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0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林业   252篇
农学   381篇
基础科学   235篇
  499篇
综合类   1027篇
农作物   217篇
水产渔业   144篇
畜牧兽医   460篇
园艺   143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21.
近年来植物病害问题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中国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为了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从而抵御植物病害,本文归纳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抗病研究中的应用,总结了培育抗病品种、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监测技术等方法来减轻植物病害,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不同植物抗病机理,揭示相关抗病基因与其生长发育之间的密切关联。同时本文指出组学技术应用于植物抗病存在的不足,仍有一些低丰富度或低分子量的功能蛋白未被成功鉴定,提出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完善基因、代谢数据库等意见。组学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为防治植物病害带来了新的契机。将有助于抗病品种的选育、病原菌的检测与防治和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等,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22.
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型繁多且我国地区差异较大,大面积推广存在很大困难,以免耕为例构建了该项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区划的指标体系,并选取内蒙古武川县为实证研究区域,在利用GIS技术的基础上采取AHP加权法、聚类分析法等对其进行了免耕技术的适宜性区划,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区划结果.为其他类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区划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3.
为满足杨树病虫害防治的需要,采用压力雾化与风力雾化相结合,利用风机强力气流将含药雾滴风送到远处,再采用低量喷雾、静电喷雾技术,增加雾滴附着性能,成功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农用车车载的高效杨树静电高射远程喷雾机.实验表明,该机水平射程达45m,垂直射程达22m;防治作业速度快,劳动生产率高;射高作业时喷雾速率为3.24hm2/h,水平喷射时纯喷雾速率为39hm2/h.  相似文献   
124.
在机具研发上,山东省坚持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继续完善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整体性能,提高机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快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试验与示范,为扩大推广提供技术储备.在机具推广上,坚持悬挂式机型与自走式机型相结合,以悬挂式为主,先行总量扩张,逐步优化机具结构.在发展布局上,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地沙棘林密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吴起县北部沙棘人工成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沙棘林地林木蒸腾、土壤蒸发及土壤水分状况等,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退耕地沙棘林适宜密度及其动态调控。结果表明:沙棘林分生长季节内,丰水年土壤贮水量总体为盈余;平水年的同期降水不能满足林地蒸散消耗;枯水年土壤水分明显亏缺。该地区沙棘林稳定群落密度为1445株(丛)/hm^2,初植密度为2223株(丛)/hm^2。造林密度过大是造成土壤水分亏缺、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6.
Different nitrogen (N) fractions from 14 sediments from the shallow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rea before and after N release experimen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content of different N fractions, and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N fractions to the N released from sediments were also studied. Ion-exchangeable form (IEF–N), carbonate form (CF–N), iron-manganese oxide form (IMOF–N) and organic matter-sulfide form (OSF–N) accounted for 2.72~17.67%, 0.47~4.43%, 1.18~3.49% and 31.05 to 71.61% to total N, respectively. The N released was higher than 50% from IEF–N, approximately 35% from OSF–N, 6 and 8% from CF–N and IMOF–N on the average. Approximately 27.32~70.02% of IEF–N, 10.37~32.11% of CF–N, 11.37~33.43% IMOF–N and 2.02~8.19% OSF–N were released. For the sediments that were slightly polluted, IEF–N was the main N fraction that may be released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otal N released was more than 63.07%, for the sediments that TN was higher than 3,540.27 mg·kg?1, OSF–N would become the main N fraction that can be released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otal N released was more than 45%.  相似文献   
127.
灌排调控的稻田排水中氮素浓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基于农田排水氮素浓度及湿地进出口断面总氮(TN)、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浓度的监测,研究了灌溉排水措施以及沟塘湿地对农田排水中氮素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灌溉的水稻全生育期稻田排水中TN、NH4+-N和NO3--N浓度分别较常规灌溉处理低12.08%、20.33%和13.51%;控制排水处理下稻田排水中TN、NH4+-N和NO3--N浓度分别较常规排水处理低2.21%、7.08%和20.92%;湿地出口水体中TN、NH4+-N和NO3--N浓度分别比入口降低了16.8%、14.4%和50.9%,湿地水体中TN、NH4+-N、NO3--N浓度随时间近似服从指数函数衰减趋势。控制灌溉、控制排水及沟渠塘湿地系统的调控措施对农田排水中氮素的净化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8.
黄土坡面细沟径流输沙对水动力学参数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细沟径流输沙是细沟侵蚀产沙的重要过程,阐明细沟径流输沙与水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地揭示细沟径流输沙的动力学机制,并为建立细沟侵蚀过程物理模型奠定基础。采用具有定流量人工放水的组合小区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黄土坡面细沟径流输沙对水动力学参数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一次降雨径流产生的细沟输沙模数对水动力学参数平均值响应关系大小顺序为平均水流断面单位能量(R=0.99)>平均水流功率(R=0.88)>平均水流切应力(R=0.82)>平均单位水流功率(R=0.76);2)降雨径流过程中,细沟输沙率对水动力学参数瞬时值响应关系为水流切应力(R=0.88)>水流功率(R=0.47),水流断面单位能量和单位水流功率的相关性较差,细沟输沙率对水流切应力的响应关系呈幂函数方程关系。  相似文献   
129.
利用4-二乙氧基膦酰基-2-酮丁酸乙酯与 L-赤式-(+)-1,乙-二苯基-2-氨基乙醇的缩合,将产物还原、氢解及水解得光活性产物,ee 值67%。  相似文献   
130.
用1%福尔马林灭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G195130min制成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3株高度特异的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无害李斯特菌和格氏李斯特菌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LJ10A、LB5、LM11。选择其中1株LJ10A作为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建立了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该菌的单抗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最小检出量为5×105,模拟样品能检出500cfu/kg样品,且40h内能报告结果。通过检测240份肉样和850份奶样并与常规方法平行相比较,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100%和9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