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0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1014篇
林业   637篇
农学   596篇
基础科学   482篇
  1151篇
综合类   5304篇
农作物   557篇
水产渔业   451篇
畜牧兽医   2044篇
园艺   881篇
植物保护   539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583篇
  2021年   528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524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680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973篇
  2010年   925篇
  2009年   806篇
  2008年   826篇
  2007年   668篇
  2006年   549篇
  2005年   497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Zhou W  Di LQ  Shan JJ  Bi XL  Chen LT  Wang LC 《Fitoterapia》2011,82(3):375-382
Shuang-Huang-Lian (SHL), a traditional Chinese formula containing 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LJF), Scutellariae radix (SR) and Forsythiae fructus (FF), is commonly used to treat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cute bronchitis and light pneumonia. Forsythoside A is one of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 in Forsythiae fructus, a key herb in SHL. In the present study,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s in SHL on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forsythoside A were investigated. The observations from in situ intestinal circulation model showed that A/%(h− 1) of forsythoside A in FF + LSF, FF + SR and SHL were all reduced great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FF. However, in pharmacokinetics study, Cmax and AUC0 → 1440 of forsythoside A all increased and T1/2 prolonged in SHL, FF + LJF and FF + SR compared with FF.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f SHL decreased absorption but increased bioavailability of forsythoside A,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its metabolism inhibited in intestine or liver.  相似文献   
952.
以冀北退化沙荒地为研究对象,以恢复生态学为研究理论基础,对冀北沙荒地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诊断沙荒地的退化程度,并通过分析封育区、未封育区及其地带植被演替顶级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数量特征,评价5年封育效果。结果表明,沙荒地封育区及未封育区均属中度退化程度,沙荒地土壤状况尚未因为5年的封育得到明显改善;植被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还处在演替初期的草本植被阶段,与地带植被演替顶级群落仍存在很大差距,封育措施需要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953.
利用玻璃微电极技术测定了扬稻6号(籼稻)幼苗根尖细胞在吸收不同NO3-浓度(0.01、0.02、0.1、0.2、0.5、1.0和2.0.mmol/L)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稻根系吸收NO3-引起膜的去极化,去极化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复极化;有小部分水稻根表现为超极化。在0.01~1.0.mmol/L范围内,去极化大小随外界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著(P0.05)。0.01.mmol/L.NO3-产生较小的去极化,平均为3.8.mV;0.5.mmol/L.NO3-产生了最大去极化,平均为40.2.mV;当外界NO3-浓度大于1.0.mmol/L时膜电位去极化大小呈下降趋势。根系吸收不同浓度的NO3-而使膜电位去极化的进程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2)复极化有部分复极化和完全复极化两种。超极化也有两种:一种是膜电位先超极化,后缓慢复极化;另一种是先出现一个小的去极化,然后是较大幅度的超极化。3)运输蛋白抑制剂PGO抑制了根系吸收NO3-而产生的膜电位的响应。4)对于经CaSO4溶液预培养的水稻来说,C2+主要引起膜电位超极化。  相似文献   
954.
长期施肥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根据18年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黄土丘陵区栗褐土土壤容重、土壤结构、孔隙性、水分物理性质以及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有利于保持和改善土壤孔隙状况,促进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持水能力。单施化肥与不施肥相比,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善,但与初始值比较则变劣。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减轻化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不良影响。长期不施肥土壤物理性质有恶化趋势。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更明显,单施化肥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5.
杏(Prunus armeniaca L.)是我国北方普遍栽培的果树之一。通过调查固原市的自然条件和目前杏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固原市发展杏产业存在问题,同时提出在该地区杏树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56.
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腐殖酸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腐殖酸含量, HA/FA升高,土壤胡敏酸的羧基/酚羟基比升高,E4 /E6 值较高。施化肥处理HA/FA下降,羧基/酚羟基比下降,E4 /E6 值下降。有机无机配施HA/FA下降较明显,其它指标介于有机肥和化肥之间。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土壤活性胡敏酸平均含量高于有机肥和化肥。松结态腐殖酸占总腐殖酸的10% ~20%。胡敏酸占3% ~8%,富里酸占6% ~11%。施肥可显著降低松结态腐殖酸、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比例。化肥的施用可促进紧结态的腐殖酸向松结态的转化,加速地力的消耗。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松结态胡敏酸的比例,而减低松结态富里酸的比例。  相似文献   
957.
日光温室番茄的氮素追施与反馈调控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在施用足量有机肥的基础上,以山东寿光当地的常规氮肥追施措施为对照,通过结合硝酸盐速测技术对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供应进行实时动态调控,以确定合理的追肥数量。结果表明,同当地农民的常规处理相比,采用实时调控处理的氮素投入总量减少了N170kg.hm2,但对番茄的生长(株高、茎粗、果实发育速度等)、产量和品质等指标没有任何影响。根据追肥前根层土壤氮素的供应水平(0—30cm土壤NO3--N含量+氮素追施数量)的监测,可初步确定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在第一穗果膨大期、第二穗果膨大期和第四穗果膨大期时的氮素供应目标值最多为N296kg.hm2、216kg.hm2和191kg.hm2。与此同时,将每个时期所确定的目标值应用在同期生长的其它3个日光温室的番茄氮素追施调控,结果发现与相应的农民常规处理相比,实时调控处理对作物的生长同样没有影响,这表明在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生产过程中,结合植株和土壤硝酸盐速测技术,通过施肥调控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氮素供应水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8.
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云南、广西,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外在三七栽培和药理方面研究较多,而对三七种子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三七种子的生物学特征、生境特征、化学成分、休眠与萌发、贮藏与寿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59.
以杂交籼稻II优498为材料, 在温江和汉源两种生态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宽窄行、三角形、扩行减株稀植和抛秧4种栽培方式水稻结实期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 结实期冠层透光特性得到改善, 抽穗期茎鞘干重、高效叶面积率和有效叶面积率等群体质量指标得到提高, 抽穗后叶面积指数(LAI)和呼吸占群体光合的相对比例(CR/TCAP)有所降低, 而群体光合速率(CAP)在两地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 温光条件较差的温江点表现为先升后降, 而温光条件较好的汉源点则呈下降趋势。当氮肥运筹为6∶3∶1时, 宽窄行和三角形栽培有利于改善冠层透光特性和群体质量, CAP升高的同时结实中后期CR/TCAP增幅减小, 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当氮肥运筹比例为5∶2∶3时, 扩行减株稀植栽培透光性能和群体质量的增幅最大, CAP升高的同时CR/TCAP并未增加甚至有所减少, 群体光合生产能力高于其他栽培方式;当氮肥运筹比例为4∶1∶5时, 抛秧栽培在温江点有利于改善群体质量和增加光能截获, 结实中后期CAP显著提高的同时CR/TCAP降低, 群体光合生产优势明显, 但温光条件改善后此优势并无体现。因此, 提高水稻群体光合生产能力需结合当地温光条件并针对栽培方式采用适宜的氮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60.
玉米自交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性及其生理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选育抗旱性强、耗水少、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以22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取正常灌溉和适度水分胁迫处理,对自交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相对叶绿素值( SPAD)和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WUE差异显著,而且对水分的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