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0篇
  免费   694篇
  国内免费   1156篇
林业   689篇
农学   835篇
基础科学   673篇
  1254篇
综合类   4614篇
农作物   661篇
水产渔业   574篇
畜牧兽医   1879篇
园艺   646篇
植物保护   415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619篇
  2021年   615篇
  2020年   591篇
  2019年   586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542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578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649篇
  2012年   823篇
  2011年   901篇
  2010年   814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557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目前滴灌施肥技术下,玉米在苗期容易缺肥。研究腐植酸和柠檬酸与磷肥配合作为启动肥对玉米苗期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提高启动磷肥的施用效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和2021年,在新疆石河子市进行滴灌玉米田间试验。试验设全生育期不施磷肥对照(CK);全部氮磷钾肥分8次从拔节期开始滴灌施肥(CF);30%氮磷钾肥做启动肥(DSF);30%氮磷钾结合腐植酸做启动肥(HSF);30%氮磷钾肥结合柠檬酸做启动肥(CSF),3种启动肥处理其余的70%的肥料分8次从拔节期起滴施,共5个处理。在苗期测定滴灌玉米总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累积及磷累积吸收量;在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测定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累积及磷累积吸收量;在成熟期测定玉米产量。【结果】连续两年数据显示,DSF、HSF和CSF处理较CF处理显著增加了苗期玉米总根长、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不同启动磷肥处理促进苗期玉米根系生长,表现为CSF>HSF>DSF。2020年,相比CF处理,DSF、HSF和CSF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增加了4.60%、8.77%和9.82%,磷表观利用率分别提升了3.21、9.13和7.66个百分...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镉(Cd)浓度(0,10,25,50 mg/kg)下,刈割次数(1次,2次,3次)对紫花苜蓿生长和Cd累积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结果发现,多次刈割提高了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生长速率,促进了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累积,3次刈割下地上部平均生长速率可达61.6 mg/(株·d),但3次刈割显著抑制了根系的生长(P<0.05)。生长季内2次和3次刈割可以促进根系Cd吸收,增加地上部分Cd累积量,进而提高紫花苜蓿Cd富集量,单株最大镉积累量出现在25 mg/kg Cd浓度的2次刈割处理中,达到75.98 μg/株。同时,2次或3次刈割会降低紫花苜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改善紫花苜蓿在Cd胁迫下的生理状况。综合分析表明,当土壤Cd浓度不高于25 mg/kg时,紫花苜蓿生长季内2次刈割可以提高Cd污染土壤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993.
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获得5只绿头鸭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序列分析显示:绿头鸭D-loop区全长为1051bp,碱基A、G、T、C含量分别为27.97%、15.51%、25.21%、31.30%,A+T含量大于C+G;共检测到11个多态位点,其中转换10个,颠换1个,没有发现插入和缺失,核苷酸多样度为0.0046.结合GenBank已公布河鸭属鸭类D-loop区序列,基于邻接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河鸭属鸭类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绿头鸭、斑嘴鸭及家鸭三者关系密切,它们共同构成进化枝A,推测在家鸭的形成过程中,绿头鸭和斑嘴鸭都作出了贡献;其它河鸭类聚为进化枝B.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母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血清中与氮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50±3)日龄断奶的雌性水貂 60只,平均体重为(0.577±0.073)kg,随机分成 6组,每组 10个重复,每个重复 1只,单笼饲养。6组水貂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 28%、30%、32%、34%、36%、38%的试验饲粮。在水貂 65、80、95、110日龄时各进行 1次消化代谢试验,分析各日龄水貂的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氮沉积、蛋白质生物学价值、饲料转化率及体增重等指标。结果表明:50~65日龄,38%蛋白质组体增重极显著高于28%和 32%蛋白质组(P<0.01),38%蛋白质组饲料转化率极显著优于 28%和 32%蛋白质组(P<0.01);50~110日龄,32%和 34%蛋白质组体增重显著高于 28%蛋白质组(P<0.05)。95日龄时,32%、34%和 38%蛋白质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 28%和 30%蛋白质组(P<0.01)。110日龄时,34%蛋白质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1)。110日龄时,38%蛋白质组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34%和36%蛋白质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 28%蛋白质组(P<0.05)。综合试验中的测定指标,建议50~65日龄,水貂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36% ~38%;66~80日龄,水貂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34% ~36%;81~110日龄,水貂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32% ~34%。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利用一步法RT—PCR对28个牛场共计50份大缸奶样进行了BVDV核酸检测。在与全群抗原检测结果对比后发现.9个已知存有PI牛的泌乳牛群,其大缸奶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其余41个已知无PI牛的泌乳牛群.除1个因为存在急性感染牛造成阳性结果外,其余40个均为阴性。由此可见,本方法对与泌乳牛群内是否存在PI牛可以做出准确判断,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阳性预测结果可信度为0.9(9/10),阴性预测结果可信度为0.98(40/41)。此外.针对50个大缸奶样进行的抗体检测表明,对于已感染牛场,泌乳牛群是否存在PI牛,抗体水平没有明显差异(OD1.12±0.12vsOD1.34±0.23,P〉0.05)。实验室条件下,本试验使用的RT—PCR方法对于阳性乳的最低检出限为50uL/头,因此理论上,最多可从1000份样品中检出阳性乳成分(总体积为50mL)。综上可知,本试验确立的RT—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对泌乳牛群是否存在PI牛进行准确预测,相比大缸奶抗体检测更具实际指导意义,联合ELISA—Ag使用时还可大幅度降低泌乳牛群BVDV清除计划的检测成本,因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6.
将猪IL2基因和PPV VP2基因、PCV2 ORF2截短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了重组质粒pCI-ORF2-VP2和pCI-IL2,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I-ORF2-VP2质粒转染PK15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在体外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将pCI-IL2和pCI-ORF2-VP2质粒联合肌注免疫小鼠,相同剂量免疫2次,间隔2周,同时设立pCI-ORF2-VP2、pCI空载体、猪细小灭活苗、圆环亚单位苗对照,检测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血清抗体的滴度。结果显示,pCI-ORF2-VP2在PK15细胞中能正常表达,联合免疫组在第28天能够检测到PPV和PCV2抗体,第21~42天诱导淋巴细胞转化和CD4+、CD8+细胞的数量高于或显著高于pCI-ORF2-VP2质粒组。结果表明,猪IL2质粒联合肌注可以提高VP2/ORF2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9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儿配方奶粉中乳铁蛋白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婴儿配方奶粉中乳铁蛋白的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i Trap Heparin肝素琼脂糖亲和柱(0.7×2.5cm,1m L),流动相A为50mmol/L的Na2HPO4溶液(p H7.00),流动相B为50mmol/L的Na2HPO4+1.0mol/L的Na Cl溶液(p H7.00),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表明:乳铁蛋白的检出限为3.0mg/100g,回收率在86%~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用此方法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乳铁蛋白,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98.
鸭绿江茴鱼目前已经濒临绝迹,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并扩大其种群数量,根据该鱼的生物学特性,对鸭绿江茴鱼亲鱼的驯化方法,性成熟年龄,繁殖季节,人工授精方法,孵化方法,鱼苗培育,饵料投喂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茴鱼性成熟年龄为2龄;产卵期在4月中旬至5月末;卵在水温8℃经17 d左右,累积温度达135度日开始发眼;25 d左右,累积温度达200度日开始破膜;32 d左右,累积温度达250度日开始上浮;经36 d左右,累积温度达290度日开始驯化摄食;开口摄食时投喂适合鱼苗吞咽的活饵料(小型枝角类、桡足类);1个月后体长达2.5 cm时,投喂大型枝角类、桡足类和适合摄食的鸡蛋羹。研究结果显示,鸭绿江茴鱼可以通过人工手段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999.
以宁夏盐池国家级草原资源生态监测站为依托,选择荒漠草原典型冰草植被类型的封育(5年)与未封育样地对地面节肢动物、植物以及土壤性质进行了调查,同时分析了地面节肢动物对封育后植物和土壤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封育对地表植被和土壤性质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尤其是植物个体数、高度和盖度以及生物量封育样地显著高于未封育样地(P<0.05)。调查样地共捕获地面节肢动物7目26科28个类群;封育围栏内外共有的优势类群为拟步甲科琵甲属,共有的常见类群有13个类群,共有类群数占总类群数的50%。并且,地面节肢动物对封育亦产生了积极的响应,动物群落个体数、类群数和多样性封育样地均高于未封育样地,但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荒漠草原短期封育(5年)对地表植被和地面节肢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态效应。相关分析表明,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优势度指数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土壤容重是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封育内外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不同地面节肢动物类群对封育内外生境的选择性而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长白猪和梅山猪脂肪中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瘦肉型的长白猪和脂肪型的梅山猪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苹果酸酶(ME1)和解耦联蛋白3(UCP3)基因的表达量在30、60、90、120和150 d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品种SCD的表达模式除90~120 d相反外,其他各日龄之间基本相同;ME1在30~120 d基本相同,而120~150 d呈现出相反的模式;UCP3除120~150 d相同外,其他各日龄之间呈现相反的模式。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两猪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SCD、ME1和UCP3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和品种差异,为深入研究脂肪合成代谢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