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林业   149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46篇
  209篇
综合类   699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342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上海地区长足大竹象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足大竹象是慈孝竹上危害性较大的害虫,文章首次报道了其在上海的发生。在上海浦东局部地区,已有63.28%的慈孝竹新笋受其危害而不能成竹。该虫在上海1a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蛹室内越冬,7月上旬成虫开始出土,持续至10月上旬,幼虫危害的高峰期在7—9月,7月下旬—10月下旬化蛹,8月上旬—11月上旬成虫在土中羽化。宝发1号、氧化乐果、乐斯本、阿克泰等4种农药喷雾防治长足大竹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1.70%、31.42%、31.42%及9.09%。  相似文献   
992.
蛴螬危害花生产量损失调查及发生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不同虫口密度下蛴螬对花生产量造成的危害和减产情况,在山东、江苏、安徽三省六地进行了蛴螬危害花生致使产量损失的田间试验,并进一步分析了耕作方式、施肥、作物布局对蛴螬虫口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地区花生田蛴螬虫口密度存在较大差异,在3.50~56.67头/m^2间,因蛴螬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在1.47%~48.29%;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除蛴螬虫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山东潍坊寒亭区和安徽合肥肥西县两个试验点外,其他各试验点蛴螬防治区与未防治区的花生产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在玉米一小麦一花生轮作区,免耕田蛴螬虫口密度最高,达9.86头/m^2,翻耕田虫口密度其次,为6.96头/m^2,休耕田虫口密度最低,为4.76头/m^2。施肥种类对蛴螬虫口密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施用鸡粪和草木灰田花生蛴螬虫口密度最高,而牛粪、羊粪相对较低。作物布局对蛴螬虫口密度影响较大,其中杨树一花生间作、梨树一花生间作田蛴螬虫口密度分别为29.75头/m^2、28.00头/m^2,显著高于纯花生种植区(16.50头/m^2)。  相似文献   
993.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城镇化必然涉及农地流转。中国的农地流转虽然已有30年,但流转速度慢、规模小,还存在许多问题。非农就业机会少、土地市场不健全、耕地社会保障功能强、二元户籍制度、流转成本高等成为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推进土地流转要明确土地产权归属,推动农村人口城市化,修改相关性法律,加快土地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94.
995.
大豆根茬腐解液和营养液残液对大豆生长发育的自感效应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水培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根茬腐解液和营养液残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营养液认和根茬腐解液显著地抑制了大豆种子的萌发,表现在胚根长度显著降低,减少达42.51%和41.79%。营养液残液和根茬腐解液均抑制了大豆的根系活力。表现在α-萘 氧化酶活性降低,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亦下降。同时,营养液残液,根茬腐解溶使大豆植株的生物膜稳定性、保护系统受到破坏,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和雅致放射毛霉混菌静态发酵对双低菜籽粕营养价值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并通过体内试验初步评估菜籽粕食用的安全性,为菜籽粕在食品领域广泛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双低菜籽粕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发酵代替传统的搅拌式发酵。通过测定发酵后菜籽粕的营养成分(粗蛋白、水溶性蛋白、小肽、氨基酸和川芎嗪)、抗营养成分(硫代葡萄糖苷、植酸和粗纤维)及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气、味差异,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价混菌静态发酵对双低菜籽粕品质的影响;并以大鼠为试验对象,初步研究发酵菜籽粕对大鼠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发酵菜籽粕产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结果表明,发酵后可溶性蛋白、多肽和总氨基酸分别增加了96.7%、281.48%和19.58%。大部分菜籽蛋白被降解为分子量在500—108 Da的小分寡肽和氨基酸。发酵后检测到川芎嗪这一新的营养物质,浓度在发酵第5天高达590 mg?kg-1,硫代葡萄糖苷、植酸和粗纤维含量在发酵后分别降低了45.26%、41.37%和31.16%。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前后菜籽粕的气味和滋味发生显著变化,发酵后菜籽粕中酸味明显增加。动物试验表明,发酵菜籽粕等氮代替25%的豆粕添加到大鼠饲粮中可以明显提高大鼠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并且大鼠的肾脏、胸腺和肝脏未出现损伤现象。【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菌种和发酵工艺能够提高菜籽粕的营养价值,改善菜籽粕风味,提高大鼠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97.
A growth trial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inclusion of whole shrimp floc or floc fractions to a control diet on growth and survival of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The floc sample was collected from marine shrimp culture tanks and partially fractionated by extraction with water, acetone and hexane. A series of diets was manufactured by inclusion of whole floc (intact or ground), each of the fractions or their combination to a control diet. These diets were fed to shrimp (approximately 1.0 g) in an indoor laboratory under flow‐through conditions for 8 weeks. It was found that addition of whole floc (200 g kg?1) or floc fractions (24–200 g kg?1) to the control diet improved (P < 0.05) shrimp growth rate without affecting (P > 0.05) shrimp survival (>81.3%). Although inclusion of whole floc reduced the crude protein and crude fat contents and gross energy of the control diet, shrimp fed the whole floc‐supplemented diets obtained the highest (P < 0.05) growth rates (1.01 and 1.03 g week?1) among the shrimp fed the 11 tested diets including two control (0.81 and 0.85 g week?1), two commercial (0.45 and 0.71 g week?1) and five floc‐fraction‐added (0.91–1.00 g week?1) diets. Many bioactive compounds in the floc that possibly affected shrimp growth were also analysed and quantified.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单宁酸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ICR雄性小鼠预防性给予单宁酸7d后,注射LPS(10 mg·kg-1,i.p)建立急性内毒素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肝脏系数及脾脏系数;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MDA,ALT、AST、IL-6、TNF-α、PGE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宁酸高剂量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MDA、ALT、AST、IL-6、TNF-α、PGE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SOD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宁酸低剂量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MDA、ALT,AST、IL-6、TNF-α、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5),SOD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论单宁酸对LPS所致小鼠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能有效降低肝脏里ALT,AST,MDA,IL-6,TNF-α,PGE2的过量分泌,提高SOD的分泌,具有抗炎护肝、脾脏的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产地西洋参中人参皂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和比色法。结果不同产地西洋参中人参皂苷含量相近。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准确、快速、样品制备简单。  相似文献   
1000.
猪对禽用禽流感H5N1基因重组灭活疫苗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评估猪对禽流感疫苗的敏感性、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将63日龄育肥肉猪分为4组,按不同剂量进行禽流感H5N1亚型疫苗的免疫试验,其中第1、3组于首免后第21天按同样剂量进行二免。结果表明:试验猪首免后第10天能检出特异性禽流感抗体,随后抗体转阳率和抗体效价持续上升。二免试验组免疫反应优于一免试验组,而以第1组免疫效果最好。同时,采用荧光RT-PCR技术对试验猪的鼻拭样品进行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目前使用的禽流感H5N1疫苗不会造成猪体带毒,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