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以广玉兰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配制3种不同pH值(3.0、4.0、5.0)的模拟酸雨溶液对幼苗进行浇灌处理,分析了不同pH值的酸雨对幼苗叶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广玉兰幼苗经模拟酸雨浇灌处理后,幼苗叶中矿质元素含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3种酸雨处理的幼叶中P、Mg、S含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Ca、Zn、Mn、Ni、Cd含量均下降,N、Fe、Cu、Pb变化趋势相同,即都是pH3.0处理含量增加,pH4.0和pH5.0处理下降;C、K、Al含量不随酸雨pH值改变而变化,其中C含量pH3.0、pH4.0处理增加,pH5.0处理下降;K含量pH3.0和pH5.0处理下降,pH4.0处理增加;Al含量pH3.0、pH5.0处理增加,pH4.0处理略微减少.该项研究可为南方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以长沙市郊区的31~32年生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从2007年1月至12月对樟树人工林0~60 cm土层的细根(≤2 mm)生物量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中活细根生物量季节变化范围为1.162~3.687 t/hm2,死细根生物量为0.072~0.399 t/hm2,年均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1.958和0.184 t/hm2;樟树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活细根生物量呈现单峰曲线,死细根生物量呈现双峰曲线;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0~15 cm土层的年均活细根生物量占0~60 cm土层的年均总活细根生物量的52.90%,死细根生物量占总死细根生物量的56.51%;15~30 cm土层年均活细根生物量占23.64%,年均死细根量占22.25%;30~45 cm土层年均活细根生物量占12.49%,死细根量占总死细根量的11.17%;45~60 cm土层年均活细根生物量占10.97%,死细根量占总死细根量的10.03%. 相似文献
93.
薜荔及其生长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城市垂直绿化和水土保持新材料——薜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pH值为4.61;有机质含量为33.23 g.kg-1;全N、全P含量分别为1.021、0.27 g.kg-1,且有效率低,分别为4.29%和3.15%;全K含量为4.26g.kg-1,属缺K型土壤;全Ca、全Mg含量分别为0.59、8.51 g.kg-1。(2)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依次排序为FeMnZnCuPbNiCoCd,全Pb、全Zn、全Cu含量均未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3级标准,可以作为林地使用。(3)薜荔体内不同营养含量差异较大,N、K、Ca元素含量在10 g.kg-1以上,P、Mg、S元素含量在10g.kg-1以下;Fe、Mn元素含量在50 mg.kg-1以上,Cu、Zn、Pb、B元素含量为5~10 mg.kg-1,Cd、Ni、Co元素含量在10 mg.kg-1以下。(4)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5.19~23.98 g.kg-1,薜荔体内有机碳含量为411.11~510.80 g.kg-1。研究结果可为薜荔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碳平衡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生物量和生产力是研究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基础数据,进一步推动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阐述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形成的生理生态学基础,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产量、区域分布格局,森林经营对生物产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和模型等。在多尺度上,采用先进的研究手段,围绕资源环境等热点问题来研究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实现数据共享和网络化是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5.
不同经营方式对杉木林采伐迹地土壤C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定位观测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南会同22年生杉木林采伐前,林地土壤(0~60 cm)层中的C储量为160.38 t·hm-2,100%皆伐后一年林地土壤(0~60 cm)层中的C储量损失率为35.00%,二年后损失率为44.65%,三年后损失率为43.93%;与对照林林地土壤相比,50%间伐和100%皆伐后三年,林地土壤(0~60 cm)层中的C储量损失率分别为16.14%和45.15%;4种不同经营方式的采伐迹地土壤(0~60 cm)层中的C储量有明显的差异,大小次序为:已郁闭杉木林林地(108.20 t·hm-2)>农用后撂荒地(92.68 t·hm-2)>经济林栽培地(85.80 t·hm-2)>自然更新采伐迹地(80.29 t·hm-2).未烧地土壤(0~45 cm)层中C储量为73.36 t·hm-2,比火烧地高出了15.20 t·hm-2,火烧后40天内林地土壤(0~45 cm)层中C储量的损失率为20.7%;杉木林地土壤表层(0~15 cm)的C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层次,其C储量占土壤(0~60 cm)层C储量的30.04%,土壤(0~30 cm)层中的C储量占53.52%. 相似文献
96.
森林碳固定能力计算方法及长株潭区域碳年固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碳(CO2)平衡原理方程式[Fc=Nc(植物年净C)+Dc(凋落物C)+Mc(微生物C)+Ec(土壤动物及其它有机物C)-Rs(土壤放出C)],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碳(CO2)年固定量计算式:Fc=∑m∑nBEFcij·Xcij·11λi·Mkij·113-0.6Rij·Sij式中:Xcij———森林植物年净生产量;3+113Dcij+∑Hk=1j=1i=1Dcij———凋落物碳(CO2)固定量;Mkij———微生物自身碳素量;Rij———土壤呼吸放出CO2量;Sij———面积;i———森林类型序号;j———地域或土类序号。求算出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年CO2固定量为3945.3×104t,是长株潭三市2000年工业燃料燃烧排放CO2总量的2.38倍。森林生态系统碳(CO2)固定能力,变幅在6.784~54.163t/(hm2·a-1)之间,大小排序为毛竹林>国外松林>阔叶林>四旁林>柏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灌丛疏林>经济林。 相似文献
97.
对湘潭尾矿不同处理下锰矿废弃地抗性植物生长状况、养分吸收和重金属毒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青卫矛生长最好,荷花玉兰、棕榈、海桐、小叶女贞次之;不同树苗高增长率表现出85%尾矿土+15%矿渣+复合肥处理>85%尾矿土+15%河沙+复合肥处理>100%尾矿土+复合肥处理>对照的相同规律;5种植物叶片中N的含量100%尾矿土+复合肥、85%尾矿土+15%矿渣+复合肥、85%尾矿土+15%河沙+复合肥3种处理明显高于对照,与100%尾矿土+复合肥处理相比,荷花玉兰、冬青卫矛和海桐在85%尾矿土+15%矿渣+复合肥和85%尾矿土+15%河沙+复合肥处理方式下,植物体的N含量较高;施肥降低了荷花玉兰、冬青卫矛、海桐、小叶女贞对M n的吸收;供试的5种植物对M n的富集率高于对Cd的富集率;棕榈对M n有富集作用,而对Cd表现出负富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采用样方法和取样法,对血水草的生物量、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植株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及贮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血水草生物量为1 744.70 g·kg-1,以地下根系生物量最高,占总生物量的73.3%.血水草生长的土壤呈酸性,pH为5.53,有机质含量为52.74 g·kg-1,N 2.67 g·kg-1,P0.66 g·kg-1,K5.68 g·kg-1,Ca和Mg分别为1.73 g·kg-1和7.78 g·kg-1.血水草体内有机营养成分中,总糖含量为46.59 g·kg-1,蛋白质为291.17 g·kg-1,脂肪37.74 g·kg-1,纤维素303.58 g·kg-1;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中,N 36.08 g·kg-1,P 1.33 g·kg-1,K 29.89 g·kg-1,Ca 15.13 g·kg-1,Mg 7.80 g·kg-1,S 2.88 g·kg-1.营养元素总贮量为106.99 kg·hm-2,其中叶贮量占23.0%、茎占14.0%、根占63.0%.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血水草的生态功能,评价血水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科学保护和利用血水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不同密度湿地松人工林中碳的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978t·hm-2,平均为291 663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植被层的碳贮量范围为96 614~110 717t·hm-2,占碳库总量的35 40%,各组分碳贮量排列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碳贮量的地上/地下之比为7 185~7 922,随着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死地被物层的碳贮量由5 746t·hm-2增加至9 181t·hm-2,占2 17%~2 83%。土壤层(0~60cm)的碳贮量平均为180 94t·hm-2,占60 32%以上。密度组Ⅰ,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和密度组Ⅳ的年净固定碳量依次分别为9 729t·hm-2,9 882t·hm-2,11 239t·hm-2和11 946t·hm-2,平均为10 699t·hm-2。表7参16 相似文献
100.
植物的生态反应往往与其分子水平的适应和调节密切相关.在介绍分子生态学的内涵的基础上,综述了分子生态学在森林植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即森林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森林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和进化、森林植物种群抗逆性、森林植物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展望了分子生态学在森林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