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0篇 |
免费 | 259篇 |
国内免费 | 3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08篇 |
农学 | 165篇 |
基础科学 | 156篇 |
309篇 | |
综合类 | 2082篇 |
农作物 | 251篇 |
水产渔业 | 144篇 |
畜牧兽医 | 694篇 |
园艺 | 270篇 |
植物保护 | 1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76篇 |
2022年 | 182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169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168篇 |
2016年 | 134篇 |
2015年 | 182篇 |
2014年 | 220篇 |
2013年 | 279篇 |
2012年 | 354篇 |
2011年 | 383篇 |
2010年 | 330篇 |
2009年 | 320篇 |
2008年 | 312篇 |
2007年 | 263篇 |
2006年 | 209篇 |
2005年 | 166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20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评价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越冬性能,测定了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分枝数、根颈入土深度和根颈直径、干草产量等农艺性状,并使用灰色关联度法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6个农艺性状与越冬性关联度顺序依次为:干草产量>越冬率>株高>根颈直径>根颈入土深度>分枝数,灰色关联度为WL354HQ>WL903HQ>WL326GZ>WL353HQ>WL363HQ>WL343HQ>WL319HQ>WL366HQ>WL168HQ>WL298HQ;10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性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分为2大类4小类,以WL354HQ,WL903和WL326GZ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越冬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52.
53.
为研究融合表达肿瘤靶向肽(RGD)和蜂毒肽(MEL)双基因重组减毒沙门氏菌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体外抑瘤作用,本实验将RGD-MEL基因片段克隆至pEGFP-N1载体,将重组载体导入减毒沙门氏菌LH430,构建了重组沙门氏菌LH430/pEGFP-RGD-MEL,经PCR技术、质粒双酶切鉴定后采用阳性重组菌株侵染体外培养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后采用PCR检测目的基因RGD-MEL转录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RGD-MEL以及凋亡蛋白Caspase-3、Bcl2、Bax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16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导入RGD-MEL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LH430侵染B16细胞后,目的基因RGD-MEL高效表达;经重组菌株侵染的B16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Bcl2、Bax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重组沙门氏菌诱导B16细胞的凋亡作用较PBS组显著增强(p<0.05)。本研究为细胞穿膜肽和细菌联合治疗肿瘤提供实验支持,并为后续动物试验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4.
玉米穗腐病样品中黄色镰孢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甘肃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于2009年9月在甘肃省四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Leisle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271株镰孢菌菌株中有105株经形态学鉴定为黄色镰孢,占分离镰孢菌的38.7%。分析发现黄色镰孢种群数量随采样区而异,陇东和陇南地区采集的样品中分离频率分别为52.0%,55.4%,本研究充分证明了黄色镰孢是甘肃省陇东和陇南地区玉米穗腐病的优势病原菌。按照柯赫氏法则用混合菌株接种法对沈单16和金穗96832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黄色镰孢对玉米果穗的致病性。随机选取3株黄色镰孢菌株进行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在GenBank 上比对,菌株3-1-1与GenBank 中登记的黄色镰孢菌株K1004和K216、6-4-1和21-2-1与黄色镰孢菌株CBS122.73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利用DNAStar 软件绘制其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表明,菌株3-1-1与K1004和K216、菌株6-4-1和21-2-1与CBS122.73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聚为一类,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5.
56.
蚕蛹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抗菌性能及对创伤的愈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蛹壳聚糖、蜂蜜和明胶等为基质制备医用复合水凝胶。对以不同配比制备的蚕蛹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单纯蚕蛹壳聚糖水凝胶、蜂蜜水凝胶的抗菌性能进行比较试验,并以大耳白兔为受试动物,采用切片法检测蚕蛹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对烫伤伤口的愈合作用。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为0.25%的蚕蛹壳聚糖和质量分数为20%的蜂蜜制成的复合水凝胶的杀菌作用明显高于市售烧伤膏和单纯蚕蛹壳聚糖或蜂蜜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24 h内的抑菌率均达到100%,且持久性好;大耳白兔烫伤伤口经0.25%蚕蛹壳聚糖+20%蜂蜜复合水凝胶处理后12 d可基本愈合,切片观察愈合的伤口表皮无溃疡,局部毛囊增生,且有新生表皮细胞生成。研究结果显示,蚕蛹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具有广谱抗菌性能,可用作创伤敷料。 相似文献
57.
58.
以从家蚕蛹壳中提取的壳聚糖为主要原料,与明胶共混溶解后加入助剂,通过冷冻真空干燥法制备海绵状复合止血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探讨复合止血材料中蚕蛹壳聚糖、明胶以及戊二醛、氯化钙和甘油等助剂的含量对体外凝血指数(BCI)的影响。各因素对BCI的影响大小顺序是:蚕蛹壳聚糖>氯化钙>戊二醛>明胶>甘油。优化复合止血材料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蚕蛹壳聚糖2.5%,明胶3.0%,戊二醛0.005%,氯化钙0.1%,甘油0.05%。对该复合止血材料进行体外凝血测试,并制作家兔耳动脉出血模型进行活体止血效果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体外凝血指数较医用纱布和明胶海绵极显著下降,对缩短家兔耳动脉止血时间和降低出血量均极显著优于医用纱布和明胶海绵。 相似文献
59.
以水貂的生长激素基因(GH)作为候选基因,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G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针对该群体特点建立合适的统计分析模型,探讨GH基因多态性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A突变产生的3种基因型间的水貂个体体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BB基因型个体与AA基因型个体之间有一定的差异(P0.05)。T→A和C→G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的变化,DD基因型个体体质量平均值要高于CC基因型,但产生的3种基因型对水貂体质量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各基因型之间的组合给水貂体质量带来的影响时,发现不同基因型之间的组合对所检测水貂样本的体质量有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