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0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735篇
林业   511篇
农学   392篇
基础科学   399篇
  571篇
综合类   3506篇
农作物   499篇
水产渔业   341篇
畜牧兽医   1089篇
园艺   537篇
植物保护   40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615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620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的营养成分及瘤胃降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山西不同居群白羊草抽穗期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在绵羊瘤胃中的降解规律,以安装永久性瘘管的杜泊与本地羊杂交一代肉用绵公羊15只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对不同居群白羊草抽穗期的DM和CP的降解率及降解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居群对白羊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太谷居群具有最高的粗蛋白质(CP)含量和最低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其次是原平和沁源居群。不同居群白羊草的DM和CP的降解特性不同,其中,太谷和原平居群72 h的DM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襄汾居群(P<0.05),太谷居群的DM有效降解率最高,达到46.39%,其次是原平和沁源居群;太谷和原平居群72 h同样有最高的CP降解率,显著高于降解率最低的芮城居群(P<0.05)。太谷居群的CP有效降解率最高,其次是方山和阳高居群,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太谷居群DM和CP降解率最高,优于其他居群。  相似文献   
992.
高康  宋雪彬  戴思兰  季玉山  王朔  刘昊 《园艺学报》2020,47(Z2):3031-3032
菊花新品种‘东篱雅致’是以中国传统大菊品种‘绿朝云’为母本,以花形奇特、不同色系的‘钟声’,‘清水莲’和‘笑靥’等传统大菊品种作父本进行人工混合授粉,经连续选择育成。舌状花松针形,粉、绿复色。植株低矮, 直立性强, 适于盆栽观赏, 主要观赏期11月中旬—下旬,可以用于北京地区节日布展或庭院观赏。  相似文献   
993.
鱼类精子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鱼类人工繁育中,研究者主要关心的是卵子质量,长期以来对精子质量未引起足够重视.而精子质量同样会影响繁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鱼类精子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多种,如精子活力、运动时间、密度、形态、受精率和生理功能等.其中最传统的评价指标是精子活力,其测定方便,能较准确地预测受精率.将精子运动时间和活力综合考虑可更好地反映精子的运动能力.而精子受精率则是精子质量的直接反映,但会受到卵质等因素的影响.质膜完整性、线粒体功能、染色质结构完整性等可体现精子的质量,但测定方法较繁琐.近年来,鱼类精子质量检测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低渗肿胀(HOS)、单细胞凝胶单泳(SCGE)等技术的建立,使得测定指标更多样、客观、准确.本文逐一介绍了评价精子质量的各种指标,并对各指标的测定方法、测定原理、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详细叙述,旨为我国鱼类精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994.
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盐害是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提高作物的耐盐性是提高全球粮食产量的基础。文章较系统地概述了植物盐胁迫信号传导通路研究现状,植物耐盐基因的挖掘,包括基于EST数据库的基因挖掘、通过转录谱确定胁迫响应基因以及应用转基因手段确定基因在胁迫耐受机制中的功能。同时系统阐述了各类耐盐基因的应用,包括渗透调节物质合成酶基因、氧胁迫相关基因、离子转运相关基因、编码转录因子的调节基因、感应和传导胁迫信号的蛋白激酶基因和其他调控序列。文章还对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提出建议,对进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山葡萄"双红"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葡萄“双红”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B5培养基为最佳基本培养基,BA0.03 mg.L-1 IBA0.2 mg.L-1为最佳激素水平配比,生根率达100%;年增殖次数8.5次,每次增殖倍数3.2倍,年增殖倍数为27.2倍;移栽炼苗平均成活率为92.5%,圃地定植成活率可达99.9%。  相似文献   
996.
植物DREB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REB转录因子在植物的非生物逆境胁迫(干旱、低温、高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综述了植物DREB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克隆,并对DREB基因在植物抗逆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及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7.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白肋烟核心烟区开展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打顶时期及杈烟留叶数对提高白肋烟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打顶时期及杈烟留叶数。结果表明,不同打顶时期和杈烟留叶数的组合措施能直接影响烟叶经济效益和烟株体内烟碱含量分布。现蕾初期抠心打顶杈烟留叶8片和6片能显著增加烟叶产值、产量,但上部和杈烟烟碱含量高,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初花期15%~20%现花打顶杈烟留叶4片产量低于现蕾初期抠心打顶杈烟留叶8片和6片,但各部位烟碱含量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综合分析,初花期打顶杈烟留叶数4片处理烟叶经济效益较好,烟碱含量适宜,上部烟的工业可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998.
为宁夏引黄灌区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2013~2014年以"节3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K2O量(0、30、60、90、120 kg/hm2)对水稻产量、成熟期钾素分配比例、钾肥利用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以明确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产钾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显著提高水稻实粒产量和秸秆产量,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0.0%、16.9%和19.0%、8.3%,降低空秕粒产量15.9%、34.7%。钾肥用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两年中最高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29.6、122.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10.7、111.4 kg/hm2。成熟期水稻秸秆钾素分配比例占80%以上,其次为实粒13.2%~15.5%、14.0%~17.6%,空秕粒低于3%。实粒钾素累积量两年趋势相似,K120处理累积量最高,较对照提高13.9%、50%。空秕粒钾素累积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较对照均有显著差异。水稻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两年均以K90处理最高,较对照提高22.5%、20.2%。水稻钾肥利用效率范围为28.6%~46.0%,16.6%~46.3%,两年均为K90处理最高。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施用钾肥各处理土壤钾素均表现为匮缺,其中120 kg/hm2施钾处理土壤亏缺量最低,较对照分别降低42.7%、39.5%。生产中实施秸秆还田后对土壤的钾素补充范围分别为160.2~203.1、173.4~205.7 kg/hm2,实施秸秆还田后施钾量高于60 kg/hm2以上可以维持钾素平衡。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及维持土壤钾素平衡等因素,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施钾量在110.7~129.6 kg/hm2范围内为宜。  相似文献   
999.
中间锦鸡儿硬枝扦插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间锦鸡儿为材料进行了硬枝扦插试验,在珍珠岩和粗沙2种不同的基质上进行扦插,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奈乙酸(NAA)、ABT1#、ABT2#生根粉进行处理。试验表明:粗沙硬枝扦插较为理想,平均生根率较珍珠岩提高14.1%;不同激素种类对中间锦鸡儿硬枝插穗生根情况影响极显著,珍珠岩基质上扦插,以ABT1#100 ppm和200 ppm生根效果最佳;粗沙基质上扦插,处理浓度以IBA 1000 ppm、ABT1#500 ppm、ABT2#500 ppm对中间锦鸡儿硬枝扦插生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00.
水稻抗纹枯病育种成效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以广东省和江苏省里下河农科所新近育成的部分籼稻品种(系)、扬州大学农学院的研究组以不同抗源杂交后代向抗感两个极端选育的9份籼稻品系以及另一组合向抗病方向选育的5份籼稻品系为材料,设置抗感病对照,进行田间纹枯病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按抗性水平高低聚为6类:高度感病、感病、中等感病、中等抗病、抗病和更高水平抗病。广东品种在6种类型中均有分布,但属于抗和更抗类型的品种只有3个。扬州大学农学院对抗×抗杂交向抗感两个极端选育的品系在病级的中间类型中几乎没有分布;而向抗病方向选育的品系则仅分布于中抗至抗病的范围内,且属于抗的品种数占此类品种的60%。江苏省里下河农科所近些年育成的几个品种则只分布于后4类之中,且最高水平抗性的3个品种中,其品种占2/3。表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可遗传的性状,对抗性的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