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8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林业   190篇
农学   168篇
基础科学   134篇
  359篇
综合类   1338篇
农作物   284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449篇
园艺   163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分析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早期管理学期刊的调研,介绍了中国早期管理学期刊的传播理念.我国早期大学期刊的编者们能够充分发挥期刊媒介的传播功能,在宣传"科学救国"思想和传播管理学理论及方法、普及管理学知识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并揭示了这些期刊在编辑学与管理学发展史研究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在对煤矿采空区地表移动及其边界角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BP神经网络预测采空区地表移动边界角.建立了边界角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国内近30项工程的采空区地表移动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用实际工程对网络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预测精度平均达90%,研究表明用BP神经网络计算边界角方法可行,具有实用性,为边界角的确定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模型与GIS的小麦籽粒品质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芬  朱艳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9):3087-3095
 【目的】基于小麦籽粒品质预测模型和GIS技术,探索主要籽粒品质指标区域模拟与空间变异分析的方法。【方法】首先利用文献资料对已有小麦籽粒品质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并基于江苏省40个生态点2000-2003年逐日气象数据和5个生态点、6个品种类型的小麦田间试验数据,对籽粒品质预测模型进行先计算后插值(calculate first,interpolate later,CI)和先插值后计算(interpolate first,calculate later,IC)两种升尺度方法的研究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3项籽粒品质指标的区域模拟;最后,运用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江苏省3项籽粒品质指标的空间变异,获取3项籽粒品质指标的空间分布栅格图。【结果】IC方法的模拟精度较高,3项籽粒品质指标在不同地点、不同品种上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基本小于20%;江苏省3项小麦籽粒品质指标在最大变程7.16 km范围内显著相关,表现为东西经向和南北纬向变异较大的各向异性分布;空间栅格图能直观显示3项籽粒品质指标的空间分布以及纬度和经度方向的变异趋势。【结论】利用基于IC的小麦籽粒品质模型升尺度方法进行区域籽粒品质模拟和空间变异分析是可行的,为小麦籽粒品质的生态变异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报道了一种新颖的配合物[Pb(2,2’-bipy)(CH3COO)2]n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5361(7)nm,b=0.9505(4)nm,c=0.8198(4)nm,β=92.854(7)°,V=1.1955(9)(3)nm3,Z=1,T=293(2)K,Dc=2.374 mg/m3,μ=14.111 mm^-1,R1=0.1394,wR2=0.2353.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大豆分离蛋白制备胶粘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改善大豆胶黏剂的耐水胶合强度,采用表面活性剂θ改性大豆分离蛋白(SPI)制备胶粘剂,研究了配方及热压温度对大豆胶的胶合性能的影响,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别分析了大豆胶的热学性能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SPI/水(质量比)为1/10、0的添加量为SPI的0.5wt%、热压温度为160℃时,胶粘剂表现出最佳的胶合强度;大豆胶胶合过程中主要的热反应在160℃以下完成;经表面活性剂θ处理后,胶粘剂结构中的O-H和N-H键减少,大豆基胶黏剂的耐水胶合强度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6.
扁茎黄芪离体快繁及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其离体快繁技术,并在无菌繁殖条件下探索了秋水仙碱溶液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对扁茎黄芪的诱变效应。快繁研究结果显示,扁茎黄芪的发芽培养基为MS,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5mg/L,平均增殖系数达到4.5,平均苗高达3.5cm;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0.05mg/L,生根数为4~6条,生根率达到100%。采用浸泡法将扁茎黄芪的茎尖在0.1%,0.3%和0.5%不同秋水仙碱溶液浓度下分别处理1,2,3和4d,并对诱导处理后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鉴定,得出以0.3%秋水仙碱溶液浸泡3d为诱导多倍体的最佳处理组合,诱导率达40%。  相似文献   
997.
河北省草地资源分布及植被特征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结合1979-1984年河北省草地调查资料,确定了河北省草地类型、面积、分布及物种组成特征,并对河北省草地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年际变化动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类型、面积及分布:河北省有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山地草甸草原、低地草甸、沼泽草地等7个草地类型;草地分布分为坝上高原区、山地丘陵区草地及滨海平原区;2)草地产量(干草):暖性灌草丛(5 133.35 kg/hm2)>暖性草丛(4 182.22 kg/hm2)>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3 268.35 kg/hm2)>温性草甸草原(2 665.94 kg/hm2)>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 111.55 kg/hm2)>低地草甸(1 872.44 kg/hm2)>温性草原(1 103.29 kg/hm2),暖性灌草丛产量最高,温性草原产量最低。3)草地植被盖度: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93.97%)>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82.60%)>低地草甸(82.26%)>暖性灌草丛(79.70%)>暖性草丛(76.91%)>温性草甸草原(71.59%)>温性草原(57.63%),山地草甸的植被盖度最大,温性草原的植被盖度最小。4)草地植被高度:暖性草丛(49.25 cm)>暖性灌草丛(34.18 cm)>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28.88 cm)>温性草甸(26.22 cm)>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1.98 cm)>温性草原(19.77 cm)>低地草甸(18.77 cm),暖性草丛草地植被高度最高,低地草甸草地植被高度最低。5)草地植被动态:2006年草地植被基本以正向波动为主,2005和2007年基本以负向波动为主,其中2007年植被负向波动率大于2005年植被负向波动率。按草地类型,暖性草丛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最大,温性草原草地次之,温性草甸草地的年际波动幅度最小,其他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介于暖性草丛类草地、温性草原类草地与低地草甸类草地之间。  相似文献   
998.
普通小麦品种陕旱8675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小麦品种陕旱8675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通过对290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发现Xwmc170Xcfa20432对引物在抗亲、感亲、抗池和感池之间均有多态。群体分析结果表明,Xwmc170Xcfa2043与陕旱8675中抗病基因相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9.8 cM和15.0 cM,基因和标记之间的顺序为着丝点-Xcfa2043-Xwmc170-YrSh,间隔距离分别为19.05、5.2和9.8 cM。根据作图的结果,将陕旱8675中所含有的抗病基因定位于2A染色体长臂上,根据该基因的作图位置与抗谱分析,认为该基因可能是1个新的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Sh。  相似文献   
999.
6%烟嘧磺隆油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对6%烟嘧磺隆油悬浮剂中润湿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及制剂pH等进行了筛选试验,确定了优化配方.该制剂经(0±1)℃低温和(54±2)℃热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外观无明显分层,水中分散性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油悬浮剂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000.
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采用稀植培育壮苗,每株最大薯块达3~4g时,及时收获,将植株重新定植,可使试管苗结出更多的微型薯,一般20d左右可进行2次收获,以后还可进行1~2次收获,大大地提高了试管苗的单株结薯率,减少试管苗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64%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