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8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583篇
林业   513篇
农学   320篇
基础科学   422篇
  606篇
综合类   3543篇
农作物   507篇
水产渔业   345篇
畜牧兽医   1115篇
园艺   546篇
植物保护   421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颜蓉  姬红利  吴永红  李运东  杨林章  方炎明 《土壤》2010,42(6):998-1002
以稻草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复合压板"工艺,研制一种可以复绿的护坡基材。经过高羊茅草种子的发芽试验表明:该基材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并为植物提供营养供给。基材绿化后形成的护坡材料在径流速度为0.5L/s和坡度55o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延迟径流停留时间,对悬浮固体的平均拦截效率为85%,对水溶性磷和泥沙结合态磷的平均拦截率为93%和84%。经过生物安全性测试,表明稻草基护坡材料具有环境安全性。生态护坡材料的开发,可以有效遏制我国大量稻草资源的浪费以及缓解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22.
为掌握禾谷镰孢在甘肃中部地区的分布及变异情况,从根部表现有坏死和叶鞘发褐的小麦幼苗的不同部位、小麦地土壤及玉米籽粒、玉米茎秆上分离禾谷镰孢,并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Nelson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43个镰刀菌菌株中,有14个菌株经鉴定为禾谷镰孢,均从玉米茎秆上分离到,小麦根部、小麦叶鞘、小麦地土壤、玉米籽粒中分离到的镰刀菌中未见禾谷镰孢。将禾谷镰孢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后,发现14个禾谷镰孢菌株产生子囊壳的数量不同,为2~90个。在以Fg16为引物的PCR反应中,随机选取的11个禾谷镰孢菌株都产生0.41kb的PCR产物,而6个对照菌株都产生0.50kb的片段,证明引物Fg16可以区分禾谷镰孢菌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以Tri13为引物的PCR反应显示,11个禾谷镰孢菌株以及3个中国对照菌株都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而3个澳大利亚对照菌株产生雪腐镰刀菌烯醇(NIV)毒素。  相似文献   
23.
安徽省宣城市特色烟种植潜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宣城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利用3S技术和定量方法综合评价了安徽省宣城市种植"焦甜香"型特色烟叶的潜力。结果表明:宣城市总体上适宜种植特色烟且潜力较大,适宜面积3.84万hm2,占土地面积的3.11%,其中,一等、二等、三等适宜面积分别为0.74、1.27和1.83万hm2,但各地区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4.
基于GIS和RS技术的辽宁省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和RS技术,以辽宁省为例,提出土壤侵蚀强度危险指数(Soil erosion dangerous index,SEDI),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市县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实现了对辽宁省土壤侵蚀程度分级.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壤侵蚀面积4.23×104hm2,土壤侵蚀区内平均侵蚀模数2 801 t·km-2·a-1,以水力侵蚀为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程度表现为:草地233>林地122>农地68>城镇用地65>未利用地60>水域55;土壤侵蚀程度等级为较严重是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的朝阳市174、葫芦岛156、阜新市110,这个区域对于辽宁省土壤侵蚀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25.
以普通型有毛黄瓜及其无毛突变体,以及二者杂交后代F1为试材,研究了3种黄瓜材料在瓜蚜危害胁迫下,木质素含量、PAL和P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蚜害诱导后,无毛黄瓜和F1材料PAL和POD活性及木质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未受瓜蚜危害时,3种类型黄瓜酶活性无明显差异,瓜蚜危害后无毛黄瓜酶活性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有毛黄瓜和F1材料,说明POD、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对黄瓜的抗蚜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小麦种质N9659抗白粉病基因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SR技术对含有野生二粒小麦AS846抗白粉病基因的N9659进行了分子标记研究。用高感小麦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陕160与N9659杂交,F1表现高抗,F2苗期抗病和感病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表明N9659苗期白粉病抗性由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采用208对小麦SSR引物对"陕160×N9659"F2抗感池分析,筛选出3个在抗感池间存在多态性引物WMS67,WMS408和WMS604;经分离群体验证,该抗病基因与小麦染色体5B上的微卫星位点Xgwm67,Xgwm408和Xgwm604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6.7,9.0和17.3 cM,该抗病基因可能来源于母本即野生二粒AS846,此基因不同于已有抗白粉病基因,可能为新基因。  相似文献   
27.
为准确评估浙江省森林植被生物量,以200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一手野外调查数据为数据源,以样地为评估基本单元,采用单株生物量模型法(乔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杂竹,下木和灌木),单位面积生物量模型法(草本)和单位面积生物量法(矮化乔木林、灌木经济林),测算了样地水平的森林植被生物量.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抽样统计方法,将样地水平微观数据转换到全省宏观尺度,评估了全省总体的森林植被生物量,提供了主要评估结果的估计精度和估计区间.结果显示:2009年,浙江省森林植被总生物量为37 010.732×104t.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中,乔木林群落为29 096.269×104t,竹林群落3 762.964×104t,灌木林群落1 747.953×104t.在P<0.05的可靠性保证下,森林植被总生物量估计精度为96.64%,估计区间为35 767.171×104~38 254.293×104t;乔木林群落9558%,估计区间为27 810.214×104~30 382324×1 04t;竹林群落89.13%,估计区间为3 353.930×104~4 171.998×104t;灌木林群落90.00%,估计区间为1 573.158×104~1 922.748×104t.可见,采用以上方法测算的浙江省各类森林植被生物量评估结果,均有很高的精度保证和较好可信度.  相似文献   
28.
针对河北省花卉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河北省发展花卉业的外部环境、发展趋势和内在的优势资源,提出了提高认识、制定扶持政策、依靠科技、培育龙头、完善市场体系、转变观念营造环境等发展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9.
利用荧光SSR分析中国糜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分析糜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了解糜子起源与进化,可为糜子优异种质发掘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15个糜子特异性荧光SSR标记检测来源于中国11个省(区)的132份糜子种质资源,检测到107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2~14个,平均7个;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936~0.8676,平均0.5298;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0893~0.8538,平均0.4864。采用遗传距离的聚类将试验材料分为4类,类群I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II来自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类群III来自于北方春糜子区,类群IV来自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分析模型的遗传结构表明,中国糜子资源来自4个(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基因库,与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与材料的地理起源相关。糜子遗传变异丰富,主要存在于糜子材料间。该结果从分子水平上准确揭示了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0.
林龄、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多样性维护是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林龄、密度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则是确定人工林经营措施的重要依据。以地处燕山山地木兰林管局境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龄、密度、郁闭度3个指标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1),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D),分析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生物多样性各指数,随林龄、密度、郁闭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林龄的增大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出现在林龄11a,草本层最大出现在林龄16a。随密度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密度的增大,灌木层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草本层则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郁闭度的变化趋势是灌木层和草本层都随郁闭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