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0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林业   250篇
农学   258篇
基础科学   175篇
  319篇
综合类   870篇
农作物   164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295篇
园艺   166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热胁迫下春小麦品种产量性状耐热性差异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灌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35个),在小麦灌浆后期通过人工升温鉴定耐热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热胁迫处理与正常环境相比千粒重降低幅度在1.2%~30.2%间,穗粒重降低幅度在0.5%~40.0%间。不同基因型间的耐热性存在较大差异,千粒重感热指数在0.09~2.86间,有3个材料千粒重感热指数S<0.2,表现较强的耐热性。耐热材料(S<1,n=17)的平均千粒重、穗粒重、穗粒数较热敏感材料(S>1,n=18)分别低0.43g、0.22g和2.19粒。晚熟材料较中熟材料的丰产性好、耐热性差。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感热指数与热胁迫下的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感热指数与穗粒重感热指数、千粒重几何平均产量与穗粒重几何平均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12.
ClO2和Cl2对城市污水再生水消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IO2和Cl2分别对西安市城市污水再生水进行消毒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当CIO2投加量大于7.67mg/L,经30 min接触消毒后,出水中未检出总大肠茵群,以氯代有机物为代表的消毒副产物(DBPs)较进水未有明显增加,COD和浊度的平均降幅为13.2%和17.9%,色度减少5度;当Cl2投加量大于6 mg/L,经30 min接触消毒后,出水中未检出总大肠菌群,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是进水时的2~3倍,三卤甲烷含量则达到进水时的4~6倍,同时生成少量的二氯一溴甲烷,COD和浊度平均降幅为17.8%和8.75%,色度减少5~10度.  相似文献   
913.
以鼠尾草属植物叶片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并对RAPD反应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核DNA法提取的DNA质量较高,适宜于RAPD分析;RAPD扩增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10×buffer 2.0μl,模板DNA 20 ng,Mg 浓度2.0 mmol/L,引物浓度0.6μmol/L,dNTPs浓度0.2mmol/L,Taq酶1.0U.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6℃退火1main,72℃延伸2main;40个循环;72℃后延伸10main,4℃保存.  相似文献   
914.
栗茶间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栗茶间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模式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栗茶间作模式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高于单作模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脲酶酶活性与速效钾(r=0.9425)、全氮(r=0.8128)、全磷(r=0.8569)、有机质(r=0.8428)、水解性氮(r=0.8102)、全钾(r=0.7581)和速效磷(r=0.7401)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水解性氮(r=0.5812)和有机质(r=0.5658)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速效钾(r=0.5510)和全钾(r=0.5315)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养分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15.
山东小麦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分布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麦矮秆基因Rht—B1b、Rht—D1b的4对特异分子标记,NH—BF和MR1、NH—BF和WR1.2、DF和MR2、DF和WR2,对山东小麦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及Rht—D1b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在鉴定的150个品种中有20.67%含有Rht—B1b基因,有54.00%含有Rht—D1b基因,二者合计为74.67%;同时含有Rht—B1b和Rht—D1b2个矮秆基因的仅占3.33%。表明山东小麦矮化育种中Rht—D1b基因的利用远高于Rht—B1b。  相似文献   
916.
[目的]研究引起两养殖场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以肠炎、腹水为临床特征疫情的病原特性及其病理损伤特点.[方法]对患病大鲵进行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毒力相关基因检测,并通过K-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分别从患病大鲵的肝、肾和腹水中分...  相似文献   
917.
[目的]分析椰糠与基质不同配比对白菜类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最佳基质配方,为椰糠的开发利用及白菜优质苗的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白菜品种金胜和快菜、小白菜品种绿秀和夏冠为材料,设置3个椰糠复合基质比例处理组(市售基质与椰糠体积比为3∶1、2∶2和1∶3,分别设为T1、T2和T3),以未添加椰糠的市售基质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的白菜出(成)苗率、株高、株幅、叶绿素含量及植株鲜(干)重等生长指标.[结果]与CK相比,添加椰糠能显著影响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随着椰糠比例的加大,复配基质的pH、容重和电导率(EC)减小,最大持水量增大,各处理的pH为6.17~6.42,EC为662.8~1200.0 μS/cm,总孔隙度为60.59%~71.34%,各项理化性质均在优良基质的适宜范围内.与CK相比,添加椰糠的低配比基质(T1和T2处理)更有助于白菜成苗.基质中添加椰糠能提高白菜幼苗的株高、株幅、叶长和叶宽、单株干重和鲜重,当市售基质和椰糠体积比为3:1时,大多数指标达最大值且与CK差异显著(P<0.05,下同),其中,单株总鲜重增幅达70.6%~204.0%.添加椰糠基质显著降低了白菜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结论]随着椰糠添加比例的加大,复配基质的pH、容重和EC减小,最大持水量增大,说明椰糠可增强基质透气性和保水性.椰糠可有效提高白菜幼苗的株高、株幅及植株鲜干重等生长指标.以市售基质与椰糠的体积比为3∶1处理的效果较优,可在白菜幼苗生长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18.
919.
为明确秸秆还田比例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于2019—2021年生长季在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试验设6个处理:CK为不施肥,S0为常规施肥,S1(常规施肥+秸秆还田5 t/hm2)、S2(常规施肥+秸秆还田10 t/hm2)、S3(常规施肥+秸秆还田15 t/hm2)、S4(常规施肥+秸秆还田20 t/hm2)。结果表明:2019—2021年秸秆还田均以S3处理产量最高,分别比S0处理增加20.16%、8.66%、14.40%,2019年产量增幅最高。造成产量差异的原因是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进而显著提高产量。秸秆还田与水稻籽粒产量的拟合分析表明,在籽粒产量最高处秸秆还田量为15.43 t/hm2。秸秆还田均能提高年份间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在2019年,氮肥偏生产力以S3处理最高,而氮素收获指数以S4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42.81%和24.30%;在2020年以S3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55.98%和22.61%;在2021年以S3处理最高,分别比S0增加21.75%和15.88%。秸秆还田增加了年份间氮素生理利用率,均以S3处理最高,比S0处理分别增加72.97%、76.14%和52.98%,且年份和秸秆还田处理这2个因素对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效率有极显著的提高。因此,综合水稻产量、秸秆还田拟合结果以及氮素利用率,秸秆还田量以S3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20.
不同氮肥运筹对直播稻田氮素损失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不同类型氮肥按不同基蘖肥比例配施对直播稻田径流氮流失、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7个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的空白对照(CK)、普通复合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基蘖肥配比4∶6(U40)和6∶4(U60)、控释掺混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基蘖肥配比 7∶3(C70)和 10∶0(C100)、海藻多糖尿素基蘖肥配比 4∶6(H40)和 6∶4(H60),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结果表明:径流氮流失量主要集中在基肥施入后,以铵态氮(NH+4-N)为主,与U60处理相比,C100、H60、U40、C70和H40处理总氮流失量分别减少了 7.20%、13.36%、24.30%、26.41%和 35.92%;不同氮肥之间的氨挥发损失量和损失率呈现出普通复合肥与尿素配施处理>海藻多糖尿素处理>控释掺混肥与尿素配施处理;与U60处理相比,U40、H60、H40、C70和C100处理的氨挥发总损失量分别降低了 7.89%、20.81%、27.84%、42.08% 和 47.00%,C70、C100处理降低效果显著(P<0.05);与 U60、C100和 H60处理相比,U40、C70和H40处理径流的总氮流失量分别降低了24.30%、20.70%和26.04%。氮肥后移的U40、C70和H40处理的径流氮流失及氨挥发损失均有所降低,且不影响产量;C70处理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为最高,分别为 9 116.67 kg·hm-2和 29.64 kg·kg-1,且氮肥表观利用率为41.99%。研究表明,C70和C100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稻田径流氮流失,减少氨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直播稻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及环境影响,以控释掺混肥(基肥)与尿素(分蘖肥)按基蘖肥比7∶3配施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