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41篇
  免费   1593篇
  国内免费   2297篇
林业   2422篇
农学   1209篇
基础科学   1183篇
  2470篇
综合类   12901篇
农作物   1838篇
水产渔业   1673篇
畜牧兽医   4237篇
园艺   2209篇
植物保护   1089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525篇
  2022年   1186篇
  2021年   1210篇
  2020年   1179篇
  2019年   1131篇
  2018年   834篇
  2017年   1284篇
  2016年   848篇
  2015年   1342篇
  2014年   1371篇
  2013年   1745篇
  2012年   2381篇
  2011年   2335篇
  2010年   2188篇
  2009年   2050篇
  2008年   1938篇
  2007年   1825篇
  2006年   1535篇
  2005年   1173篇
  2004年   746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6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8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研究遵循动物福利"5F"原则,结合150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实地调研数据,构建奶牛场动物福利评价体系,测度动物福利水平,并进一步建立嵌入动物福利水平测度值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收入函数,验证关联效应.结果表明:生理福利和环境福利是影响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动物福利的最重要的2个维度,受访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生理福利和环境福利的...  相似文献   
92.
随着十多年的超速发展,我国奶牛业已由单一品种的散养方式逐步转变为高产品种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然而,我国奶牛整体遗传素质不高,多为进口高产奶牛与地方奶牛的低代次改良品种,以致原奶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我国奶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大规模引进高品质的奶牛品种,已成为我国优化奶牛基因、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同时也为检疫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2018年我国进口奶牛数量、来源国、疫病检出、进境口岸及隔离检疫场分布等数据,结合各来源国的疫病防控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检疫要点,为我国全面提升进口奶牛的检疫水平、切实做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高温条件下复合抗应激剂对肉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高温条件下复合抗应激剂对肉鸡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历32 ℃一周的5 ~8 周龄肉鸡采食量、增重、饲料转化率均显著下降(P< 0 .01) ,饮服复合抗应激剂显著改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 0 .01) , 采食量未见明显改变,饲料转化率达到常温水平。32 ℃16 小时血浆皮质酮、T3 显著下降(P< 0 .01) 、T4 显著升高(P< 0 .01) ;32 ℃120 小时血浆皮质酮、T3 升高并超出常温组(P< 0 .05) 、T4 较16 小时下降但仍高出常温组(P< 0 .05) 。饮服复合抗应激剂时血浆皮质酮、T3 、T4 显现相同变化规律,但这种变化得到显著缓解  相似文献   
94.
试验旨在研究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水体微生物、蛋鸭粪便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分别采集样品检测饮水管、戏水池、排水沟、各级消化池的水样和鸭舍内粪样、运动场粪样及周边土壤样品,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与排水沟的微生物数量相比,各级消化池和饮水管的大肠杆菌数分别降低28.13%、32.42%、40.98%和33.94%,"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降低13.75%、53.13%、82.5%和79.38%,均差异极显著(P<0.01);(2)与鸭舍内粪便微生物数量相比,运动场的大肠杆菌数和"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增加3.08%和2.29%,但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的大肠杆菌数和"沙门+志贺"氏菌数分别降低9.00%和3.70%,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循环水养殖模式能显著减少各级消化池和饮水管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95.
为优化制备大黄芩鱼复方中草药泡腾片的工艺,本试验采用湿法分别制备酸性粒和碱性粒,以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选制备泡腾片的最优工艺。结果显示:大黄芩鱼复方中草药泡腾片最优的制备工艺为泡腾崩解剂用量为60%、酸碱比为0.5:1、PEG-6000用量为4.5%、甘露醇用量为1%,且pH、崩解时限、发泡量等均符合药典中对泡腾片的质量检查要求。  相似文献   
96.
Many studies based on acute short‐term noise exposur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nimals can adjust their vocalizations in response to ambient noise. However, the effects of chronic noise over a relatively long time scale of multiple days remain largely unclear. Bats rely mainly on acoustic signals for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Nearly all previous studies on noise‐induced vocal adjustments have focused on echolocation pulse sounds.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noise on social communication calls. Here, we examined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temporal parameters of echolo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vocalizations of Vespertilio sinensis when exposed to traffic noise over multiple days. We found that the bats started to modify their echolocation vocalizations on the fourth day of noise exposure, with an increase of 42–91% in the total number of pulse sequences per day. Under noisy conditions, the number of pulses within a pulse sequence de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17.2%,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ly slower number of pulses/sequence (P < 0.001). However, 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the duration of a pulse sequence. These paramete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djusted in most communication vocalizations under the noise condition (all P > 0.05), except that the duration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syllables/sequences increased in 1 type of communicative vocalization (P < 0.05).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bats routinely adjust temporal parameters of echolocation but rarely of communication vocalizations in response to noise condition.  相似文献   
97.
单胃动物内源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日龄、日粮配方、添加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单胃动物内源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内源酶活性在各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为在饲料中合理应用酶制荆及充分发挥其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病死率很高,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在我国,新城疫的暴发和流行虽然已得到了控制,但病毒的变异给新城疫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困难。新城疫病毒的隐性感染也对我国禽类产品的质量及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明确新城疫病毒各结构蛋白的功能、改进现有检测技术以及开发新的检测技术平台是目前新城疫防控工作的重点。论文对新城疫病毒结构蛋白功能及检测技术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99.
猪圆环病毒病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近几年中,养猪业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疾病,药物使用量显著增加,也使养殖场主、养殖户和兽医师感到非常的困惑。目前已经证实,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aease,PCVD)在世界上广泛存在。可以引起断奶仔猪助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pathy syndrome,PDNS)和猪呼吸系统疾病症候群,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这一疾病常常与其他病毒或细菌性疾病发生混合感染,给猪病的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就猪圆环病毒病的某些特点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0.
建立了油制磺胺间甲氧嘧啶钠(SMM-Na)混悬注射液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样品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其成为微乳溶液,然后稀释进样分析。色谱柱为phenomenex synergi Hydro-RP(250 mm×4.6 mm,4μm),柱温40℃,以甲醇-乙腈-1.5%冰乙酸水溶液(10∶2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71 nm。同一样品经永停滴定法和HPLC两种方法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t0.05,P0.05,呈显著差异。HPLC测定制剂的平均含量为98.99%,RSD为0.48%。磺胺间甲氧嘧啶在20~60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本方法更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油制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混悬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