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58篇 |
免费 | 1316篇 |
国内免费 | 230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72篇 |
农学 | 1994篇 |
基础科学 | 1508篇 |
2772篇 | |
综合类 | 10840篇 |
农作物 | 1685篇 |
水产渔业 | 1110篇 |
畜牧兽医 | 3814篇 |
园艺 | 1603篇 |
植物保护 | 11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2篇 |
2023年 | 462篇 |
2022年 | 1077篇 |
2021年 | 1108篇 |
2020年 | 1078篇 |
2019年 | 1037篇 |
2018年 | 725篇 |
2017年 | 1067篇 |
2016年 | 799篇 |
2015年 | 1275篇 |
2014年 | 1242篇 |
2013年 | 1425篇 |
2012年 | 1909篇 |
2011年 | 2014篇 |
2010年 | 1863篇 |
2009年 | 1691篇 |
2008年 | 1596篇 |
2007年 | 1501篇 |
2006年 | 1369篇 |
2005年 | 1089篇 |
2004年 | 726篇 |
2003年 | 495篇 |
2002年 | 609篇 |
2001年 | 547篇 |
2000年 | 470篇 |
1999年 | 250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徐州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徐州地区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鸭中分离到细菌21株,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怔、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1株菌进行了2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该24个菌株对头孢类药物、红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氯霉素、泰乐菌素、痢特灵等几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喹诺酮类、强力霉素、丁安卡那霉素、林肯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不同地区分离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2.
将禽流感病毒(AIV)H5、H7、H9血凝素亚型标准血清中的IgG作为包被抗体,H5、H7、H9血凝素亚型单克隆抗体作为第二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AC-ELISA)方法,并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单抗和标准血清最适工作质量浓度分别为5、10 mg/L,标准阳性血清于4℃包被12 h,二抗作用条件为37℃作用1 h,封闭条件为37℃作用1 h,酶标抗体工作条件为1∶5 000稀释后,37℃作用1 h,底物作用条件为37℃作用10 min.阴阳性抗原临界值为0.274~0.332.本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3.
体细胞核移植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小鼠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具有遗传背景清楚、繁殖周期短、饲养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小鼠体细胞核移植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作者简要回顾了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的发展史,并对体细胞核移植方法、影响核移植效率的因素,包括供核细胞的类型、供核细胞的体外处理、核质细胞周期协调、重构胚的激活、体外培养体系及核移植分子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4.
近年来,蚕品种秋丰×白玉有不少改良品系,为摸清秋丰×白玉各品系之间的异同,根据省农业厅蚕种公司的部署,在德清县进行了秋丰×白玉各原种品系及其一代杂交种的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5.
186.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对鸡嘌呤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株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人工感染14日龄非免疫土种鸡建立感染模型,于攻毒前、攻毒后48 h、72 h、96 h、120 h 采集血样,测定血浆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活性,探索鸡嘌呤代谢变化与肾型IBV致病机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攻毒前相比较, 攻毒后48 h和72 h血浆XOD活性明显增强, 差异显著(P<0.01,P<0.05).结果提示,XOD活性升高引起的嘌呤代谢紊乱可能是鸡肾型IB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7.
Peixin YANG Mohamed S. MEDAN Koji Y. ARAI Wanzhu JIN Gen WATANABE Kazuyoshi TAYA 《Animal Science Journal》2005,76(5):427-434
The ontogeny of testicular inhibin/activin in ducks was investigated. Testicular localization of three inhibin/activin subunits (α, βA and βB) was determined in embryonic and newly hatched ducks from 12 days of incubation to 1 day of age, in immature ducks and in adult ducks. In the duck embryonic testis, positive α‐subunit immunostaining was first detected in the Leydig cells and Sertoli cells on day 15 of incubation, whereas βA‐subunit and βB‐subunit immunostaining were found in Sertoli cells and primary germ cells on day 18 of incubation. In 1 month old ducks, intense staining of α‐subunit was present in the seminiferous epithelium consistent with localization in Sertoli cells and primary germ cells, and the immunostaining of the βA‐ and βB‐subunit was also present in Sertoli cells and primary germ cells. Specific immunostaining with inhibin/activin α‐, βA‐ and βB‐subunits antisera occurred in Sertoli cells in the adult duck testes. In conclusion, it was shown that, in the duck testis, the majority of α‐, βA‐ and βB‐subunits are colocalized in Sertoli cells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staining in germ cells and the α‐subunit is present in Leydig cells of embryonic testes before day 18 of incub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rtoli cells and possibly germ cells in the embryonic testes of late stage of incubation and newly hatched ducks, immature ducks and mature ducks may produce bioactive inhibin dimers, inhibin A and inhibin B, as a possible regulator of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secretion. Free inhibin/activin subunits and their dimers may also play an autocrine/paracrin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stis and spermatogenesis. Furthermore, early onset of the α‐subunit in duck testes indicates that it may have an autocrine/paracrine effect on steroid hormones, which is important for sex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188.
鸭是禽流感传播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有效防控鸭禽流感的关键之一是使用科学的检测方法.目前,是参照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标准(GB/T18936-2003)[1],但是,鸭体内含有非特异性抑制因子,血清中的唾液酸残基会模拟红细胞受体,同红细胞受体竞争与流感病毒血凝素的结合,因而会导致非特异性抑制结果(假阳性)的出现,用鸡红细胞悬液检测水禽禽流感血清抗体时,常常存在非特异性凝集现象,出现前带和后带现象,有时能严重影响结果的判定.为此,本文采用不同种家禽的红细胞悬液做重复试验,探讨水禽血清的处理方法及不同种的家禽红细胞悬液对水禽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的影响, 在临床应用中,可为鸭禽流感免疫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9.
应用假病毒和假型病毒制备抗猪瘟病毒E2蛋白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备抗猪瘟病毒(CSFV)单克隆抗体(MAb),本实验以表达CSFV E2囊膜糖蛋白的水泡口炎假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利用间接ELISA方法和携带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的HIV-luc/CSFV-E1E2假病毒系统筛选分泌中和性E2MAb的杂交瘤细胞;测定MAb亚型并纯化后,间接ELISA方法测定MAb的效价;采用western 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亲和力;利用HIV-luc/CSFV-E1E2假病毒进行体外中和试验,分析MAb抑制病毒感染的能力。结果表明本实验获得了1株分泌中和性MAb的杂交瘤细胞9C8,该MAb能与E2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且体外抑制试验中和效价大于1∶25600。 相似文献
190.
2006年从山西省分离获得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曾引起免疫鸡群的大量死亡,与我国之前分离的病毒抗原差异性较大,称为"山西鸡型"抗原变异株。本研究应用该亚群代表毒株CK/SX/2/06(H5N1),研究该病毒对SPF鸭和鸭胚的致病性,并通过病毒在鸭和鸭胚内的连续传代,探讨该亚群病毒在鸭和鸭胚中的进化规律。结果表明,病毒对3周龄鸭呈低致病性,在各脏器中的复制能力较弱;鸭感染病毒后无明显临床症状,排毒水平较低并且不能感染同居鸭。病毒在3周龄鸭和10日龄鸭胚中分别继代感染3代和5代后,对3周龄鸭仍呈低致病性且HA基因未发生氨基酸位点变化。病毒不能致死3周龄鸭和1日龄雏鸭,但能致死10日龄~23日龄鸭胚,而且对鸭胚的致病性随着鸭胚日龄的增长逐渐减弱,致死鸭胚时间从对10日龄鸭胚24h致死到对23日龄鸭胚72h致死直至对25日龄鸭胚只感染但不致死。病毒对鸭呈低致病性且在鸭群传播中保持着基因水平和致病性上的相对稳定,对不同日龄鸭胚、1日龄和3周龄鸭致病性的不同表现,与目前存在于我国的其他亚群H5N1HPAIV对鸭致病性和进化特点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并对家禽养殖业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