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08篇
  免费   2570篇
  国内免费   3202篇
林业   3318篇
农学   1827篇
基础科学   1514篇
  3756篇
综合类   21265篇
农作物   3282篇
水产渔业   2090篇
畜牧兽医   5378篇
园艺   3215篇
植物保护   1535篇
  2024年   299篇
  2023年   796篇
  2022年   1832篇
  2021年   1795篇
  2020年   1684篇
  2019年   1592篇
  2018年   1107篇
  2017年   2049篇
  2016年   1195篇
  2015年   2003篇
  2014年   2119篇
  2013年   2637篇
  2012年   3584篇
  2011年   3721篇
  2010年   3300篇
  2009年   3095篇
  2008年   2993篇
  2007年   2811篇
  2006年   2374篇
  2005年   1815篇
  2004年   1145篇
  2003年   716篇
  2002年   751篇
  2001年   740篇
  2000年   622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0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0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对湖北京山县大洪山的野生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植物群落进行调查,以期为蕙兰的保护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通过样方法调查测量样地中蕙兰的地理坐标、海拔、坡向、坡度、郁闭度、盖度、土壤类型和群落物种组成。结果蕙兰群落物种丰富,44种维管束植物分属31科39属,其中高位芽植物种类最多,地下芽植物次之,层间有丰富的藤本和附生植物。乔木层多见柏科、壳斗科、棕榈科和松科,灌木层蔷薇科、樟科和紫金牛科较为多见;蕙兰为群落下层优势种,区系特征涉及热带、亚热带、温带分布型,有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明显趋势。结论蕙兰适合生长在水热充足、林间有散射光、郁闭度适宜、通风条件好、有较厚落叶层的酸性土壤中。  相似文献   
52.
北非蝎昆虫毒素AaHIT1(Androctonus australis Hector insect toxin)是从北非蝎毒液中提取的专一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的毒素,对人畜无害。本文根据已发表的AaHIT1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偏爱密码子的AaHIT1基因。将AaHIT1与质粒载体PYES2连接,构建得到PYES2/AaHIT1重组质粒,转化酿酒酵母菌INVSC1得到基因工程菌IN-VSC1-AaHIT1。SDS-聚丙烯酰胺电泳检测证明北非蝎毒素AaHIT1已在酿酒酵母菌INVSC1中表达。抗虫试验表明:INVSC1-AaHIT1及其上清液对粘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具致死作用,说明AaHIT1基因在酿酒酵母菌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53.
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地物种多样性及乔木种群空间格局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应用多样性指数对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地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用空间格局指数测定了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灌木层多样性较低,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较高。在生活型功能群中,一、二年生草本处于优势地位,多年生草本具有稳定群落的效应;在生态功能群中,旱生、中生植物占有主体优势,但在群落中又存在植物功能互补效应。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出聚集分布,在其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特征,即幼苗、幼树阶段为聚集分布,到了成树阶段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54.
潘战胜  黄晓英  吴剑 《江西植保》2005,28(3):139-139,138
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成虫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无毒,无残留,而且操作简便.为了验证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杀效果以及在测报上应用可行性,2004年我们制作了三种诱捕器进行诱蛾试验,效果明显,现初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稻-鸭生态系统中二化螟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3年4~10月,在稻鸭共栖田中,对二化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鸭能显著减轻二化螟的为害。与对照相比,中稻田养鸭区二化螟为害株率减少13.4%~47.1%;晚稻田减少62.2%。稻鸭共栖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究郭岩山不同海拔天然栲树林土壤硅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进一步揭示亚热带地区土壤硅形态含量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方法 本研究以郭岩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天然栲树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郭岩山自然保护区海拔600、700、800、900 m分别设置标准地,采集不同海拔各土层(0~20、20~40、40~60 cm)的土样,测定土壤不同硅形态含量,分析环境变化对土壤中硅形态的影响。 结果 (1)高海拔土壤有效硅(258.26 mg·kg−1)、水溶性硅(155.69 mg·kg−1)、活性硅(388.97 mg·kg−1)及无定形硅(1 561.97 mg·kg−1)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海拔土壤有效硅(93.16 mg·kg−1)、水溶性硅(78.38 mg·kg−1)、活性硅(231.84 mg·kg−1)及无定形硅(832.24 mg·kg−1)。深土层(40~60 cm)的土壤有效硅含量(227.53 mg·kg−1)显著高于0~20 cm(120.79 mg·kg−1)及20~40 cm(171.37 mg·kg−1)土层;(2)土壤有效硅含量与活性硅及水溶性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活性硅是有效硅增加最重要的直接贡献形态,而水溶性硅是土壤硅转化过程中重要的过渡性形态;(3)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值对各土壤硅形态含量的影响最显著,解释率分别达14.1%和9.2%,其中,土壤有机质与无定形硅及水溶性硅呈正相关,与土壤活性硅及有效硅呈负相关,而土壤pH值与有效硅、活性硅呈正相关,与无定形硅呈负相关。 结论 海拔引起的环境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可改变土壤硅形态含量。研究结果为天然栲树林有效利用土壤硅及调控土壤硅形态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天然栲树林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正>Dear Editor,Globally, approximately two billion people suffer from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Tulchinsky, 2010; Myers et al.,2014).Soil micronutrient availabil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soil fertility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crop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The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DTPA)  相似文献   
58.
 在已构建的受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诱导的小麦非亲和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文库中,筛选到1个与水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高度相似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利用电子克隆与RT-PCR相结合的方法,从小麦中获得1个1563bp的cDNA序列,命名为TaAlaAT1。序列分析表明,TaAlaAT1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1440bp,推测编码479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具有氨基转移酶的保守特征,与水稻、葡萄、大豆、拟南芥、苜蓿等多种植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度相似,其中与水稻的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与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TaAlaAT1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非亲和组合中总体呈上调表达,在亲和组合中呈下调表达,且在2个组合中的表达差异显著。推测TaAlaAT1参与了小麦对条锈菌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59.
以间套作小麦玉米、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单作和间套作小麦玉米叶片叶绿素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套作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大于相应单作;单作和间套作小麦开花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0*,0.948*,0.968*,0.957*)。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单作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相应间套作玉米;单作和间套作玉米孕穗期叶绿素含量与其蛋白质含量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61*和0.870*)。  相似文献   
60.
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尖峰岭等原始森林及黄流地区发病蕉园采集土壤样品,分离得到215株放线菌菌株。以根结线虫为靶标线虫对215株放线菌进行筛选,获得18株对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在80%以上的菌株。菌株DA07118抗线虫活性最强,校正死亡率达100%;经5次继代培养,仍具有稳定产生杀线虫活性物质的能力。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AN分类鉴定,将该菌株归类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进一步的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确定该菌株产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g/L):麦芽糖10g、蔗糖25g、酵母膏20g、蛋白胨20g、K2HPO4 0.5g,初始pH7.0。发酵优化后,菌株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处理后24h对根结线虫的校正击倒率从优化前的75.0%提高到9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