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20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1610篇
林业   1546篇
农学   1973篇
基础科学   1306篇
  2569篇
综合类   4078篇
农作物   763篇
水产渔业   530篇
畜牧兽医   1779篇
园艺   392篇
植物保护   96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580篇
  2020年   521篇
  2019年   549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538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660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731篇
  2012年   883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858篇
  2009年   802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818篇
  2006年   760篇
  2005年   690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70头山羊、50头绵羊和5头奶山羊进行了人工培植羊黄研究。在植黄后一年,对42头山羊,10头绵羊和1头奶山羊取黄,在羊的胆囊内形成了羊黄。对11个羊黄样品进行了胆色素、总胆固醇和总胆酸等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与天然牛黄主要成分相同,但含量有所不同。对5个羊黄样品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天然牛黄一致。 对人工培植羊黄羊的胆囊胆汁进行了测定,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以下简称β-G酶活性)和粘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因接种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不同,β-G酶活性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培植羊黄羊的胆囊进行了组织学检查,胆囊壁粘膜上皮柱细胞间的杯状细胞及固有膜中的粘液腺大量增生,是胆汁中多糖粘蛋白增高的组织学基础。 对培植羊黄进行了药理学试验,其结果与天然牛黄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商品化猪病毒性腹泻三联弱毒疫苗和二联灭活疫苗对仔猪免疫效果的影响,通过前期妊娠母猪跟胎免疫,随机选择胎次相近、无病史新生仔猪80头,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不免疫;试验组仔猪于28日龄首免和65日龄二免三联弱毒疫苗或二联灭活疫苗,应用ELISA试剂盒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间抗体阳性率第3组高于第1组和第2组(P0.05),腹泻疫苗在母猪妊娠期接种对仔猪表现出一定的保护力,交替免疫三联弱毒疫苗或二联灭活疫苗效果最佳。本研究为猪病毒性腹泻疫苗免疫提供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导读:虾料配制时首先考虑的因子。 前言 凡纳滨对虾原产于美洲中南部的太平洋沿岸,我国于1988年引进,由于该虾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广、价格高、抗病力强等优点,迅速成为主要养殖品种。当前,饲料成本占总养殖成本的50~60%,而蛋白水平又是影响生长性能和饲料成本的主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降低饲料成本呢?通过优化蛋白能量和非蛋白能量在饲料中的比例,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如果蛋白相对于能量过量,那么,  相似文献   
104.
从采取的新鲜麋鹿血液中提取麋鹿基因组DNA,通过PCR的方法从麋鹿基因组中扩增麋鹿PrP蛋白核心片段的DNA,并分别在引物的5′和3′端引入EcoRⅠ和HindⅢ两个酶切位点,下游引物将原序列TATTAC突变为TAAT从变成两个终止密码子。通过两个酶切位点将麋鹿PrP蛋白核心片段DNA连接到pET-32a(+),转化DH5α,通过酶切鉴定和PCR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送菌液测序,从测序结果分析阳性克隆是否符合要求。测序正确后将核心片段基因连接到pET-32a(+),阳性质粒命名为MPrP-pET-32a(+),阳性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蛋白质纯化鉴定。  相似文献   
105.
为探讨苦参碱在小鼠体内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利用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诱导小鼠肺炎模型,将32只昆明小鼠均分为空白对照组、PCV2组、苦参碱处理组(40mg/kg)和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40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0.5mL PCV2,攻毒后的第5天开始腹腔注射对应药物,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5d。在攻毒后的第11天,观察小鼠肺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qPCR检测PCV2 Cap基因,IL-1β、IL-6、IL-8和TNF-α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应炎症因子、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及NLRP3炎症小体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苦参碱可显著抑制PCV2感染诱发的肺间质增宽现象。2)苦参碱可显著降低肺脏PCV2病毒载量(P<0.05)及炎症因子IL-1β(P<0.05)、IL-6(P<0.000 1)、IL-8(P<0.000 1)和TNF-α(P<0.000 1)的mRNA和蛋白(P<0.000 1)的相对表达量。...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雏鸡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免疫器官内B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以不同日龄的SPF鸡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鸡脾脏、胸腺及法氏囊内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脾脏中,4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比较多,7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下降,随后,7至21日龄细胞含量逐渐升高;胸腺内则是在4日龄时IgM+B淋巴细胞含量相对较高,而IgA+、IgG+B淋巴细胞几乎没有;在法氏囊中,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在4至14日龄时逐渐升高,并且IgA+和IgG+细胞含量在21日龄时基本趋于稳定,但是IgM+B细胞含量则在21日龄时有所下降。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出壳后各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始终以IgM+细胞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07.
为寻找免疫失败的原因,有效防治犬瘟热的流行,对临床一水貂犬瘟热疑似病例,取其肝、脾、脑等组织研磨后接种Vero和BHK细胞分离病毒,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一系列鉴定。通过电镜观察,发现了大小约150 nm的副黏病毒样粒子。结果表明,分离株对鹅、鸡、小鼠、家兔、山羊、猪红细胞均无凝集性,该分离株的毒价TCID50为10-4.87;分离株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病毒的核酸型为RNA。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接种病毒的BHK细胞出现特异性的亮绿色荧光。对分离株和对照毒株分别提取RNA进行RT-PCR扩增,最后得到与预期扩增片段(294 bp)相符的核酸电泳带,充分证明分离病毒为犬瘟热病毒。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开阳县中小规模养殖场的口蹄疫防控情况,采用ELISA试验对52个中小规模养殖场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和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进行检测,检测出3-ABC抗体阳性病例进一步通过RT-PCR检测口蹄疫病毒确诊。结果: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共检测1 684份,合格率88.3%(1 487/1 684);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共检测1 684份,3-ABC抗体阳性9份,阳性率0.53%(9/1 684),进一步通过RT-PCR检测口蹄疫病毒,结果为阴性。结果表明,开阳县中小规模养猪场的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效价达到国家农业部标准,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没有检测出口蹄疫病毒,口蹄疫的防控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09.
据实际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将疫病传入的各外界风险因素指标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分准则层三个层次。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依次编辑各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猪场的管理措施、生物安全、场址是疫病传入的主要风险因素。据此确立了I级指标和II级指标,从而构建疫病传入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0.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环境与传染源构比,找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场所,进一步揭示流行规律,为制定血防对策提供依据.调查范围为鄱阳县及两乡四村.结果,草洲钉螺占99.4%,90%以上牛上洲放牧,人粪流放率31%,其中渔民78%,牛粪流放率78%,其中64%直接污染草洲水体,野粪构比中牛占92.8%,传播粪量牛占98.85%,人占0.96%,其中渔民占0.12%.结论认为湖区疫情重,主要传染源是牛,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疫水,疫水形成的主因是牛上洲放牧,主要感染场所是草洲及周边水体.增加血防投入,稳定队伍,实施查治病和"四个突破"为主体的防治策略,控制畜源性传染源,净化环境与草洲,切断传播途径,才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