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99篇 |
免费 | 292篇 |
国内免费 | 54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23篇 |
农学 | 300篇 |
基础科学 | 263篇 |
558篇 | |
综合类 | 2410篇 |
农作物 | 348篇 |
水产渔业 | 386篇 |
畜牧兽医 | 723篇 |
园艺 | 449篇 |
植物保护 | 2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243篇 |
2021年 | 233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225篇 |
2018年 | 176篇 |
2017年 | 274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28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334篇 |
2012年 | 415篇 |
2011年 | 419篇 |
2010年 | 371篇 |
2009年 | 331篇 |
2008年 | 421篇 |
2007年 | 345篇 |
2006年 | 260篇 |
2005年 | 199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104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醉鱼糟制过程中酒糟液中的微生物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醉鱼糟制过程中酒糟液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本实验以大黄鱼为原料,用传统糟制工艺制作醉鱼,采用Illumina HiSeq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醉鱼酒糟液菌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糟制过程中不同用盐量(2%、5%和10%)大黄鱼pH值在糟制前5 d或10 d稍有上升后逐渐降低,而TVB-N值在糟制期间逐渐下降,糟制30 d后的TVB-N值均低于30 mg/100 g,其中5%用盐量组最低;5%用盐量组在不同鱼糟比(1:1、1:1.5和1:2)下,大黄鱼pH和TVB-N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说明糟制过程中醉鱼品质较稳定。5%用盐量组醉鱼酒糟液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鱼糟比为1:2的酒糟液Chao指数最大(167),表明物种丰度最高;鱼糟比为1:1的酒糟液Shannon指数最大(2.75),Simpson指数最小(0.109),表明细菌多样性最高;酒糟液涉及细菌17个门和1个未分类菌门,143个属,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和厚壁菌门是优势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占绝对优势;弧菌属、Chloroplast norank和肠杆菌属是优势菌属,发酵前期弧菌属占绝对优势。研究结果为醉鱼酒糟液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控制糟制水产品卫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性真菌病害,研究病原菌侵染棉花的组织学过程对致病机理解析和抗病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大丽轮枝菌系统研究了其对抗病棉种海岛棉7124和三裂棉、感病棉种军棉1号和戴维逊棉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对抗/感棉种的初始侵染没有明显差异,接菌5 h后,分生孢子均能吸附在感病和抗病棉种的根表面。但侵染过程存在显著差异,侵染感病棉种中病原菌3~5 d到达皮层,5~7 d达到维管束,随后迅速扩展繁殖,侵染14 d后即完成系统侵染,并开始产生黄萎病症状;而病原菌侵染抗病棉种,5~7 d才侵入皮层,7~10 d到达维管束,14 d后仍无法扩展,病原菌的定殖与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形成系统侵染,较少形成黄萎病症状。本研究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丽轮枝菌对抗/感棉种的侵染过程研究,为大丽轮枝菌致病机理研究和抗性资源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土壤环境条件对威百亩熏蒸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威百亩在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的消毒效果,采用离体和活体方法研究施药量、覆膜熏蒸时间、土壤相对含水量及土壤温度对威百亩熏蒸防治黄瓜枯萎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5℃条件下,威百亩12 mg(a.i.)/kg土壤熏蒸消毒,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率为78.82%,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87.03%,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威百亩对尖孢镰刀菌的熏蒸抑制作用随着熏蒸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土壤熏蒸10 d后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95.21%;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50%时,威百亩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32%和82.14%,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且还会对作物产生药害反应。威百亩的熏蒸效果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25、30、35℃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18%、98.20%和100.00%。表明威百亩结合日光消毒温度大于25℃、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或50%、熏蒸10~15 d可有效控制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黄瓜枯萎病。 相似文献
74.
75.
76.
77.
KONG Li-jun ZHANG Li-xia LUAN Xi-ying ZHANG Li-sha WANG Xu-han YU Heng-yun ZHANG Yue-zhi 《园艺学报》2014,30(7):1209-1213
AIM:To explor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 (RASSF1A) on the small-cell lung cancer cell growth. METHODS:The lentiviral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RASSF1A gene was constructed and used to infect the small-cell lung cell line H446. The growth curve and cell cycle were detected by MTT assay and flow cytometry.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cell cycle-associated proteins were determined by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We obtained the H446 cells in which RASSF1A was stably expressed (named RASSF1A-H446). Compared with normal cell group and negative cell group, RASSF1A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446 cells, and arrested H446 cells in G1 phase. The expression of p21 and p27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E2F1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RASSF1A-H446 cells. CONCLUSION:RASSF1A inhibits the H446 cell growth by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s of p21 and p27, and de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E2F1. 相似文献
78.
欧美发达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经验表明,科学完整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是全面推进土壤质量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保障,尤其对处于起步阶段且面临诸多挑战的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虽然任重而道远,却是土壤污染管理能力建设的必然。为有效预防和治理修复工业遗留场地的土壤污染问题,加快推动城市土地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本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美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要素构成及演变特点:各国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及管理方法异同并存,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必须以基于风险的全过程可持续管理为原则,涵盖法律保障、技术体系和管理手段等三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要素方面。其中,法律法规是标准制定和措施执行的核心原则和关键导向;标准导则是加强法律法规可行性的细化、具象;管理手段是法律法规和标准导则实践层面的配套保障。欧美等发达国家完善的场地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对中国防治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从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现实需要和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三元一体的"法律—技术—管理"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发展方向和重要内容,该体系涵盖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可持续管理体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9.
玉米骨干自交系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87-1’、‘综3’、‘137’和‘K12’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玉米幼胚再生体系建立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87-1幼胚在附加500 mg.L-1L-Pro5、00 mg.L-1L-Asn和2.5 mg.L-12,4-D的N6B5基本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平均可高达98.1%;初级愈伤组织在附加500 mg.L-1L-Pro5、00 mg.L-1L-Asn和1.25 mg.L-12,4-D的N6B5继代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平均可高达65.6%.在相同诱导、继代培养基和相同培养条件下,4个不同基因型玉米骨干自交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继代培养次数对绿苗分化率也产生重要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1次继代分化率最高;1/2MS培养基附加0.2 mg.L-1KT更有利于分化苗生根. 相似文献
80.
鸡冠花品种间耐热性差异的光合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鸡冠花品种间耐热性差异的光合生理机制,选用耐热品种世纪绿叶和热敏品种世纪铜叶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从气体交换参数、叶绿体各成分含量、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利用及能量分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下生长的世纪绿叶叶绿素a含量较高,增加了用于光化学的能量,同时非光化学猝灭(NPQ)中状态转换猝灭(qT)的成分较多,能够帮助及时耗散过剩光能,因此没有发生光抑制现象,其净光合速率(Pn)也较高;世纪铜叶具有较强的耐受高光强能力,但在高温下,其光合作用因非气孔因素导致下降而发生光抑制,这与高温导致其对光能的利用减少,产生了过多的激发能有关,同时,世纪铜叶叶绿素a含量较少,能态猝灭(qE)和qT含量较小而光抑制和光损伤猝灭(qI)比例较大,不能及时耗散过剩光能,因此对高温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