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7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1221篇
林业   1169篇
农学   1333篇
基础科学   1050篇
  1589篇
综合类   4155篇
农作物   791篇
水产渔业   483篇
畜牧兽医   1683篇
园艺   570篇
植物保护   75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469篇
  2019年   466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431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547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638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720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674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507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白莲二次航天搭载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二次航天搭载后 ,白莲种子SP1代产生广谱分离 ,其生物习性、形态特征及经济生状等出现较大变异 ,其中花型由单瓣变为重瓣或半重瓣 ,并出现部分种子只长立叶 ,不开花 ,部分种子只开花不结蓬、部分种子结蓬后不能正常成熟的现象 ,也出现种子单缸现蕾 9朵 ,花期始蕾期提前 7~ 2 2d ,种子最大单粒重达 1 85g的优良变异 ,这是采用常规育种很少出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2.
驼绒藜属植物种子萌发条件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王学敏  易津 《草地学报》2003,11(2):95-102
对驼绒藜属3个种的7份材料,研究种子萌发的温度、光照、水分和发芽床等条件。结果表明,驼绒藜属植物种子在25℃恒温及15~25℃变温的条件下萌发状况好,种子活力高;光照与否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驼绒藜属种子萌发需水量范围为4~7倍于种子重,不同材料的种子萌发最低需间差异显著,其中华北驼绒藜萌发需水量最低(4倍于种子重量)。驼绒藜属植物种子的吸水速率较快,一般为0.6~0.7g/h·g种子,7~8h达到饱和吸胀;纸床为种子最佳发芽床。种子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在种间、生态型间和株龄间种子活力差异显著,其中华北驼绒藜种子活力显著高于其它种和生态型;较恶劣生境条件下产生的种子,其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103.
侯爽  王帅  祁俊锋  徐进 《蔬菜》2020,(7):11-14
为筛选出易降解或易回收,对环境污染小,适宜在番茄生产中应用的地膜,研究了PBAT生物降解地膜与0.012 mm加厚型塑料地膜的差异性,以0.010 mm普通塑料地膜作为对照,对比了各种地膜的降解周期,以及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影响植株长势方面,3种地膜对番茄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影响作物产量方面,覆盖0.012 mm地膜的番茄产量最高,其次是PBAT生物降解地膜,覆盖0.010 mm塑料地膜番茄产量最低;在地膜降解性能方面,PBAT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性能较强,0.012 mm加厚型塑料地膜韧性强,不易破碎,有利于后期回收利用,0.010 mm塑料地膜韧性差,不利于回收;建议生产中根据实际气候、土壤、作物等条件选择适宜的PBAT生物降解地膜或加厚型塑料地膜。  相似文献   
104.
赵锦  杨晓光  刘志娟  吕硕  王静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6):3143-3156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特征,为东北地区春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1961-2010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基于东北三省7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指标,在分析1981-2010年较1961-1980年东北三省春玉米可能种植北界变化的基础上,利用APSIM-Maize模型模拟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内各气象站点逐年的雨养产量,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春玉米雨养产量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变化特征,并综合得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三省春玉米的气候适宜区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1)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10年春玉米的可能种植北界向北移动了158.3-285.8 km,春玉米可能种植面积增加了3.87×104 km2,占东北三省土地面积的4.91%。(2)1981-2010年,东北三省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最高产区、高产区和次高产区面积占可能种植面积比例由81.14%增加为86.66%,其中最高产区和高产区面积比例由36.61%减少为34.82%,而次高产区则由44.53%增加到51.85%,低产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由18.86%减少为13.34%。研究区域内雨养产量的单产减少40 kg•hm-2,但由于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总面积的扩大,特别是高产区和次高产区面积的增加,研究区域内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了7.0%。(3)东北三省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最稳产区、稳产区和次稳产区面积占可能种植面积的比例由80.20%增加为89.28%,且最稳产区和稳产区面积比例由40.97%增加为49.97%,而低稳产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由19.80%减少为10.72%。(4)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占可能种植面积的比例由61.09%增加为83.00%,但最适宜区面积比例由18.83%减少为6.67%,可种植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由20.08%减少为10.33%。研究区域内春玉米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单产总体下降了171 kg•hm-2,但由于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总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的增加,研究区域内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了2.6%。【结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三省春玉米种植北界明显向北向西移动,春玉米的可能种植面积增加;在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内,如果不考虑品种和栽培管理措施的适应,雨养产量的最高产区面积所占比例缩小,春玉米雨养产量的单产下降,但由于可能种植面积的增加,东北三省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春玉米雨养产量的稳定性增加,其中最稳产区和稳产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增加;在春玉米可能种植的区域内,春玉米的气候最适宜区面积减少明显,研究区域内春玉米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单产下降,但由于春玉米可能种植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的增加,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  相似文献   
105.
在有压管路供水时,为了节约用水,合理分配,往往要进行水的量测。利用比阻测算管路流量是一种测量简单、计算方便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6.
试验设A(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三个不同灌溉方式处理,进行了处理间需水量、叶面蒸腾、棵间蒸发、渗透量的测定和生育期及生物学特性、分蘖消长、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米质构成因素等的调查,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处理间的需水量动态除叶面蒸腾出现A(浅湿干210.0mm)>B(浅水204.5mm)>C(浅深浅200.7mm)差异不明显的变化趋势外,需水量、棵间蒸发、田间渗漏、灌溉量均呈现A(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③处理间分蘖消长基本相同,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均呈A(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的趋势;④处理间的产量构成因素只有结实率和千粒重有差异,并均呈A(浅湿干)>B(浅水)>C(浅深浅)趋势。同时,碾米品质的各项指标有A处理(浅湿干)>B处理(浅水)>C处理(浅深浅)的趋势,而直链淀粉、胶稠度、蛋白质和味度值等指标则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趋势;⑤处理A(浅湿干)由于田面“水层期”较少,能明显减少棵间蒸发和渗漏,有较明显的节水效应和增产效应,并且米质不受大的影响,是最佳的高产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07.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钾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于烤烟钾积累、分配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于黑钙土设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0、52.5和67.5 kg·hm-2,磷钾肥用量分别为90 kg·hm-2 P2O5和157.5 kg·hm-2 K2O,研究了钾在生长期内积累,分配以及钾肥利用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生育期延长烤烟钾积累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施氮处理钾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而施氮量不同钾积累量差异不大;根茎内钾的分配比例随烟株生长逐渐增加,而叶片内钾分配比例随生育期增加逐渐降低;钾肥利用率随生育期逐渐增加,钾的利用率在27.24%~30.63%之间。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分析检测干法再造烟叶在制丝工艺过程中化学成分、烟气常规指标、烟气有害成分、致香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变化,考察工艺加工对干法再造烟叶品质的影响,为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松散回潮、加料贮叶、增温增湿、烘丝等处理,干法再造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所增加,烟碱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粒相物、焦油、CO及各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危害指数降低了4.52%;工艺加工后大部分致香物质的总量略高于加工前,其中烟草中重要的致香成分巨豆三烯酮、β大马酮、新植二烯、β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含量明显增加;再造烟叶感官质量明显提升,甜润感和烟气清晰度得到改善。上述结论表明,工艺加工过程对干法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干法再造烟叶能很好地适应卷烟制丝线的工艺加工。  相似文献   
109.
病毒及其亚单位蛋白的三维结构 (3 D)解析是认识病毒蛋白功能的有力手段。对病毒结构的认识正经历着病毒粒子电镜结构、纳米水平的精细结构及病毒组成蛋白原子水平 3 D结构的变化。晶体的 X射线衍射技术可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病毒蛋白的结构。这为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认识病毒复制、病毒粒子的装配、病毒的致病与免疫机理及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0.
The concept of loss rate of available energy was introduced for evaluating heat exchanger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general expression of loss rate of available energy was obtained for heat exchangers of several typical. And NL criteria was recommended for evaluation of the loss rate of available energy of heat exchanger. Then. the influences of inlet temperatures ratio, heat capacity ratio of fluids, the number of heat transfer units and flow patterns of heat exchanger on ,VL criteria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