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0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549篇
林业   367篇
农学   262篇
基础科学   251篇
  467篇
综合类   2806篇
农作物   411篇
水产渔业   119篇
畜牧兽医   906篇
园艺   435篇
植物保护   38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生物活性水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物活性水对番茄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稀释倍数分别为10、100、200、400、800,以清水作为对照,探索生物活性水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株高、根长及叶绿素含量(SPAD)均高于对照,其中稀释100倍的生物活性水最有利于番茄种子萌发,稀释100倍和200倍的生物活性水均有利于促进主根伸长,且生物活性水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42.
高温诱导银白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磊  王君  索玉静  康向阳 《核农学报》2010,24(6):1158-1165
以银白杨为试验材料,在掌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高温处理诱导花粉染色体加倍,对不同处理温度和处理持续时间在不同减数分裂时期的诱导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水培条件下,银白杨完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大约需3~4d,不同时期和花药颜色变化有相关性;高温诱导银白杨2n花粉的最佳时期是中期Ⅰ,处理条件为36℃持续4h,最高2n花粉百分率39.6%,平均2n花粉百分率32.75%。高温处理后导致银白杨散粉延迟,相对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正常花芽散粉晚大约2~3d, 且花粉量很少。  相似文献   
43.
黑痣病菌毒素诱导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取对黑痣病菌抗性不同的马铃薯材料,研究黑痣病菌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以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结果表明,经毒素处理一定时间,POD、PPO、SOD和CAT这4种防御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36~96 h时,POD、PPO、SOD活性快速升高,抗病品种底西芮酶活性的增加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大西洋的增加值;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60 h达到最高,但处理时间内酶活性的增加值和品种抗病性不相关。处理96 h以后,POD和SOD的活性仍升高,但酶活性增加值在抗感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PO和CAT的活性增加值降低。  相似文献   
44.
何龙  师尚礼  康文娟  刘旵旵  王文娟  武蓓 《草地学报》2022,30(11):2892-2898
为探寻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有效灭菌方法,试验以‘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9’)种子为材料,设置DF(碘伏浸泡6min),DS(碘伏浸泡5min→无菌水冲洗→ST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和0.5%吐温80浸1min),SH3(3%次氯酸钠浸泡6min)和SH10(10%次氯酸钠浸泡6min)4种灭菌方法,分别以完整种子、去皮种子、种皮、子叶、胚、子叶+胚、子叶-胚连接处、幼苗为研究材料,以无菌水浸泡相应时间处理为对照,分析4种灭菌方法对供试材料内生根瘤菌的灭菌情况以及对种子萌发能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紫花苜蓿种子的子叶+胚(52.7个·粒-1)中,种皮有少量分布(16个·粒-1),而在子叶+胚组织中内生根瘤菌主要分布于子叶-胚连接处(38.33个·粒-1),其余分布数量依次为子叶(9.67个·粒-1)、胚(4.17个·粒-1);DS处理可对种子完全灭菌,且DS处理下完整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幼苗长与CK差异不显著。综上,子叶-胚连接处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主要存在部位,DS处理是紫花苜蓿种子内生根瘤菌的最佳灭菌方法。  相似文献   
45.
不同水分胁迫方式对沙地樟子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 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 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 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 该文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材料, 采用盆栽控水和聚乙二醇(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比较两种胁迫处理苗木的光合特性.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胁迫与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1h)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基本一致; 当土壤含水量为40%田间持水量时, 沙地樟子松已表现出干旱胁迫,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胁迫达到最大. 10%PEG处理对2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与对照具有相同趋势, 表明该处理未对苗木造成严重干旱胁迫. 20%与30%PEG处理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指标影响的趋势相同, 胁迫超过2 h后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降到较低值且相对稳定.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的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影响, 轻度(40%田间持水量)胁迫甚至增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PEG胁迫的前期(4 h之前), 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照; 在胁迫处理4 h后, 20%与30%PEG处理的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超过了对照. 这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下, 具有忍耐、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 另外, 不同形式的强度胁迫处理(30%PEG和20%田间持水量)的各光合特征指标相对值之间没有差异, 表明樟子松苗木在强度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相对值已降至相当低的程度. 3种PEG浓度(10%、20%、30%)干旱胁迫处理在2 h以内的各指标的相对值与3种土壤水分胁迫处理(40%、30%、20%田间持水量)基本一致, 因此, 可以认为2 h的PEG胁迫处理与土壤水分胁迫处理(7~10 d)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鸡Lpin1基因3′-UTR遗传变异/单倍型及其在品种间的分布,并预测这些变异对miRNA结合位点的潜在效应。【方法】根据鸡Lpin1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NC_006090)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直接测序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进行鸡Lpin1基因3′-UTR及其邻近外显子在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单倍型分析。【结果】①从6个品种中发现了8个变异位点,包含两个插入/缺失变异。这些变异均位于鸡Lpin1基因的3′-UTR,3′-UTR的变异频率为17SNPs/kb;②在鸡Lpin1基因3′-UTR区域,从固始鸡、卢氏绿壳蛋鸡中分别检测到7个变异位点,未检测到河南斗鸡品种内的变异;③用次要等位基因频率≥5%的6个变异位点(g.11A>T,g.77C>G,g.108_109delinsG,g.110_111delinsG,g.270A>G和g.348G>T)进行单倍型的构建和分析,从6个品种鸡中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其中P1和P4单倍型是群体的优势单倍型,频率均大于30%,河南斗鸡仅包含一种单倍型;④g.77C>G变异可引起多个miRNA结合位点的增加/丢失。【结论】鸡Lpin1基因3′-UTR具有丰富的变异,3′-UTR变异位点/单倍型在品种间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7.
CO_2浓度、氮素和水分对春小麦碳素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伏生  康绍忠 《土壤通报》2004,35(5):546-549
试验设350μmolmol-1和700μmolmol-12种CO2浓度水平,湿润、干旱2种水分处理和施N0、50、100、150和200mgkg-15个水平。结果表明,CO2浓度增加,春小麦地上部碳固定量和碳固定总量均增加,但与氮肥施用水平有关。在中氮和高氮时,CO2浓度增高,地上部碳固定量和碳固定总量明显增加,而不施氮肥和低氮时,增加则不明显。不同水分处理地上部碳固定量和碳固定总量也没有明显差别,这表明,CO2浓度升高对氮素和水分胁迫及对春小麦碳固定并没有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是昆虫体内的免疫蛋白,在昆虫体内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以无活性的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PO)形式存在。本研究在转录组测序获得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3条PPO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白背飞虱体内不同SfPPO的发育和组织表达模式,并进一步抑制SfPPO的表达以及病原菌诱导,探讨SfPPO在白背飞虱体内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以白背飞虱3条SfPPO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蛋白结构以及与其他昆虫之间的同源性。并以注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dsRNA作为对照组,通过注射合成的ds SfPPO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基因表达抑制效果;此外,为了探究SfPPO在白背飞虱生长发育和免疫应答方面的作用,利用qRT-PCR检测SfPPO在不同发育阶段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注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后3个SfPPO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主要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本试验利用PCR对70株临床型乳房炎、55株隐性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8种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uc、ClfA、TSST-1、PVL、Hla、Hlb、FnBPA和FnBPB 8种毒力基因在临床型乳房炎SA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70株)、100.0%(70株)、0(0株)、5.7%(4株)、100.0%(70株)、11.4%(8株)、97.1%(68株)和100.0%(70株);在隐性乳房炎SA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55株)、100.0%(55株)、0(0株)、70.9%(39株)、98.2%(54株)、9.1%(5株)、100.0%(55株)和100.0%(55株)。结果表明,nuc、ClfA、Hla、Hlb和FnBPA 5种毒力基因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SA的最主要毒力基因;PVL基因可能是引起隐性乳房炎的重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50.
福建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有关文献,对福建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有44科82属256种和26变种。这些野生果树主要集中在蔷薇科、壳斗科、芸香科、猕猴桃科、葡萄科。福建省野生果树乔木类有122种,灌木类有114种,藤本类有38种,草本类有8种。此外,还对野生果树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