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72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44篇
  103篇
综合类   467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205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稻人工直播增产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水稻人工直播比育苗移栽增产的主要原因,以水稻品种Q优6号和冈优188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应用裂区设计连续进行了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直播增产机理主要有:1.直播能增加基本苗数,增加有效穗数,增加单位面积总实粒数;2.直播稻的营养生长期缩短,生育进程加快;3.直播稻分蘖发生快,分蘖势强,分蘖位点低,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易获得足够的穗数;4.直播稻单位面积光合速率增加,光合产物累积速度快,干物质累积多,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应选择分蘖能力强、矮杆、抗倒能力强的品种用于直播。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研究黄淮平原潮土区两年不同轮耕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的差异和变化特征,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耕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下的轮耕试验。主处理为小麦季旋耕(RT)和深耕(DT),3个副处理为玉米季免耕(NT)、行间深松(SBR)、行内深松(SIR),共6个处理。2017、2018年玉米收获后,每10 cm一个层次,测定了0-5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和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SMBC、SMBN及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0-50cm土层不受耕作方式的影响。小麦季深耕和玉米季深松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提高了深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小麦季旋耕显著增加了玉米季0-10 cm土层中速效养分含量,而小麦季深耕条件下的DT-SBR和DT-SIR处理则显著增加了20-40 cm土层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小麦季旋耕条件下的RT-NT、RT-SBR和RT-SIR处理的SMBC明显高于小麦季深耕条件下的DT-NT、DT-SBR和DT-SIR处理,但在20-40 cm土层,SMBC和SMBN均表现为小麦季深耕处理显著高于旋耕处理,且以DT-SIR处理SMBC (67.99 mg/kg)和SMBN (45.96 mg/kg)最高。小麦季深耕处理提高了深层(30-40 cm)土壤微生物量氮/全氮值,但降低了表层(0-20 cm)土壤中的微生物熵。玉米季深松处理(RT-SBR、RT-SIR、DT-SBR和DT-SIR)较免耕处理(RT-NT和DT-NT)均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在0-20 cm土层,RT-SBR和RT-SIR处理土壤脲酶活、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较高;而DT-SBR和DT-SIR处理则提高了深层(20-40 cm)土壤中这三种酶的活性。【结论】在本试验期内,小麦季旋耕–玉米季深松处理(RT-SBR和RT-SIR)能明显提高0-10 cm土壤速效养分含量、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而小麦季深耕–玉米季深松处理(DT-SBR和DT-SIR)则提升了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小麦季深耕处理提高了深层(30-40 cm)微生物量氮/全氮比,但降低了表层(0-20 cm)土壤微生物熵。  相似文献   
33.
针对农产品产地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数据终端,应用中间件思想,在数据采集设备与业务系统之间提供可复用的远程双向数据交换模块.系统由数据采集节点与数据中心节点构成.数据采集节点以嵌入式NetBoxII数据终端为核心,完成时前端不同采集设备的数据读取,并对数据进行TCP封装,实现与数据中心节点间的数据交换.数据中心节点实现对采集数据的持久化.依托公共通讯网络,应用本系统,可建立产地认证现场与管理中心之间的信息流通道,实现产地现场数据与认证机构数据库之间的实时采集、入库与处理,达到远程条件下农产品产地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4.
黄瓜果实性状的Hayman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黄瓜6个亲本,按照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0个杂交组合,用Hayman分析方法估计果长、把长、横径、单果重、单株结果数等果实性状的遗传参数.Wr对Vr的回归分析表明,果长、把长、横径、单果重、单株结果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Wr+Vr与Yr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结果数呈负相关,说明含有更多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小的Wr+Vr值;果长、把长、横径、单果重呈正相关,说明含有更多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大的Wr+Vr值.遗传参数估算表明, 把长、单株结果数、单果重的遗传加性效应方差小于显性效应方差;果长、横径的遗传是加性效应方差大于显性效应方差.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证明湖北发病富贵竹上是否存在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病毒,分析来自富贵竹及其它作物Badnavirus病毒不同分离物间的分子差异。【方法】通过分段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湖北富贵竹中 Badnavirus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利用BLAST工具及其它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富贵竹Badnavirus病毒湖北分离物基因组为环状结构,全长7 522 bp;基因组正链包含7个ORFs,推测其编码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17.58、14.93、214.77、11.86、11.31、16.12和11.00 kD。获得的基因组与福建富贵竹斑驳病毒(Dracaena mottle virus , DrMV)大小仅相差9个核苷酸,两者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一致率为99.7%,ORFs 1~3编码氨基酸序列的一致率分别为99.3%、100%、99.2%,而与其它已报道的14种Badnavirus病毒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全序列一致率为32.0%~44.0%。【结论】叶片表现褪绿斑驳等症状的湖北富贵竹中存在Badnavirus病毒,该病毒与DrMV为同种病毒,已报道的富贵竹中Badnavirus病毒分离物间分子差异非常小,这与已报道的其它作物中Badnavirus病毒不同分离物间存在非常大的分子差异不同。  相似文献   
36.
柠檬酸对高岭石中铝、硅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歇法(batch method)模拟研究柠檬酸对水淋洗下高岭石铝、硅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能显著促进高岭石Al和Si的释放,且Al、Si的释放能力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高岭石溶解同步性与柠檬酸浓度有关,随着柠檬酸浓度的提高,其溶解的同步性增强,且反应前期高岭石都表现为Al的优先释放,而在反应后期Al、Si趋于同步释放.柠檬酸对高岭石的溶解速率一般较无机酸高1个数量级左右,且其溶解速率表现出对柠檬酸浓度的饱合性.  相似文献   
37.
松江鲈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鸭绿江水域丹东段和河北秦皇岛渤海海域两个松江鲈Trachidemusfasci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6对选择性引物,从两个群体的63个个体共扩增出360个位点,多态位点214个;松江鲈丹东和秦皇岛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为50.28%、50.00%,平均杂合度和Shannon's指数分别为0.1690、0.1733和0.2534、0.2592,说明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在同一水平上;Shannon's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松江鲈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而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松江鲈UPGMA系统树没有依据群体分别聚类,未出现明显分支,无明显遗传差异;群体的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显示两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38.
华坪芒果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华坪县芒果差异化发展战略条件、发展现状及可行性,提出了华坪县芒果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思路、注意问题及发展对策,为华坪芒果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刘小雷  丁桑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91-7394
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能值分析理论提出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将环境污染和人类的作用考虑入内,并运用改进的模型对重庆市2007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
【目的】克隆淡色库蚊一个全新的氯菊酯抗性相关基因PR-XP1的全长序列,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阐明该基因的抗性机制及研制新型卫生杀虫剂奠定基础。【方法】依据抗性与敏感品系库蚊差异表达的EST片段(GenBank号:EC093826.1),设计特异性PCR引物,采用RACE技术,克隆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基因PR-XP1的全长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同源性与系统进化进行分析,并对PR-XP1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获得了全长为2 004bp的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基因PR-XP1,该基因具有完整的CDS区,编码249个氨基酸。同源性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R-XP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致倦库蚊(GenBank号:XM001862469.1)、埃及伊蚊(GenBank号:XM001658032.1)和冈比亚按蚊(GenBank号:BX021208.1)相关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5%,83%和70%;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致倦库蚊、埃及伊蚊、西方蜜蜂、入侵红火蚁、佛罗里达弓背蚁、印度跳蚁等昆虫中"假设性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46%以上。结构分析显示,PR-XP1基因编码蛋白可能为具有2个跨膜螺旋的膜蛋白,跨膜区形成了一个特异性的"U"形结构;该基因还具有1个微弱的信号肽位点和24个磷酸化位点。【结论】克隆得到了一个全新的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的"保守性假设蛋白"基因PR-XP1,推测其功能与氯菊酯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