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78篇
  免费   4695篇
  国内免费   2554篇
林业   3428篇
农学   1415篇
基础科学   1633篇
  3944篇
综合类   21756篇
农作物   3352篇
水产渔业   2170篇
畜牧兽医   5555篇
园艺   3276篇
植物保护   1598篇
  2025年   30篇
  2024年   826篇
  2023年   919篇
  2022年   1925篇
  2021年   1820篇
  2020年   1753篇
  2019年   1614篇
  2018年   1116篇
  2017年   2068篇
  2016年   1207篇
  2015年   2021篇
  2014年   2134篇
  2013年   2658篇
  2012年   3602篇
  2011年   3752篇
  2010年   3323篇
  2009年   3097篇
  2008年   3020篇
  2007年   2819篇
  2006年   2365篇
  2005年   1810篇
  2004年   1135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710篇
  2001年   707篇
  2000年   607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0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欧洲鳗鲡池塘养殖水质理化因子周年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欧洲鳗鲡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养密度的欧鳗池塘的氮、磷营养元素等8个水质理化因子进行周年的监测与分析,着重从水质理化因子与欧鳗养殖的相关性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欧鳗土池养殖水环境调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浅色黄姑鱼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扩增100个浅色黄姑鱼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得到大约620bp的扩增产物。将其中5个个体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同源比对,得到468bp可供比对分析的片段。比对结果表明,5条序列包括两个单倍型,两个单倍型之间有1个碱基突变。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种群的100个样品中98%的个体为其中一种单倍型,只有2%的个体呈另一种单倍型,表明这两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两个单倍型平均碱基组成为:T22.0%,C26.3%,A29.8%,G21.9%,GC含量平均为48.2%。与GenBank中石首鱼科7属9种的11条同源序列比对,得到429个比对位点,其中包括69个简约信息位点、55个单突变子和16个插入/缺失位点。聚类分析显示,浅色黄姑鱼与黄姑鱼亲缘关系较近,与形态分类相符。  相似文献   
73.
太湖新银鱼幼体在千岛湖中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taihuensisChen)幼体在千岛湖的分布与它所摄取的食料生物群体分布有着明显的依从关系;光照、水流、透明度等影响浮游生物昼夜之间垂直分布,幼银鱼追逐这些食物,故也存在着昼夜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74.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研究了添加3种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I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激动素KT)对野生型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自由丝状体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的IAA(0.5~4.0 mg·L~(-1))和KT(0.5~2.0 mg·L~(-1))对藻体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以2.0 mg·L~(-1)IAA和1.0 mg·L~(-1)KT对藻体的促生长效应最大,培养25 d时藻体鲜重增加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1.90倍和1.52倍(P0.05)。高浓度的IAA(6.0~10.0 mg·L~(-1))和KT(4.0~10.0 mg·L~(-1))却会抑制藻体生长(P0.05)。培养25 d时,与对照组相比,2.0 mg·L~(-1)IAA和1.0 mg·L~(-1)KT均有利于叶绿素a(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合成,Chl a含量分别增加了23.7%和23.8%;Car含量分别增加了31.0%和28.6%(P0.05)。然而,高浓度的IAA和KT(6.0、10.0 mg·L~(-1))不利于Chl a的合成,其处理浓度越高,Chl a含量下降越多。与对照组相比,较低浓度的IAA(1.0~2.0 mg·L~(-1))明显促进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合成,其中2.0 mg·L~(-1)IAA处理组PE、PC含量最高,分别增加了59.1%和45.7%(P0.05)。较低浓度的KT(0.5~2.0 mg·L~(-1))均有利于PE、PC合成,其中0.5 mg·L~(-1)KT处理组的PE、PC含量增加最多,分别提高了48.4%和50.5%(P0.05)。高浓度的IAA(6.0、10.0 mg·L~(-1))和KT(10.0 mg·L~(-1))则明显降低了PE、PC合成(P0.05)。2,4-D对藻体的特定生长率和光合色素合成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5.
为减少甲壳素生产过程中废酸液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甲壳素的生产成本,试验以甲壳素生产过程中的废盐酸为研究对象,利用硫酸和氯化钙反应进行回收、循环利用盐酸溶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脱钙废盐酸溶液最佳再生条件:反应温度为室温,硫酸质量分数为98%,硫酸与废盐酸中钙离子的摩尔比为2.3∶1,反应时间13 min,静置时间3.5 h,最佳条件下盐酸再生率为91.51%。利用最佳工艺条件对废盐酸进行再生处理,盐酸可循环重复利用5次,脱钙虾壳的碳酸钙残留量≤1.2%。  相似文献   
76.
针对无线化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耗能大、电池寿命短的问题,设计了基于Zigbee和GPRS的节能型水质监测系统。通过采用低功耗器件,在电源与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之间添加选通芯片ADG1414控制各模块分时分区工作,减少各模块的供电时间来降低硬件能耗;通过设置阈值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判断,对阈值范围内的数据不发送,减少数据发送量,从而减少系统数据发送能耗。以CC2530为核心构建无线传感网络,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p H、溶氧等水质参数传输至监测中心,构建实时监测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水产养殖水质环境的实时监测。系统测试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节能效果显著,能有效延长无线水质监测系统电池的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77.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海洋抗风浪网箱养殖已成为各国实现提高海洋鱼类产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迅速地发展。本文主要介绍挪威最新研制的海洋球型网箱的结构、特点,供有关研究和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78.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aeruginosa)与角形环棱螺(B.angularia),本研究采用多种形态度量法,对梨形、铜锈与角形环棱螺的外部形态可量性状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环棱螺成体中,梨形环棱螺的体高和体宽均大于铜锈环棱螺和角形环棱螺,而铜锈环棱螺和角形环棱螺在体高上差异不大,但在体宽上角形环棱螺显著大于铜锈环棱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高达92.62%,这三个主成分主要反映躯体外部轮廓、体高和体宽,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75.06%,表明躯体外部轮廓是区分三种环棱螺类的主要依据。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角形环棱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率高达99.3%。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转Bt基因对水稻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的数量效应,首先确定水稻根、茎、叶表面微生物的消毒时间和条件;其次,在有效排除水稻植株表面微生物干扰的条件下,应用纯培养方法对转Bt基因及其亲本水稻各组织的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数量进行检测分析,初步评估各亲本水稻在引入外源Bt基因后,给水稻植株内生原核微生物数量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根际微生物以70%乙醇浸泡7 min,茎和叶表面微生物以70%乙醇浸泡2 min,以无菌水漂洗2次,可达到杀灭表面微生物的效果。本次试验中,ZJ-22和明恢63两个水稻品系亲本植株根、茎的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数量,在苗期和分蘖期时均高于对应的转Bt基因植株(ZJ-22Bt和TT51-1);苗期时两个品系亲本水稻叶片内生微生物数量同样高于转Bt基因水稻,分裂期转Bt水稻TT51-1叶片内生原核微生物数量则多于其亲本植株明恢63。以上结果表明,两个品系亲本水稻插入外源基因后,在苗期和分裂期对亲本植株各部位的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情况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当今网络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浅阅读”、“阅读危机”等现象。本文在此背景下阐述了提倡“亲近阅读”、“亲近图书馆”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