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2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490篇
林业   378篇
农学   544篇
基础科学   282篇
  621篇
综合类   1923篇
农作物   357篇
水产渔业   210篇
畜牧兽医   633篇
园艺   295篇
植物保护   24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梁遂权  彭玉琴  郑政  黄延政  杨金凤 《茶叶》2014,40(4):194-197
2012年,我们在实施全国农业示范推广补助项目,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茶叶科技示范户周先明进行调查,发现该户从2009年起每天采茶都记了日记帐,我们分析了他4年采茶产量收入,春茶产量占全年29%,其收入占全年60%,亩产鲜叶量为1256.3公斤,亩现金收入为6054元。2013年实施该项目后,我们一是通过他多年每日记载数据分析绘制成图;二是实地茶园土壤肥力性状,树体结构和管理措施调查分析,提出其水田茶园不同于过去旱坡茶园的综合高效管理增产增收途径,在2013-2014年早春干旱情况下,茶叶产量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对全区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战健  邓科  张娣  孟博  周一帆  邓燕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6):1183-1190
甘蔗(Saccharum spp. hybrid)是我国食糖生产的重要原料,当前生产中普遍存在施氮量高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除了优化施肥管理,种植氮高效的甘蔗品种也是减氮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云南蔗区推广的早熟高产高糖甘蔗品种‘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为试验材料,设置0、0.1、0.5、1、5、10 mmol/L 6个供氮水平开展水培试验,在苗期测定植株生物量、根系形态、氮浓度与累积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2个品种地上部、根系及整株生物量均随供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云蔗081609’根系生物量先于其地上部达到峰值,‘云蔗05-51’则相反,‘云蔗05-51’和‘云蔗081609’达到最佳生长需要的供氮量分别为0.5、1 mmol/L,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生物量高于‘云蔗05-51’;(2)随供氮水平上升,2个品种的根系总长度和平均根直径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根表面积持续增加,比根长先升后降,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的根系总长度、平均根直径和根表面积高于‘云蔗05-51’,比根长则低于‘云蔗05-51’;(3)2个品种植株氮浓度及累积量随供氮水平的升高总体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相同供氮水平下‘云蔗081609’的植株氮累积量高于‘云蔗05-51’;(4)随供氮水平的增加,2个品种的单位根长吸氮量呈先升后稳定的趋势,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则呈先升后降并趋于平稳,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均随供氮水平升高显著降低,在0.1~10 mmol/L范围内‘云蔗081609’单位根长的吸氮量高于‘云蔗05-51’,但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品种间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无差异。综上表明,‘云蔗081609’在苗期对氮的吸收量高于‘云蔗05-51’主要得益于更好的根系生长,苗期适宜需氮量低于‘云蔗05-51’。  相似文献   
103.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中筋小麦中任1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旗叶展开后0~28 d,早播和适播的小麦叶绿素含量高于晚播,生育后期晚播比早播和适播叶绿素含量高,叶绿素含量在不同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晚播比早播和适播旗叶平均含氮量分别高7%和4%,旗叶含氮量在不同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播期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适播处理最高,在不同密度处理间除穗粒数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不显著.播期对清蛋白、醇溶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对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总蛋白含量以A2播期处理最高.除球蛋白外,总蛋白及其他组分舍量在密度处理问差异均不显著,以B1处理最高.研究结果说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以A2B2处理最高,营养品质以A281处理最佳.旗叶展开后21 d时,旗叶叶绿素含量与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r=0.73**,r=0.57*).  相似文献   
104.
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养分的供应以及马铃薯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对其块茎的形成、膨大及淀粉积累的影响尤为显著。氮、磷、钾在马铃薯生长发育中需要量大,必须加以补充,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生产上不合理的施肥,导致马铃薯产量不高、品质较差及生产成本增高。通过分析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器官吸收养分的特征和分配规律,从而探索马铃薯生产中最佳的氮、磷、钾施肥组合,这对于丰富马铃薯栽培生理理论和指导生产中氮、磷、钾肥合理配施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用富赖氨酸蛋白基因(sb401)转化粳稻品种日本晴,获得了独立的10个转化株系,对转化株系进行连续自交,通过筛选得到9个纯合的T4代转化株系。 Southern blotting分析发现,整合位点是随机的,并为低拷贝(1~3个)。TAI-PCR扩增得到8个T-DNA侧翼序列,并定位于日本晴的7条染色体上。蛋白质和氨基酸测定分析发现,sb401基因对各株系的蛋白质、赖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组分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将杂交结果与T-DNA插入位置结合分析发现,在低拷贝的情况下,表达量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6.
2009年,国家棉花产生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共同在湖口县实施的“亩产千斤子棉”创建项目,取得了单产子棉7 605.9 kg/hm2(“1014.12斤/亩”)的好成绩。通过分析“亩产千斤子棉”的群体结构和成铃规律,提出“千斤棉”群体结构为棉型较紧凑,种植密度27 000株/hm2左右,株高120~125cm,果枝数22~23层,单株总果节数为180个左右,成铃率40%以上,总铃数达到140万个/hm2;上、中、下部成铃分布均匀,同时确保第1~5果节有较高的成铃率,早发早熟不平衰,是获得棉花超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7.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 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 10.5~11.0 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超高产栽培水稻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高于CK;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比CK快,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平稳,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小;拔节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高,尤其是抽穗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108.
锦单10号玉米杂交种是锦州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97-54为母本,丹360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杂交种.该杂交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熟期适中,配合力高,后期籽粒脱水快,制种产量高,可达3 750~4 500 kg/hm2.生产田产量可达12 000 kg/hm2以上,适于辽宁、内蒙古、吉林南部以及河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9.
以杂交稻和常规稻为试验材料,在苏南常熟、苏中兴化和苏北东海3个试验点同时开展播期试验,探讨迟播迟栽条件下机插稻稳产、增产问题。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试验点水稻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群体颖花量和结实率不断下降,生育期延迟且全生育期缩短。分析发现,每穗粒数受播期影响最大,其余依次为结实率、穗数、千粒重。甬优2638依其大穗优势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其产量优势减小。甬优2638在各稻区均表现出抽穗较早、群体库容大、生物产量高等优势,具有在迟播迟栽生产条件下获取稳产、高产的潜质。迟播迟栽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生育期具有较大影响。据此,从安全生育性及稳产角度考虑,对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稻区生产的最晚播期进行了初步拟定,以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桂朝2号和叠加占为试验材料,以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为指标,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形态氮素含量对氮肥运筹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提高,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重施穗肥时其含量较高。氮肥运筹对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的影响明显。两个品种早晚季无论是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氮水平下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早晚季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总氮含量与蛋白氮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