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84篇 |
免费 | 607篇 |
国内免费 | 128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23篇 |
农学 | 1024篇 |
基础科学 | 996篇 |
1789篇 | |
综合类 | 3943篇 |
农作物 | 748篇 |
水产渔业 | 474篇 |
畜牧兽医 | 1457篇 |
园艺 | 465篇 |
植物保护 | 5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314篇 |
2022年 | 648篇 |
2021年 | 593篇 |
2020年 | 588篇 |
2019年 | 549篇 |
2018年 | 358篇 |
2017年 | 548篇 |
2016年 | 434篇 |
2015年 | 558篇 |
2014年 | 549篇 |
2013年 | 652篇 |
2012年 | 799篇 |
2011年 | 820篇 |
2010年 | 730篇 |
2009年 | 634篇 |
2008年 | 590篇 |
2007年 | 564篇 |
2006年 | 433篇 |
2005年 | 358篇 |
2004年 | 192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24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疫区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消长规律,本试验将血吸虫病非疫区的水、黄牛各10头,转运至安徽省血吸虫病疫区,接受为期8周的自然感染。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牛血清循环抗原。结果,水、黄牛血清循环抗原滴度均于自然感染第4周后明显上升,水、黄牛自然感染第8周的血清循环抗原最高滴度分为1∶10240和1∶5120,最低滴度则分别为1∶1280和1∶640,水牛循环抗原滴度高于黄牛。虫荷数与血清循环抗原滴度未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钠离子依赖性中性氨基酸转运体2(SNAT2)是一种氨基酸转运蛋白,可转运中性氨基酸,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中。氨基酸既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底物,也是调节细胞新陈代谢的关键信号分子,但SNAT2是否介导氨基酸调节BMECs增殖和自噬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CASY细胞计数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SNAT2过表达和siRNA干扰后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增殖情况以及SNAT2对自噬标志蛋白LC3-Ⅰ/Ⅱ表达量的影响,并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自噬斑点(LC3-Ⅱ)变化。结果显示,SNAT2过表达时,p-PI3K、p-mTOR和Cyclin D1表达量增加,反之,p-PI3K、p-mTOR和Cyclin D1表达量下降。SNAT2抑制时,LC3-Ⅱ表达量增加,免疫荧光检测自噬斑点增多。添加自噬增强剂海藻糖(trehalose,Tre)和蛋氨酸(methionine,Met)后,与单一添加Tre组相比,Met+Tre组p-mTOR表达量增加,LC3-Ⅱ表达量降低,胞浆内绿色自噬斑点减少;添加Tre和Met并抑制SNAT2时,p-mTOR表达量下降,LC3-Ⅱ表达量增多,胞浆内绿色自噬斑点增加。以上结果表明,SNAT2可介导Met通过调控PI3K-mTOR/Cyclin D1信号通路调节BMECs的增殖与自噬。 相似文献
24.
25.
张掖地区围栏育肥牛场防风墙后不同风速对肉牛场环境及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防风墙在不同遮蔽距离的减风效果以及风速对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的40头牛随机平均分布在选定的4个牛栏中,根据牛栏距防风墙的远近分为2组,测定其日增重。同时根据牛场实际条件和天气状况布置测点,对测点的风速、温度等其他环境指标和肉牛的产热进行现场实测与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安装防风墙的围栏育肥牛场在墙后1.2 m高度,水平遮蔽距离10倍墙高的范围内,可折减风速40%~70%;防风墙后的最佳遮蔽区域是在距离防风墙2~4倍墙高处、水平遮蔽距离6倍墙高距离范围内,风速折减效果明显,最大折减率可达70%左右;肉牛平均体重为480 kg,在外部风冷指数为-15.61的条件下,安装防风墙的围栏育肥牛场的风冷指数可以降低到-9.00,每头牛每小时可减少热量损失3.31 MJ;由于距离防风墙的远近不同,肉牛日增重相差0.15 kg/(头·d),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6.
27.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给奶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奶牛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乳房炎的调控机理,对已发表的5套大肠杆菌感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表达谱芯片数据统一进行预处理,并整合大肠杆菌感染1、6、24 h的基因富集分析,以期得到更可靠的影响奶牛乳房炎的关键基因和通路。结果发现,感染1、6和24 h数据集的分析结果中共同下调通路分别为9、30和17个,分析结果确定了一些奶牛乳房炎相关的通路及基因,为进一步揭示其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Deng Y Sun CQ Cao SJ Lin T Yuan SS Zhang HB Zhai SL Huang L Shan TL Zheng H Wen XT Tong GZ 《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12,159(3-4):490-493
Nested RT-PCR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in 511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Chinese pigs exhibiting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2007 and 2010. Of these, 137 samples were BVDV-positive and the BVDV prevalence rate was 23.1% (9/39) in 2007, 27.7% (44/159) in 2008, 33.6% (34/101) in 2009, and 23.6% (50/212) in 2010. Twenty of 137 BVDV-positive samples were used for further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5'-UTR.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y were BVDV-1 and subtyped into BVDV-1a, BVDV-1b, BVDV-1m, BVDV-1o and an unknown subgenotype. This study showed that BVDVs were highly prevalent in Chinese pig herds and appropriat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BVDV prevalence in pig herds. 相似文献
29.
异戊酸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头体重(420±8.6)kg,年龄2.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研究异戊酸(0、0.02、0.04和0.06 g/kgW)对瘤胃pH、NH3-N、VFA、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尿嘌呤衍生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0.06 g/kgW组显著降低瘤胃pH(P<0.05),饲喂后3-6 h,0.04 g/kgW组和0.06 g/kgW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和0.02 g/kgW组(P<0.05);0.04 g/kgW组和0.06 g/kgW组,豆粕干物质、有机物质和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0.04 g/kgW组玉米秸秆干物质、有机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0.04 g/kgW组瘤胃乙酸、丁酸、乙酸/丙酸比例、总挥发性脂肪酸和尿嘌呤衍生物显著增加(P<0.05)。异戊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04g/kgW。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从健康的鸡盲肠内容物中筛选出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病源拮抗菌JM-11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鉴定此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经耐受胃肠道环境及胆盐试验,结果表明,JM-11菌株能耐受0.3%的胆盐环境,在pH为3.0的人工胃液中能够很好的存活。利用抗生素打乱雏鸡肠道菌群后,饲喂致病性大肠杆菌来制作腹泻模型。经益生菌JM-11对腹泻雏鸡的治疗试验结果显示,JM-11能显著降低腹泻雏鸡粪便中的大肠杆菌的数量(P<0.01),增加乳酸菌的数量(P<0.01),提高雏鸡免疫器官指数(P<0.05),对雏鸡具有安全无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