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0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509篇
林业   275篇
农学   212篇
基础科学   219篇
  438篇
综合类   2301篇
农作物   327篇
水产渔业   370篇
畜牧兽医   678篇
园艺   422篇
植物保护   22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脯氨酸对妊娠环江香猪体成分的影响。选取32头妊娠15 d的环江香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2组试验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77%L-丙氨酸(等氮对照组)和1.00%L-脯氨酸(脯氨酸组)的饲粮。分别于妊娠第45和70天时,每个重复选择1头母猪屠宰,测定其体成分。结果表明:与等氮对照组相比,妊娠第45天时脯氨酸组环江香猪的脂肪率显著降低(P0.05),皮肤率呈增加趋势(0.05≤P0.10);妊娠第70天时脯氨酸组的脂肪率显著增加(P0.05),皮肤率呈降低趋势(0.05≤P0.10),背最长肌中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精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呈增加趋势(0.05≤P0.10)。与妊娠第45天时相比,妊娠第70天时脯氨酸组的脂肪率显著增加(P0.05),瘦肉率与皮肤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脯氨酸可增加妊娠环江香猪机体脂肪和精氨酸的沉积量,妊娠中期的机体脂肪沉积量比妊娠前期有所增加,从而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2.
副溶血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弧菌引发食物中毒的规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已超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跃居首位。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加强检测,以防止该菌对食品造成的大面积污染,保证人的身体健康。为此本文全面介绍了副溶血弧菌的各种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为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以中国沙棘根瘤和其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与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差异,探究沙棘根瘤中引起根部瘤状突起的以弗兰克氏菌(Frankia)为主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的来源。结果表明:沙棘根瘤中检测到的内生细菌归属于10门23纲45目76科和93属,其中,优势菌门为Actin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为Frankia。在沙棘根际土壤中检测到的细菌归属于39门84纲156目280科和409属,其中,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Acidobacteria,优势菌属为Gaiella、Bacillus、Solirubrobacter、Arthrobacter和Stenotrophomonas。可见,中国沙棘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要高于根瘤内生细菌多样性,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与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其中,在根瘤中占优势的Frankia在根际土壤中虽也存在但相对丰度较小,仅为0.02%。  相似文献   
44.
试验通过分析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云岭红肉鸡生长性能、氮沉积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云岭红肉鸡饲粮赖氨酸的适宜需要量。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180只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1日龄云岭红肉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5组试验鸡饲喂的饲粮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5%、0.95%、1.05%、1.15%、1.25%。结果表明:赖氨酸水平对试验鸡的期末体重、全期增重、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当赖氨酸水平为1.15%时期末体重最大739.21 g,全期增重最大701.66 g,平均日增重最大24.19 g,料重比最低1.68。不同赖氨酸水平对丝氨酸、甘氨酸和组氨酸的表观代谢率影响显著(P<0.05)。对血清总氨基酸和血清尿素氮影响显著(P<0.05)。研究表明,0~4周龄云岭红肉鸡适宜赖氨酸水平最适量为1.15%。  相似文献   
45.
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犬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及脑脊髓液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犬的附红细胞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腹泻、渐进性消瘦等为主要特征,感染率较高,但多呈隐性经过。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处在应激状态时出现急性临床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继发其它疾病会引起犬大量死亡,给养犬业带来较大损失。文章主要就近几年国内外对犬附红细胞体病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断和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对乌鬃鹅若干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寻找准确评定乌鬃鹅热耐受性的候选生理和免疫性状指标,以30周龄健康清远乌鬃鹅母鹅200只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夏季(35℃)和冬季(20℃),采集鹅只的血液样品,非抗凝血用于测定T3、皮质酮含量;抗凝血用于测定H%、L%和H/L值。结果表明:夏季乌鬃鹅血清中的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冬季(P0.05),T3含量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与冬季相比,夏季乌鬃鹅的H%、H/L极显著升高(P0.01),L%极显著降低(P0.01)。皮质酮和H/L值可以作为评价鹅热耐受性的重要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47.
为了建立和优化牦牛肌肉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2DE)体系,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牦牛、黄牛差异蛋白质通路分析。以牦牛背最长肌为实验材料,对不同裂解液成分、等电聚焦程序、染色方法进行研究,在最优2DE体系参数下,对比分析牦牛、黄牛差异倍数大于2倍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的19个蛋白质,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TOF)质谱进行鉴定,并对鉴定结果进行了基因本体(GO)注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裂解液II、渐进式快速升压程序、改良的考染法获得的蛋白点匹配率高,牦牛、黄牛2DE图谱蛋白点平均个数分别为479个和553个。通过比较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中差异蛋白质可知,所得到的差异蛋白质按照功能可分为代谢酶、结构蛋白和应激蛋白3大类。通过KEGG分析可知,牦牛、黄牛差异蛋白质主要集中在细胞代谢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遗传信息通路和能量代谢通路中,研究结果可为解释牦牛和黄牛肌肉生物学特性和肉品质差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利用激光粒度仪对上海无居民岛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特征分析,研究区域的6个无居民岛的沉积物类型共有5类,其分布为粉砂在九段沙、东风西沙、黄瓜沙和青草沙;砂在青草沙和顾园沙;粉砂质砂在扁担沙和青草沙;砂质粉砂在青草沙;粘土质粉砂在黄瓜沙。其中粉砂类沉积物分布最广。沉积物呈现分选系数差,偏态均为正偏,窄峰型的特征。由于研究区域处于长江口,丰富的流域来沙,特别是大量的细颗粒泥沙为潮滩的建造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来源;而复杂的径流、潮流和风浪的作用,则成为了塑造潮滩的重要动力条件。通过绘制Pejurp三角图式显示,无居民岛样品均处于在Ⅲ、Ⅳ动力区,水动力条件总体上较强,粒径较粗。除顾园沙外由海向岸(由低潮滩到高潮滩),水动力逐渐减弱,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砂的含量逐渐减少,粘土和粉砂的含量逐渐增多。研究亮点:对上海无居民岛潮间带沉积物进行了粒径特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分布以粉砂为主,分选性差,正偏,呈窄峰型,通过绘制Pejurp三角图式,表明研究区域总体水动力较强,并根据各无居民岛的环境特征分析其不同的沉积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49.
金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金鱼胚胎为研究对象,在金鱼受精后24 h,每间隔24 h取健康鱼卵,测定胚胎不同发育时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显示,胚胎受精24 h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低,伴随着胚胎发育,酶活性均呈现增强的趋势,在144 h达到最高.金鱼胚胎发育中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发育时间呈现上升趋势,以此满足胚胎发育中细胞增殖、信号传导和物质代谢等对磷酸酶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50.
候利波  陆银月  任秋霖  孔祥会  朱雷  顾伟  孟庆国 《水产学报》2023,171(4):049103-1-049103-15
为了探究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影响的分子机制,实验通过使用Nova Seq 6000测序技术,检测了低氧组 (1.5±0.5) mg/L和对照组 (6.0±0.5) mg/L分别处理24 h后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的转录组数据变化。首先,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拼接、注释以及筛选,分析获得的128 614个转录本和128 614条基因,平均长度为2 634 bp (N50),Q30 > 92%。其次,以1.2倍为阈值,共筛选出1 68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99个,下调基因788个。GO和KEGG分析发现,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三羧酸循环、糖酵解途径、ECM-受体相互作用、间隙连接、细胞凋亡、酚氧化酶系统以及其他免疫相关基因等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随机挑选转录组数据中的10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与转录组数据分析相一致,其中包括6个上调的基因:整合素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磷酸肌醇3激酶、磷酸甘油酸突变酶2、PDGF/VEGF相关因子1和relish;4个下调的基因:无脊椎连接蛋白7、热休克蛋白90、线粒体ATP合成酶α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本研究初步阐明了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短时间内应对低氧胁迫的分子机制,同时该结果也可为今后研究其他甲壳动物在应对低氧胁迫时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