育形态。结果表明, 饲喂外源雌性激素60 d 后, E30 和E20TR10 组的体长和体重显著低于C

组(P<0.05), TR30 组的体长和体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 E30、TR30 和E20TR10 组雌性比例分别为

100.00%、0%、100.00%, C 组雌性比例为53.33%; 性腺组织切片结果显示, C 组卵巢有大量初级卵母细胞, E30 和

E20TR10 组遗传雄鱼出现卵巢腔、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 而TR30 组雄鱼未发生性逆转; 12 月龄时, 各实验组伪雌

鱼比例未发生变化, C 组雌性比例为46.67%; E30 和E20TR10 组伪雌鱼的卵巢发育迟滞, 处于II 期; 此外, E30 和

E20TR10 组伪雌鱼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lol, 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雄鱼(P<0.05), TR30 组低于对照组雄鱼, 但无

显著差异(P>0.05), 各实验组血清中睾酮(testosterone, 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雌鱼(P<0.05)。与对照组雄鱼相比,

E30 和E20TR10 组伪雌鱼cyp19a1a 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 dmrt1 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综上所述, 本研究

投喂30 mg/kg TR 未获得伪雌鱼, 而投喂30 mg/kg 17β-E2 和20 mg/kg 17β-E2+10 mg/kg TR 实验组均可获得大口黑

鲈伪雌鱼。12 月龄伪雌鱼卵巢处于II 期, 血清中E2 含量及卵巢中cyp19a1a 表达量均未到达正常雌鱼水平, 导致

卵巢发育迟滞。  相似文献   

178.
为探明循环喷油量对小型农用柴油机冷起动特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寻求其临界温度下的最佳循环喷油量,该研究以一款直列双缸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模拟舱整机试验平台,通过多次预试验测得海拔2000 m下,该机不开启预热装置能够成功起动的临界温度为-5 ℃。在此工况下,采用3次喷射方式,通过改变主喷油量研究循环喷油量对该机冷起动特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或较小的循环喷油量均会导致柴油机冷起动时间增加,甚至起动失败;随着循环喷油量增大,冷起动时间先减小后增加,循环喷油量为20 mg时冷起动时间最短,且HC、CO排放峰值均最低,分别为12984和3008 mg/L;增大或减少循环喷油量均会导致HC和CO排放峰值增加。循环喷油量较大时,CO排放峰值显著增加,并且峰值出现时刻提前。改变循环喷油量对NOx排放峰值有较大影响,循环喷油量为30 mg时NOx排放峰值最小,为368 mg/L。综合考虑,海拔高度2 000 m,环境温度-5 ℃工况下该柴油机起动的最佳循环喷油量为20 mg。研究结果可为柴油机冷起动特性和排放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9.
基于2018 年6?9 月野外采集的数据,采用野外观测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天祝地区金强河流域典型灌丛: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硬叶柳(Salix sclerophylla)、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 pitatum)、金...  相似文献   
180.
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硝态氮运移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KNO3为入渗溶液,模拟研究了硝态氮在膜孔灌肥液自由入渗条件下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在湿润蜂运移的范围内,沿着膜孔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硝态氮前锋运移速率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硝态氮前锋运移速率与运移距离有很好的相关性,并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呈幂函数衰减变化.硝态氮前锋浓度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而升高,其变化趋势呈指数曲线关系,且在湿润锋(土壤干湿交界)面上达到最大值;硝态氮前锋浓度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幂函数递减,两者的相关系数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