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8篇
  免费   1006篇
  国内免费   1629篇
林业   1270篇
农学   1619篇
基础科学   1130篇
  2225篇
综合类   6088篇
农作物   1100篇
水产渔业   847篇
畜牧兽医   2598篇
园艺   774篇
植物保护   1012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712篇
  2021年   818篇
  2020年   732篇
  2019年   723篇
  2018年   585篇
  2017年   736篇
  2016年   592篇
  2015年   835篇
  2014年   797篇
  2013年   994篇
  2012年   1350篇
  2011年   1270篇
  2010年   1200篇
  2009年   1133篇
  2008年   1070篇
  2007年   949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641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0年   3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氨基酸铁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及组织中沉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用5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采用体内原位结扎肠段灌注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氯基酸螯合铁(以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为代表)的吸收特点。试验中观察了向结扎肠段灌注含不同形态铁的吸收液后,不同时间点(5、15、30、60、90、120分钟)血液中59Fe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120分钟(试验结束)时不同组织器官中59Fe的放射性大小和总铁含量以及主要血液学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①赖氨酸和甘氨酸都能促进大鼠对铁的吸收。②与相应摩尔浓度的氨基酸与氯化亚铁的混合物相比,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能更有效地被大鼠吸收。综合分析本试验结果认为,氨基酸螯合铁都是一种优秀的铁添加剂。从本试验结果看,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结扎十二指肠段灌注技术不失为一种研究动物对微量元素吸收情况的理想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22.
1986~1987年期间在甘肃农大牧草站进行了以红豆草茬地放牧结合补饲青干草对草地羔羊育肥效果的试验。比较了在放牧基础上3种补饲处理(即单燕麦草、单红豆草和燕麦+红豆草混合干草)对两种类型羔羊(即甘肃高山细毛羊和边甘杂种一代羔羊)增重和肉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7月龄边甘杂种羔羊或9月龄甘高羔羊的期末活重均已超过35公斤,胴体重超过17公斤,屠宰率为47%~49%。  相似文献   
23.
小鹅瘟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VP3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寡聚核苷酸引物。以国内分离的小鹅瘟病毒为摸板 ,筛选了 (PCR)最佳反应条件 ,并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和初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 ,在 4 0 μL体积中 ,PCR最佳系统组成为 2uTaq酶、0 5mol/LdNTP和 2 0 pmol引物 ;最佳反应参数为 96℃变性 4 0s ,5 4℃退火 1min ,72℃延伸 1min ,30个循环。本方法可检出 2 5× 10 -1 5EID50 小鹅瘟病毒 ,并且仅能从小鹅瘟病毒的鹅胚培养物中扩增出与设计值大小相同的 375bp核苷酸片断 ,对照病毒扩增结果为阴性。通过对 6份临床病料的检查 ,2份呈阳性 ,其中 1份来自有典型小鹅瘟症状的雏鹅 ,1份来自无典型小鹅瘟症状的雏鹅。由此说明 ,本试验所建立的诊断小鹅瘟的PCR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CCC对葡萄试管苗的茎叶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茎的高度、节数及节间长度均有明显减少;CCC对生根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对插段的生根数量有较大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0~80mg/L)CCC处理的生根数量有所增加,其中以40mg/L时增加最多,为8.67~8.95条/段。但CCC对根系伸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CCC浓度的升高根长逐渐变短;从干、鲜重的变化来看,CCC处理后墓叶的干、鲜重是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但根系的干、鲜重在0~40mg/L范围内呈略增加的趋势,40mg/L以后则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25.
基于ASP.NET的造林专家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ASP NET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采用知识库和专家系统原理构建造林专家系统。利用该系统辅助解决造林体系中的非结构化问题,为其规划设计的论证决策提供有力工具及手段。  相似文献   
26.
激素诱乳技术推广应用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93年7年间用"诱乳激素"处理空怀奶牛1302头次,诱乳成功率达86.l%,并有81.6%的牛恢复正常的生理周期,配种后的受胎率达77.4%,直接经济效益为150余万元。本试验表明,对因饲养管理,生殖疾病等原因引起不孕及无乳的成年母牛,用"诱乳激素"进行人工诱乳是完全可行的且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27.
Seedlings of three families of jack pine (Pinus banksiana Lamb.) were subjected to 16 combinations of photoperiod, growth environment (outdoors, greenhouse and biotron) and gibberellin (GA(4/7)) treatment. After 14 months, which included two dormancy induction periods, ovulate flowering was observed. 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lowering and seedling height; female flower production was stimulated by both a declining photoperiod during bud development and GA(4/7) treatment; and there wa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GA(4/7) treatment and family, such that the difference in flowering intensity between a late-flowering and an early-flowering family was eliminated by GA(4/7) treat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enetic control over the time of onset of flowering, and GA(4/7)-induction of flowering depend on a comm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28.
以电导法配合Log istic方程确定茶梅‘小玫瑰’的抗寒性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徐康  夏宜平  徐碧玉  林田  杨霞 《园艺学报》2005,32(1):148-153
 摘 要: 以不同处理时间、不同低温处理下茶梅‘小玫瑰’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REC) 变化作曲线,并结合Logistic方程分别计算茶梅的半致死温度(LT50 ) , 结果发现在低温处理6 h以上, 茶梅叶片的REC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上升, 由此计算出“S”形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茶梅叶片的LT50 , 其温度值在- 1215℃至- 14℃之间, 这可认为是茶梅抗寒能力的重要指标。关键词:  相似文献   
29.
桃果实絮败机理及减缓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邵兴锋  屠康  曹燕  李一青 《果树学报》2005,22(2):149-153
桃果实在8℃以下的低温环境中贮藏2周以上极易受冷害,后熟过程中表现出果肉质地发绵、汁液减少等 絮败现象。絮败的产生主要是果胶甲酯酶(P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变化不平衡导致果胶质正常降解受 阻,形成凝胶所致。综述了近年来对于桃和油桃絮败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絮败发生的机理、絮败程度检测以及在 低温贮藏中如何减缓絮败发生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影响桃果实絮败的主要因素是贮藏温度、品种、成熟 度等。絮败的评价主要用出汁率等方法,在贮藏中可以采用气调、中途加温、外源乙烯处理、延期贮藏等措施减缓絮 败发生。提出了需要近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0.
Cytological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to elucidate the importance of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 (CWDE) during infection of wheat spikes by Fusarium graminearu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revealed that at 6–24 hours after inoculation (hai) of single spikelets with macroconidia of F. graminearum, the fungus germinated by forming several germ tubes and developed a dense hyphal network in the cavity of the spikelet. At 24–36hai, the fungus formed infection hyphae which invaded the ovary and inner surface of the lemma and pale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ic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fungus extended inter- and intracellularly in the ovary, lemma and rachis and caused considerable damage and alterations to the host cell walls.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healthy and F. graminearum-infected wheat spikes the cell wall components cellulose, xylan and pectin were localized by means of enzyme-gold and 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niques. Localization of cellulose, xylan and pectin showed that host cell walls which were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pathogen surface had reduced gold labelling compared to considerable higher labelling densities of walls distant from the pathogen–host interface or in non-colonized tissues. The reduced gold labelling densities in the infected host cell walls indicate that these polysaccharide degrading enzymes might be important pathogenicity factors of F. graminearum during infection of wheat spik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infection and colonization of wheat spikes by F. graminearum and reactions of infected host tissue were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for F. culmor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