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91篇 |
免费 | 698篇 |
国内免费 | 135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52篇 |
农学 | 2206篇 |
基础科学 | 1137篇 |
2091篇 | |
综合类 | 4461篇 |
农作物 | 815篇 |
水产渔业 | 659篇 |
畜牧兽医 | 1841篇 |
园艺 | 550篇 |
植物保护 | 9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48篇 |
2022年 | 359篇 |
2021年 | 558篇 |
2020年 | 492篇 |
2019年 | 499篇 |
2018年 | 377篇 |
2017年 | 532篇 |
2016年 | 470篇 |
2015年 | 633篇 |
2014年 | 607篇 |
2013年 | 752篇 |
2012年 | 955篇 |
2011年 | 967篇 |
2010年 | 892篇 |
2009年 | 865篇 |
2008年 | 873篇 |
2007年 | 878篇 |
2006年 | 773篇 |
2005年 | 701篇 |
2004年 | 358篇 |
2003年 | 322篇 |
2002年 | 245篇 |
2001年 | 315篇 |
2000年 | 334篇 |
1999年 | 396篇 |
1998年 | 313篇 |
1997年 | 308篇 |
1996年 | 269篇 |
1995年 | 254篇 |
1994年 | 216篇 |
1993年 | 203篇 |
1992年 | 161篇 |
1991年 | 123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129篇 |
1988年 | 85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41.
142.
红千层的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红千层离体快繁的若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叶片在MS + 6-BA 115 mg·L - 1+NAA015 mg·L - 1中的愈伤组织诱导率43% , 并可直接从愈伤组织表面分化出不定芽, 分化率为69.2%; 腋芽启动培养基为MS + 6-BA 1~1.5 mg·L - 1 + NAA 0.5 mg·L - 1 , 萌动率为77%; 继代和增殖培养基为MS + 6-BA 1 mg·L - 1 +NAA 0.25 mg·L - 1 , 平均增殖系数为16.7; 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 /2MS +NAA 0.25 mg·L - 1 , 生根率96.1%; 试管苗生根培养30~35 d移栽, 成活率最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3.
五种昆虫可溶性海藻糖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比较测定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黏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5种农业害虫的不同生活史阶段及5龄幼虫各组织中可溶性海藻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种昆虫卵中海藻糖酶的活性最低,其次为蛹和初孵幼虫,取食阶段海藻糖酶的活性比较高,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海藻糖酶的活性也随着升高.亚洲玉米螟、黏虫、棉铃虫和甜菜夜蛾不同组织部位海藻糖酶的活性研究表明,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中肠中海藻糖酶的活性最高,分别为316.17和39.35 mU/mg,而甜菜夜蛾体壁中海藻糖酶活性最高,达到139.99 mU/mg.黏虫脂肪体中海藻糖酶活性最高,为11.19 mU/mg.不同昆虫间海藻糖酶的活性差异较大,玉米螟和甜菜夜蛾各组织的海藻糖酶活性较高,而黏虫各组织部位海藻糖酶的活性很低. 相似文献
144.
1. This study examined responses of male broilers during a 42-d production cycle to two different rearing and feeding methods. 2. A total of 400 Chinese Yellow male broilers were allotted randomly at 21 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was a typical indoor commercial rearing method and the treatment had outdoor access with scattered feeding (OS). Each group had 5 replicates with 40 birds per replicate. 3. Growth performance was similar for both groups from 21 to 63 d of age. OS bird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abdominal fat percentage, meat shear force, drip loss, breast meat colour b* value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pH valu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OS bird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muscle fibre diameter and greater muscle fibre density. Serum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nd catalas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contents of cholesterol, lactic acid, glycogen and malondialdehyde of breast muscl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OS birds than controls. 4.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S feeding method had no negative effects on performance (weight, gain, feed conversion rate, carcase trait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and appeared to be beneficial for meat quality indices and oxidative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45.
选用泌乳性能中等的当地母牛15头和其平均出生日龄115天的利木赞杂一代哺乳公犊15头。母,子牛自由采食青贮玉米结,犊牛补料配方为两种全价饲料,经73天,补料试验,两个补料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不补料的对照组,其中试验1组平均日增重0.823kg,试验2组0.792kg。试验1组的平均总增重比对照组多24.65kg,试验2组则多22.45kg;试验1组的平均每kg额外增重所耗饲料2.77kg 相似文献
146.
147.
大豆种质倒伏性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70个南方夏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大豆倒伏性的遗传规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倒伏级别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以显性效应为主,其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分别是14.3%和90.3%.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倒伏级别与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产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极显著负相关.由于株高的遗传率较高,因此可以在早代对株高进行选择能间接改良大豆的倒伏性.利用与大豆倒伏性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抗倒伏性聚类分析,将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第4类材料倒伏程度轻且具有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8.
149.
1961—2013年河南省气温要素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河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需要加强对河南气象要素研究,认识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本研究以1961—2013年河南省17个观测站月均温为研究对象,运用Mann-Kendall检验、R/S分析法和空间插值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2个方面分析气温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3年,年、春季、秋季、冬季和1月均温具有显著升高趋势,夏季和7月均温具有不显著降低趋势;(2)年、春季和秋季均温增温突变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冬季均温增温突变发生在1984年;21世纪初期以来,年、春季、秋季和冬季均温具有显著升高趋势;(3)通过R/S分析,未来河南省暖化的趋势将持续;(4)年和四季均温空间分布反映了地理学上2个重要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海拔较低的区域(东部、北部和南部)升温速率较高,海拔较高的区域(西部山区)升温速率较低;郑州、开封、新乡等地年和四季均温增温速率均是最大值,说明气温升高与人类活动有关;(5)近53年,不同时期的1月0℃等温线均位于淮河北侧,且具有较大的变幅,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今后运用1月0℃等温线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