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69篇
农学   134篇
基础科学   84篇
  157篇
综合类   310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33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白唇鹿胃肠的组织结构与牛羊等反刍动物基本相似。其主要特点是:瘤胃复层扁平,上皮可明显分为基底层、棘层、粒层和角化层。在基底层中存在一种大而圆形的亮细胞。皱胃的胃底腺主要是主细胞和壁细胞,颈粘液细胞数量少而不明显。胃和肠壁的肌层都很厚。  相似文献   
102.
以木薯品种“GR911”、“面包木薯”试管苗叶片为材料,研究木薯枯萎病病原菌粗提物对愈伤组织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以期建立枯萎病病原菌粗提物为选择压力的木薯离体抗病筛选体系。结果表明:所用品种幼叶愈伤诱导与增殖的适宜配方为改良的MS培养基+0.5-0.75 mg/L 2,4-D;愈伤分化适宜配方为的MS培养基+0.75-1.0 mg/ L ZT。“GR911”与“面包木薯”愈伤增殖过程中,愈伤褐化率达到50 %所需的细菌液粗提物浓度分别为5.5×106、2.5×106 cfu /mL;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愈伤褐化率达到50 %所需的菌液粗提物浓度分别为7.0×106、4.0×106 cfu /mL。通过建立木薯愈伤组织离体抗病筛选体系,为木薯无性系变异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3.
提高白糖质量的现实措施与研发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永恒课题.目前国内糖厂面对两个重要的具体问题: 一是新的白糖质量国家标准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上榨季一些糖厂未能适应,并由于去年部分地区严重干旱造成糖厂澄清比较困难,以至产品的一级品率下降,二级糖比例增大;糖厂要对产品规定"保质期",而白糖在这段期间中质量有所降低,使问题更突出.  相似文献   
104.
1993~ 1998年 ,我们在猪屠宰加工厂和一些饲养单位的检验和检疫中 ,发现猪有猪伪结核病变 ,并从有病变的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等器官分离到细菌 ,经东北农业大学鉴定属于耶新氏杆菌属中的伪结核耶新氏杆菌。所分离的菌株经抗原型鉴定属于 4个不同菌体抗原型。从 4个不同抗原型中  相似文献   
105.
【研究目的】通过对四种不同发酵剂的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发酵乳乳清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的体外检测和先天性高血压大鼠的体内检测。【方法】ACE抑制活性的测定根据Cushman D W等的方法进行改进。利用8周龄先天性高血压大鼠(SHR),每天使用四种发酵乳乳清灌胃SHR大鼠,每一试验样品实验期为3 d,剂量逐渐升高,对照组饮用水。用ZH-HX-Z鼠尾无创动脉测量仪测定收缩压。【结果】瑞士乳杆菌TUST005发酵乳ACE抑制活性大于其他发酵乳ACE抑制活性,并在4 ℃下后发酵3 d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达到45.91%。当瑞士乳杆菌TUST005发酵乳剂量15 mL/kg体重与乳清剂量为20 mL/kg体重,血压的下降和上升速度相对缓慢,维持最低血压水平时间较长为6 h,降压效果最好且与对照组相比降压值为20.2 mmHg。【结论】瑞士乳杆菌TUST005发酵乳体外检测和体内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6.
2013年在云南省蒙自市水田乡采集到的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Roxb.)Wight et Am] 样品中,发现其感染根结线虫病。对发病植株进行症状的观察与描述,同时根据线虫各虫态形态、雌虫会阴花纹观察,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电泳检测及SCAR分析,对病原进行了鉴定。感病植株地上部叶片发黄,植株矮小;地下部根部分肿大,形成根结。通过鉴定得出该病的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id and White,1919)Chitwood,1949]。这是首次在通关藤上发现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107.
甘肃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甘肃省白龙江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原因,对云杉落针病、云杉叶锈病、落叶松落叶病;、狭冠网蝽、苗圃地下害虫、蛀干害虫、森林鼠害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8.
近几年,多数糖厂和用糖户都很重视白糖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查结果说明,有一些糖厂生产的白糖的残留二氧化硫量经常偏高.有些糖厂的白糖,多数质量指标都达到一级糖的标准,就是由于残留二氧化硫超过40mg/kg而成为二级糖.如果按照将要实行的新质量标准(二氧化硫低于30mg/kg),则这个问题会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9.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分布广泛,严重为害杨树。分生孢子是主要的侵染源。病菌由伤口、皮孔或表皮侵入寄主。每年5~6月为春季发病高峰,9月为秋季发病高峰,秋季发病较春季为重。孢子的飞散高峰在8~9月。病害的消长与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密切相关,雨季孢子飞散较多,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子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30℃。分生孢子萌发要求水分,在黑暗下发芽率高。病原可潜伏侵染,一般在2~3年生枝干上侵染较多,7~9月是潜伏侵染的高峰。除杨树外,还能为害多种阔叶树。病原在麦芽糖和蛋白胨培养基中菌丝生长较旺盛,在蔗糖和硝酸钾培养基中有利于分生孢子器形成,杨树树皮汁液能促进分生孢子发芽。  相似文献   
110.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number of cultured microorganisms accounts for about 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in nature, which limits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utilization of 99% of the unknown microorganisms. However, relevant researches show that those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 can be developed and utilized, and the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s are the main body of the unknown microorganisms. The microbial culturomics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culture conditions and long-term culture, it was combined with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 and 16S ribosomal RNA (rRNA) sequencing to identify all kinds of microorganisms on a large scale. At the same time, 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 and Metagenomics sequencing technology were used to analyze unknown microorganisms in depth. In this paper, the latest progress of culturomics in the ruminan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poultry cecum, and livestock nasal microflora in recent years was review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method of microflora culturomics i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s discussed. As a new research idea, culturomics has some immature aspects, but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is very broad. The complementary of microflora culturom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