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9篇
农学   14篇
  8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洞庭湖湿地景观破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洞庭湖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特性、原因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①现有洲滩湿地1 037块,破碎度2.00块/km2,其中环境资源斑块面积只占32.08%;水域1 337块,破碎度2.00块/km2;②在120多年间,由一个湖泊斑块变成2 374个斑块,中间经历了5个分割阶段,以近21年间的景观破碎速度最快;③被分割的321个洲滩斑块变成820块,破碎度增大了150.00%,破碎景观面积占98.5%,扁长状斑块消失,鸟足状和岛屿状斑块占总斑块数减少了6.77%和11.34%;原始资源斑块面积减少24.2%~81.56%,人工替代引进(杨树)增加100%,干扰斑块(荻)增加63.70%,从而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④杨树入侵、沟河引入、荻、芦扩张、自然资源无价的错误认识是造成天然湿地景观破碎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洞庭湖区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面积和管理机构模式.  相似文献   
32.
油研50母本7274 A为黄籽双低高油份隐性核不育两型系,不育株天然结实性好,父本6215 R为黑籽双低大籽粒隐性核不育恢复系,其恢复率为100%。油研50在贵州思南县的常年制种产量为85 kg/667 m2。  相似文献   
33.
药用植物血水草生长的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药用植物血水草生长的土壤化学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血水草生长的土壤呈酸性,pH值为5.52.(2)有机质含量为56.13 g·kg-1,大量元素含量以Mg最高,为8.48 g·kg-1,P最低,仅为0.76 g·kg-1.(3)微量元素含量高低排序为Fe>Mn>Zn>Pb>Ni>Cu>Co>Cd.其生物吸收系数分为4个层次:极强(生物吸收系数≥1000)、强(生物吸收系数200~600)、弱(生物吸收系数10~100)及极弱(生物吸收系数≤10).(4)根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血水草生长的土壤中,除Cd元素含量在规定的三级标准内,其余Cu、Zn、Ni、Pb元素含量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表明血水草生长的土壤环境质量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扩大天然生态型绿色药用植物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探讨了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17种树种(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柏木、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樟树、桢楠、甜槠、青冈栎、木荷、杜英、山矾、枫香、拟赤杨、杨树、毛竹)各器官的碳含量及其各器官碳含量的算术平均值。结果表明: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由高至低的排序不完全一致,不同树种同一器官或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碳含量算术平均值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叶树、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和毛竹各器官碳含量(g·g-1)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91~0.566,0.421~0.549,0.449~0.550,0.470~0.496,各树种种内各器官碳含量算术平均值在0.486~0.551 g·g-1之间变化,柏木最高,毛竹最低;针叶树碳含量高于阔叶树、毛竹,各树种树干碳含量普遍较高于其它各器官,变化范围在0.493~0.556 g·g-1之间,地上部分碳含量普遍高于相应树种的地下部分;17种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为0.504 g·g-1。  相似文献   
35.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M5637A制种纯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种试验结果表明:RM5637A不育系在行比为1:1至1:3范围内的种子纯度可达到88.5%~80.7%,能达到国家二级种80%以上的纯度指标。制种单产可达到37.6~54.8kg/667m^2;而行比在1:4以上时.虽然制种产量相对较高,但所生产的种子的不育株率超过20%。相应地种子纯度低于80%.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种子质量指标。由此可知,广恢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M5637A在贵州生态条件下,于9月上旬秋播制种,其行比控制在1:3以下.种子纯度可达到国家二级种以上质量指标a但从制种产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宜于9月上旬秋播.以1:2行比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36.
模拟酸雨对植物形态学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pH值的溶液模拟酸雨对6种南方城市常用的绿化植物进行处理,来研究酸雨对植物叶面积、单叶质量、根冠比等形态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树种的3个形态学指标都受到一定的影响。①pH为5.0,4.0和3.0的模拟酸雨降低了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的叶面积。②pH为5.0,4.0和3.0的模拟酸雨降低了广玉兰、樟树、桂花的单叶质量,使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叶片的单叶质量增加。③模拟酸雨促进樟树、红花木Loropetatum chinensevar.rubrum地下部分的生长,使二者的根冠比增大;与此相反,皋月杜鹃Rhododendron indicum的根冠比在模拟酸雨的作用下减小。④从植物形态学角度上看,广玉兰和桂花2个树种不适于在自然降水pH≤4的环境中生存,皋月杜鹃不适于在自然降水pH≤3的区域生存。图1表2参13  相似文献   
37.
田大伦  朱凡 《广西林业科学》2011,40(2):81-84,78
通过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对不同林龄两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积累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第1代、第2代杉木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7、14、20年生两代杉木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树叶、树枝生物量随着林龄增长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但树干生物量比例逐年增大,树根生物量变化不明显.7、14、20年生第2代杉木林的单株生物...  相似文献   
38.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81 A(原118 A)与恢复系5958 R(又简称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区试代号为油06 -3,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9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5.91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7.63%(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2位和2009年A组第1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2.05%,15点次试验,15点增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6.7%;平均产油量76.34 kg/667 m2,比油研10号(ck,下同)平均增产10.13%,最低年份比油研10号增产4.9%.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59.3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8.9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4 d,比油研10号早2.6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3.3 d,比油研10号早熟4.5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77.1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8.5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3个,主序长61.5 cm,主序有效角80.8角,着果密度1.34个/cm,单株有效角438.8个,角粒数20.9粒,千粒重3.9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1.06%,芥酸平均0.4%,硫苷26.97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5.88%.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的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39.
樟树人工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樟树人工林形成的环境基础和森林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在樟树人工林建立气象站进行小气候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的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表现出与太阳辐射趋势相同但不完全一致的变化规律,在晴天全光照条件下,林冠边界层叶面气温日变化呈现与太阳辐射相同的单峰变化趋势,但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一般比太阳辐射的峰值迟滞3~4 h左右;相对湿度的日动态全年呈“U”型变化,但不同生长季节的湿度最高值、最低值和变化幅度有差异,林冠中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均高于林冠下;土壤温度由于温度变化迟滞效应,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与太阳辐射或气温变化不同步;土壤湿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在全年中,叶初期土壤含水率最高,叶盛期最低,叶衰期较高,表明土壤水分受植物生长影响大。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了林地土壤酶活性特点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第2代杉木林林分年龄的增长,土壤酶活性呈递减趋势;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30 cm土层中的酶活性明显高于30-60 cm土层;立地条件不同,土壤酶活性也不同,山顶和山脊土壤酶活性明显低于山腰,而山腰又低于山洼,自然恢复杉木林地(Ⅶ区)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年生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Ⅲ区);各种土壤酶活性夏季最高,其它季节酶活性因不同酶而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其它肥力因素的关系密切,林地土壤中各种酶活性之间共同作用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