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8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779篇
林业   577篇
农学   420篇
基础科学   422篇
  608篇
综合类   3853篇
农作物   628篇
水产渔业   347篇
畜牧兽医   1209篇
园艺   601篇
植物保护   425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694篇
  2010年   697篇
  2009年   593篇
  2008年   603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究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小江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摄食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9年1~12月逐月对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太湖新银鱼的饵料生物主要为桡足类(相对重要指数百分比(IRI%)=79.97%),其次为枝角类(IRI%=18.86%),轮虫占比较少(IRI%=0.001%)。(2)3至6月(太湖新银鱼春群繁殖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迅速上升,并在5、6月维持较高水平的生物量,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呈现小型化趋势,生物量由28.93 mg/L下降至1.13 mg/L;密度由21173.39 ind./L增加至26808.23 ind./L。7月小江禁捕结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开始急剧下降,小江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枝角类的密度与生物量迅速升高,于8月(密度为151.98 ind./L;生物量为3.39 mg/L)达到全年最高。(3)在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较高的时期,由于太湖新银鱼对于枝角类和桡足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导致水体中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占比(17%~58%)显著低于其它时期(P<0.05)。由此认为,太湖新银鱼生物量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的下行效应可能是小江浮游动物生物量下降及群落结构小型化的关键原因。明晰太湖新银鱼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53.
信息熵综合评价方法在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信息熵原理,建立了作物品种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品种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具体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应用.研究表明,信息熵综合评价方法对于客观综合评价品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
两种捕食螨对紫跳虫的捕食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热带吸螨(Bdella tropica Atyeo)和分吸螨(Bdella distincta Baker and Balogh)对紫跳虫(Hypogastrura communis Folsom)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两种捕食螨均能捕食紫跳虫,且热带吸螨对紫跳虫的瞬时发现率(a=0.7132)高于分吸螨(a=0.5839),但猎物处理时间(Th=0.3269 d)长于分吸螨(Th=0.1938 d),因此理论最大捕食量(Namax.=3.06)也低于分吸螨(N=5.16),参数a/Th说明分吸螨对紫跳虫的捕食功能比热带吸螨高.  相似文献   
55.
对引进的14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鉴定各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条件。试验表明:适合在沈阳地区示范推广的主要品种为辽星1号、千重浪2号、盐粳68、辽优1052和盐丰47;辽优1052相对比较适宜沈阳市以南的中晚熟稻区,并提出了部分品种在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水稻品种的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以高多胺水稻品种金陵香糯为材料,在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用不同浓度的多胺合成抑制剂D 精氨酸(D Arg)、甲基乙二醛双(鸟苷腙)(MGBG)和环己胺(CHA)喷施穗部和剑叶,研究它们对水稻籽粒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胺含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 Arg对3个时期水稻籽粒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各多胺含量及总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开花期和灌浆期处理的效果较明显。MGBG和CHA主要影响籽粒多胺的组成,对多胺总量的影响仅MGBG在开花期、CHA在抽穗期和开花期处理的抑制作用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7.
建立了配体交换色谱手性流动相法拆分茶氨酸对映体的方法。采用Polaris C18柱;流动相为L-脯氨酸:Cu2+(摩尔比)为2:1,Cu2+浓度为0.5βmmol/L,pH6.8,甲醇的加入体积比为2%;波长254βnm;流速0.9βml/min;柱温30℃。L-茶氨酸的进样量在0.09542βμg~4.241β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7.45%~100.4%之间;D-茶氨酸的进样量在0.08486βμg~4.243βμg范围峰面积与进样量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7.07%~100.1%之间。该方法通用,准确。  相似文献   
58.
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达州市苎麻原麻标准化生产前、后种植状况及效果,原麻标准生产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提出推行苎麻标准化生产是实现苎麻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种麻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9.
为快速、准确获取江淮麦区县域冬小麦赤霉病发生信息,选用中、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做多尺度信息融合研究。在筛选适宜冬小麦田块分布特征的空间尺度遥感影像基础上,通过分析冬小麦长势指标和赤霉病病情指数之间的互作关系,构建基于多农学参数的冬小麦赤霉病估测模型,并对县域冬小麦赤霉病空间变化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2m×2m、8m×8m和16m×16m三种空间尺度融合影像的均值相差不大,平均梯度和标准差存在明显差异。16m×16m融合影像的清晰度最好,信息量也多,比较适合研究区域冬小麦田块分布特征。(2)16m×16m融合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值明显高于2m×2m和8m×8m融合影像,说明16m×16m融合影像光谱信息量较丰富,有利于冬小麦的识别。(3)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是影响赤霉病发生的主要长势指标。基于主要长势指标构建冬小麦赤霉病估测模型,平方根误差(REMS)为10.5%,相对误差为14.6%。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县域冬小麦赤霉病空间变化的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60.
SSR标记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是建立在PCR基础上的一种新型DNA分子标记。由于SSR在普通小麦中多态性丰富,随机分布于小麦的整个基因组中,多数表现为共显性,所以它是进行小麦遗传研究的理想工具。本文就SSR标记在构建小麦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和定位目的基因、鉴定和标记染色体片段、鉴定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