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31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9篇
  56篇
综合类   239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传入和定殖可能性两方面分析了康沃尔疫霉(Phytophthora kernoviae)的风险性,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其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结果表明:康沃尔疫霉(P.kernoviae)传入我国及其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定殖具有高风险性,主要包括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尤其花卉进出口基地云南省;上述地区应加强康沃尔疫霉(P.kernoviae)的检疫工作,实行严格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72.
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离、鉴定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了解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及其脂肪酸生物标记特性。【方法】采用平板分离纯化芭蕉、威廉斯蕉和野生蕉植株内生细菌,利用细菌脂肪酸鉴定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内生细菌11属14种,野生蕉植株分离得到9种,威廉斯蕉植株7种,芭蕉植株3种。共检测到35个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这些生物标记分为4种类型,即(1)高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10—14次,属于细菌总体类群(general)的生物标记。(2)中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4—6次,可以用于代表细菌属类群(genus)识别生物标记。(3)低频次分布:在14株细菌中出现2—3次,可以用于指示特定细菌种间差异的生物标记。(4)微频次分布:仅在一种细菌种类出现,是细菌种(species)特征生物标记。利用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可将14种细菌分为3类;运用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等生态学概念,分析了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总量与各生态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16:0、18:1W7C、14:0、12:0、18:0、17:0CYCLO的丰富度皆相对较高;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的Response值总和较高,均匀度(J)较低,其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H1)、Brillouin(H2)、Mcintosh(H3)多样性指数也相对较高。【结论】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及其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73.
2007年被教育部定为“高等学校管理年”,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建设一支稳定、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对高校的改革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重视和解决目前高校管理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努力构建和稳定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4.
本文应用Fortana—Masson嗜银颗粒染色法研究了貉、蓝狐、银狐的胃及十二指肠内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三种动物胃幽门腺中,嗜根细胞数量最多,呈锥状,嗜银颗粒较粗,密度大、染成深黑色。在胃底及胃贲门腺区、嗜银细胞数量少。在十二指肠部嗜银细胞呈蝌蚪形,嗜银颗粒细,呈黑褐色,密度较小。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在三种动物中具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75.
犬皮肤病是犬临床诊治中常见病之一。犬因品种、年龄、个体、营养、生活环境等不同而引起的皮肤病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几种常见的犬皮肤病的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了简要综述,旨在给饲养者提供一些早期的、简单的鉴别及诊断,能尽快做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并及时就诊。  相似文献   
76.
外源甜菜碱对盐胁迫下大麦幼苗体内多胺和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俊  刘怀攀  刘友良 《作物学报》2004,30(11):1119-1123
外源甜菜碱对200 mmol/L NaCl胁迫下大麦幼苗的伤害有显著的缓解效应,0.5~10.0 mmol/L的甜菜碱均可以有效抑制盐胁迫导致的叶片中MDA含量的上升,增加根系含水量与幼苗鲜重,降低植株体内Na+/K+比,尤以1 mmol/L甜菜碱的效应最明显。甜菜碱可以显著地提高盐胁迫下大麦幼苗根系多胺含量,促进叶片内腐胺与亚精胺向精胺的转化  相似文献   
77.
在21℃、24℃、27℃、30℃、33℃5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用新鲜的离体楠竹叶片在室内饲养竹裂爪螨,得出该螨实验种群的主要生物学参数,应用直接最优法计算该螨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53℃、150.25日度,根据气象资料预测竹裂爪螨在长宁竹区年发生13-14代;每年3月下旬-4月上旬出蜇,11月份开始以雌成螨越冬。林间实际调查表明,楠竹害螨在竹区的发生与危害存在明显的春季高峰并与楠竹林的敏感生长期相吻合;降雨与高温严重影响楠竹害螨的生长发育,表现为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林间害螨种群数量呈现出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78.
为解决减量施肥造成北方寒地水稻肥料供给不足和产量低的问题,以纳米碳增效剂为材料,采用仪器快速检测和植株常规测定分析方法,研究纳米碳添加的常规施肥和减量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性状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K)相比,纳米碳添加的常规施肥模式(SM-A)、减施氮肥10%(SM-B)和减施氮肥20%(SM-C)对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光合生理特性、产量性状和肥料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以SM-B增幅最大,SM-A次之,SM-C最小;SM-A、SM-B和SM-C增加经济效益分别为563.56、1374.20和-1391.08元/hm2,以SM-B增效值最高。本研究表明,SM-B能改善生育期光合生理特性,提高植株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是寒地水稻较为理想的减量施肥安全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9.
外源ABA对冬小麦越冬期呼吸代谢关键酶与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AB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呼吸代谢的影响,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冷敏感品种济麦22为材料,测定和分析了小麦三叶期叶面喷施ABA(浓度10-5 mol·L-1,剂量为每4 m2喷施1 L)后越冬期叶片和分蘖节在低温胁迫下碳水化合物含量、糖酵解代谢酶及三羧酸循环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期间随温度的降低,两个小麦品种的叶片和分蘖节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参与糖酵解代谢的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及三羧酸循环代谢酶的活性在对照叶片中均先升后降,但在分蘖节中的变化则不尽相同.外源ABA处理使低温下两个小麦品种叶片和分蘖节积累更多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并且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个品种叶片及分蘖节中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及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尤其在最低温-25℃时明显抑制这几种酶活性的降低,这种影响在抗寒性强的东农冬麦1号中更明显;在低温胁迫后期抑制了三羧酸循环代谢酶和丙酮酸脱氢酶活性的降低,使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外源ABA对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植株呼吸和ATP合成维持在较高水平,进而提高低温下植株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80.
定量化分析支持下全国耕作制度区划方法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探讨定量化分析手段在全国耕作制度区划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耕作制度区划指标逐项探讨、对现有的耕作制度分区进行了调整试验的方式,研究了全国耕作制度分区的指标体系,以及“区划指标数据库建立”、“气候指标值提取”、“地形单元提取”、“低级单元聚类”等定量化方法在耕作制度分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明确的多级指标体系是定量化区划的关键;(2)耕作制度区划中使用定量化方法的技术框架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不同层级上采用不同的定量化分析方法;(3)在专家集成定性分析的框架下,定量化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耕作制区划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