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223篇 |
免费 | 4686篇 |
国内免费 | 258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21篇 |
农学 | 1436篇 |
基础科学 | 1657篇 |
3960篇 | |
综合类 | 21900篇 |
农作物 | 3385篇 |
水产渔业 | 2166篇 |
畜牧兽医 | 5635篇 |
园艺 | 3307篇 |
植物保护 | 16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篇 |
2024年 | 824篇 |
2023年 | 920篇 |
2022年 | 1928篇 |
2021年 | 1824篇 |
2020年 | 1749篇 |
2019年 | 1611篇 |
2018年 | 1130篇 |
2017年 | 2087篇 |
2016年 | 1239篇 |
2015年 | 2057篇 |
2014年 | 2144篇 |
2013年 | 2678篇 |
2012年 | 3646篇 |
2011年 | 3779篇 |
2010年 | 3370篇 |
2009年 | 3144篇 |
2008年 | 3063篇 |
2007年 | 2827篇 |
2006年 | 2365篇 |
2005年 | 1802篇 |
2004年 | 1153篇 |
2003年 | 699篇 |
2002年 | 706篇 |
2001年 | 716篇 |
2000年 | 607篇 |
1999年 | 188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0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0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5篇 |
1955年 | 6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aeruginosa)与角形环棱螺(B.angularia),本研究采用多种形态度量法,对梨形、铜锈与角形环棱螺的外部形态可量性状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环棱螺成体中,梨形环棱螺的体高和体宽均大于铜锈环棱螺和角形环棱螺,而铜锈环棱螺和角形环棱螺在体高上差异不大,但在体宽上角形环棱螺显著大于铜锈环棱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高达92.62%,这三个主成分主要反映躯体外部轮廓、体高和体宽,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75.06%,表明躯体外部轮廓是区分三种环棱螺类的主要依据。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角形环棱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率高达99.3%。 相似文献
82.
为探讨转Bt基因对水稻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的数量效应,首先确定水稻根、茎、叶表面微生物的消毒时间和条件;其次,在有效排除水稻植株表面微生物干扰的条件下,应用纯培养方法对转Bt基因及其亲本水稻各组织的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数量进行检测分析,初步评估各亲本水稻在引入外源Bt基因后,给水稻植株内生原核微生物数量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根际微生物以70%乙醇浸泡7 min,茎和叶表面微生物以70%乙醇浸泡2 min,以无菌水漂洗2次,可达到杀灭表面微生物的效果。本次试验中,ZJ-22和明恢63两个水稻品系亲本植株根、茎的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数量,在苗期和分蘖期时均高于对应的转Bt基因植株(ZJ-22Bt和TT51-1);苗期时两个品系亲本水稻叶片内生微生物数量同样高于转Bt基因水稻,分裂期转Bt水稻TT51-1叶片内生原核微生物数量则多于其亲本植株明恢63。以上结果表明,两个品系亲本水稻插入外源基因后,在苗期和分裂期对亲本植株各部位的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情况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当今网络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浅阅读”、“阅读危机”等现象。本文在此背景下阐述了提倡“亲近阅读”、“亲近图书馆”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84.
基于SLAF-seq技术开发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穗偃麦草1E及7E染色体上带有重要的抗赤霉病基因, 开发大量相关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有助于准确定位抗性基因及获得可用于辅助育种紧密连锁的标记。基于SLAF-seq技术, 获得了368个长穗偃麦草1E染色体特异片段, 随机选取80个特异片段设计引物, 开发了20个长穗偃麦草1E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2个长穗偃麦草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及26个其他特异分子标记, 效率达60%。用这些特异标记能稳定检测出不同小麦–长穗偃麦草衍生材料中的1E染色体或片段。通过标记与优良性状的共分离特性, 获得与相关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 将为小麦抗性育种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来自6处不同生境的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L.)和栽培品种黄莺(Solidago goldenwings)进行了酯酶同工酶测试、分析;并通过对酶谱特征进行数量化分级,根据欧氏距离及类平均法(UP-GMA)对6个供试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样品都具有2条迁移率分别为0.62和0.66的酶带;(2)供试样品间共出现8种不同带型的酶谱表型差异显著,其中不同生境加拿大一枝黄花均聚成一组,显示其酶谱表型与生态型也一致,而栽培品种黄莺则单独成为1组.(3)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园艺栽培品种黄莺的亲缘关系较远.因此,采用酯酶同工酶测试方法,可以鉴别来自不同生境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及栽培品种黄莺. 相似文献
86.
以ITS测序与SCA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香蕉病原菌FOC4分子检测方法,利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病原菌SF001的rDNA中ITS序列进行PCR扩增,获得560bp左右的特异条带。经Blast分析比对,确定该菌为FOC。再利用FOC4的特异引物PCL/PDL对基因组上的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进行PCR扩增,获得677bp的特有序列,鉴定菌株SF001是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经过致病性测试,菌株SF001表现出典型4号生理小种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87.
88.
Seeds of Johnsongrass [Sorghum halepense (L.) Pers.] germinated to higher percentages (20–30% higher) when incubated at 28 and 35° C than at 10 or 22° C. After-ripening was accelerated by dry storage of these seeds at 50°C. Seeds pre-chilled at 6°C for 2–4 weeks followed by incubation at 28°C germinated 40–60%. Light effects on germination were related to incubation temperatures; inhibitory at 22°C; no response at 28°C; and stimulatory at 35°C. Effects of gibberellin A3 (GA3) also varied depending on incubation temperature, sodium hypochlorite (NaOCl) immersion and light conditions. Immersion of dry seeds in either 700 mM NaOCl, 900 mM H2O2 or concentrated H2SO4 before incubation in water was effective in breaking dormancy. This result suggests the modes of action of H2SO4 in the termination of dormancy may be similar to those of NaOCl and H2SO4 as previously suggested by Hsiao & Quick (1984), that is by modification or scarification of the hull or seed coat membranes, and also by the supply of additional oxygen to the seed. 相似文献
89.
以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说明了未持有和持有森林认证的代价,并分析在何种情况下理性的林业企业会申请森林认证以进行林产品贸易。认为推动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行为与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是规范森林认证手段、改善林产品贸易发展环境、培育专业化的森林认证和林产品贸易人才。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