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038篇 |
免费 | 13402篇 |
国内免费 | 2268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781篇 |
农学 | 14312篇 |
基础科学 | 12561篇 |
25984篇 | |
综合类 | 119720篇 |
农作物 | 17458篇 |
水产渔业 | 10967篇 |
畜牧兽医 | 38309篇 |
园艺 | 18166篇 |
植物保护 | 118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47篇 |
2023年 | 5029篇 |
2022年 | 10973篇 |
2021年 | 11008篇 |
2020年 | 10262篇 |
2019年 | 10085篇 |
2018年 | 7455篇 |
2017年 | 11710篇 |
2016年 | 7867篇 |
2015年 | 11892篇 |
2014年 | 12628篇 |
2013年 | 15271篇 |
2012年 | 20980篇 |
2011年 | 21818篇 |
2010年 | 20756篇 |
2009年 | 18307篇 |
2008年 | 18737篇 |
2007年 | 16939篇 |
2006年 | 13971篇 |
2005年 | 11056篇 |
2004年 | 6915篇 |
2003年 | 4312篇 |
2002年 | 4439篇 |
2001年 | 4174篇 |
2000年 | 3919篇 |
1999年 | 1690篇 |
1998年 | 532篇 |
1997年 | 421篇 |
1996年 | 369篇 |
1995年 | 365篇 |
1994年 | 337篇 |
1993年 | 317篇 |
1992年 | 296篇 |
1991年 | 223篇 |
1990年 | 195篇 |
1989年 | 159篇 |
1988年 | 124篇 |
1987年 | 124篇 |
1986年 | 91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49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2篇 |
1965年 | 15篇 |
1962年 | 46篇 |
1956年 | 76篇 |
1955年 | 3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比较不同抗褐化剂减轻福建柏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效果,以提高福建柏愈伤组织培养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以福建柏鳞叶和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0.0~2.5 mg/L NAA和2,4 D及0.0~3.0 mg/L IBA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生长状态的影响;以福建柏茎段为外植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组合试验,研究100~2 000 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100~1 000 mg/L活性炭(AC)和VC以及不同质量浓度VC与AC组合,对愈伤组织污染率、死亡或褐化率及诱导率的影响;以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100~1 000 mg/L PVPP、100~300 mg/L VC、200~1 000 mg/L AC、30~100 mg/L VB对愈伤组织增殖生长量、增殖率、褐化率及PPO、POD活性的影响。【结果】① 不同质量浓度NAA、2,4-D和IBA对福建柏鳞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总体高于茎段,各生长素对福建柏鳞叶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表现为NAA>IBA>2,4-D,所有处理中以1.0 mg/L NAA对福建柏鳞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83.33%;以0.5 mg/L NAA对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61.11%;愈伤组织生长状态和抗褐化效果优劣依次为NAA、2,4-D、IBA。②仅100 mg/L VC+2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污染率低于不添加抗褐化剂的对照;死亡或褐化率仅500 mg/L PVPP处理与对照相同,均为0.00%,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诱导率则以不同质量浓度PVPP、1 000 mg/L VC、100 mg/L VC+200 mg/L AC处理与对照相当或高于对照,其余处理均低于对照;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总体以PVPP处理表现最优。③仅300 mg/L PVPP、200和4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增殖率高于对照,增殖生长量仅100和200 mg/L PVPP、100 mg/L VC、200 mg/L AC处理高于对照;所有处理中以2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增殖率和增殖生长量最高,分别为70.00%和10.07 g;各抗褐化剂对福建柏愈伤组织增殖效果的优劣依次为PVPP、AC、VC、VB。④不同抗褐化剂处理的愈伤组织褐变率均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变化幅度存在显著差异;各抗褐化剂的抗褐化效果优劣依次为AC、PVPP、VC、VB。⑤不同质量浓度PVPP、VC、AC处理对福建柏愈伤组织PPO和POD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但各处理PPO活性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OD活性以500 mg/L AC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福建柏愈伤组织诱导阶段,愈伤组织的褐化与生长素种类有关,生长素NAA、2,4-D适用于福建柏愈伤组织的诱导,IBA诱导的愈伤组织容易褐化,添加适量抗褐化剂能减少愈伤组织的褐化情况。在愈伤组织增殖培养阶段,适宜质量浓度的PVPP、AC作为抗褐化剂能有效减缓福建柏愈伤组织的褐化进程,保持愈伤组织的正常增殖生长,但高质量浓度的抗褐化剂会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明瓠瓜KNOX基因家族特征,在瓠瓜全基因组水平上对KNOX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分析,研究其组织表达模式。【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瓠瓜KNOX家族基因成员进行鉴定、编码蛋白理化性质分析及家族成员结构域和保守基序分析,利用MEGA 5.05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KNOX基因在瓠瓜不同组织(根、茎、叶、花、果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鉴定到12个瓠瓜KNOX家族基因,这些基因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且均定位于细胞核。大多数瓠瓜KNOX家族蛋白含有同源异型盒蛋白特有的4种结构域KNOX1、KNOX2、ELK 和Homeobox_KN。系统进化分析将瓠瓜KNOX基因分为KNOX Class Ⅰ和KNOX Class Ⅱ 2大类群,2个类群又可进一步分为5个分支,其中Class Ⅰ-C为瓠瓜特有的进化分支。KNOX基因启动子区有多个激素响应元件和植物生长相关元件。组织表达分析发现,瓠瓜KNOX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KNOX Class Ⅰ类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根、茎和果实中表达量较高,在其余组织中表达量较低或不表达,其中Lsi04G014450在根和茎中表达量最高,Lsi11G006380在果实中表达量最高;KNOX Class Ⅱ类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结论】瓠瓜KNOX基因家族有12个成员,分布于6条染色体上,在进化关系上可分为5组,具有瓠瓜特有的进化分支,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根据前期基因家族鉴定分析得到OfWRKY120,对该基因盐胁迫响应的功能进行分析,为桂花盐胁迫下的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OfWRKY120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进行分析,并采用qRT-PCR技术研究盐胁迫下OfWRKY120在桂花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构建OfWRKY120超表达载体,使用亚细胞定位、酵母自激活检测等探究其特性,将该基因瞬时转化本氏烟草后,对烟草进行盐处理,利用DAB、NBT染色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解析瞬时转化OfWRKY120对本氏烟草耐盐性的影响。【结果】OfWRKY120基因全长为1 422 bp,编码474个氨基酸,存在WRKY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盐胁迫能够激活桂花叶片中OfWRKY120的表达,在72 h时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对照有显著差异。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OfWRKY120定位于细胞核。酵母自激活结果显示OfWRKY120无自激活活性。盐胁迫后,OfWRKY120瞬时过表达植株的超氧阴离子(O-2·)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空载对照,且DAB和NBT染色表现出更深的颜色。本氏烟草中的qRT-PCR结果显示,OfWRKY120显著降低了NbCAT的表达,而显著提高了NbP5CS1、NbP5CS2和NbP5CR的表达。【结论】OfWRKY120过表达增加了盐胁迫下本氏烟草中活性氧(ROS)的含量,导致植物对盐胁迫的敏感性提高。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海鲜菇菌糠发酵效果的影响,并研究其在肉羊瘤胃内降解特性。【方法】以海鲜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0.1%植物乳杆菌、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以及3%糖蜜,以不添加菌剂和糖蜜的处理为对照组。每处理3个重复,室温厌氧发酵45 d后,取样测定其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及发酵品质(pH及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取发酵效果最佳处理的发酵菌糠和菌糠原料进行瘤胃降解试验,测定发酵前后海鲜菇菌糠DM、CP、NDF和ADF不同发酵时间点(4,8,12,24,48及72 h)的瘤胃降解率,并计算降解参数及有效降解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CP含量均升高,NDF含量均降低,其中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处理发酵效果最佳,其CP含量提高了9.69%(P<0.05),NDF、ADF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了9.12%(P<0.05),2.66%和28.71%。各试验组pH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均升高,其中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处理组pH值最低,为3.29,乳酸含量最高(7.84%),较对照组提高了33.11%(P<0.05)。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处理组菌糠DM、CP、NDF和ADF的72 h瘤胃降解率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8.61%,8.58%,14.75%和8.93%(P<0.05),有效降解率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7.66%,11.75%,20.74%和3.39%(P>0.05)。【结论】在海鲜菇菌糠中添加0.1%活菌多复合发酵菌剂+3%糖蜜能明显提高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及其在肉羊瘤胃中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75.
为对大田冬小麦叶片氮素含量(LNC)进行快速、准确及无损监测,通过在江苏省泰州泰兴市、盐城大丰区和南通如皋市布设冬小麦遥感监测大田试验,在获取试验样点冬小麦冠层红光波段反射率(REDref)、近红外波段反射率(NIRref)和计算的十个光谱指数(RVI、NDVI、DVI、SAVI、OSAVI、MSR、RDVI、EVI2、NLI和SVI)基础上,将12个遥感光谱指标与冬小麦LNC进行相关分析,选出与LNC相关性较好的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LNC估测模型, 并利用GF-6/WFV卫星遥感影像对县域冬小麦LNC的空间分布开展监测。结果表明,12个遥感光谱指标与冬小麦LNC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NDVI、RVI、MSR、OSAVI和NLI与冬小麦LNC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65)。将优选的5个遥感光谱指标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LNC估测模型(LNC-BPEM),模型的估测精度r2=0.866,RMSE=0.246%,ARE=12.9%。将冬小麦LNC-BPEM估测模型和GF-6/WFV影像结合对县域冬小麦LNC的空间信息监测,获得了如皋县域冬小麦LNC的空间分布特征,该区域冬小麦LNC范围在0.9%~2.0%(长势正常)的种植面积为29 693.3 hm2,占冬小麦总种植面积的74%。这说明利用GF-6/WFV卫星的多个遥感光谱指标与神经网络结合建模可有效估测县域大田冬小麦叶片氮素含量。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结合来安县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测试数据、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数据、来安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来安县土壤图对来安县2022年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价。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来安县耕地质量评价数据库,完成2022年来安县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来安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在1-9等,2022年耕地质量等级为4.375等,比2021年来安县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028等。2022年来安县耕地质量等级主要分布在3-6等,占来安县耕地面积的80.86%,其中5等地占23.10%,其次为3等地占比20.97%,6等地占比19.08%,4等地占比17.71%。 相似文献
77.
文章依据兴安盟自然概况,论述了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必要性,进行了重点火险区划分,提出工程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78.
冯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127-131
本文在文献综述和个人实践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作了描述,分析了它们的特色和功能,评价了林业和草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9.
[目的]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驱动的生物结皮发育可显著抑制土壤侵蚀,为探明土壤抗侵蚀性能随生物结皮生长发育的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制。[方法] 设置藻结皮、藓结皮和自然演替结皮3个处理,培育176天,系统研究生物结皮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类型差异对黄绵土抗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1)生物结皮盖度、厚度、生物量、叶绿素和粗糙度随生长时间均显著增加,培育初期藓结皮较高,培育末期自然演替结皮反而最高。(2)随生物结皮发育,土壤黏结力呈幂函数增强,较初期增加39.8%~60.3%;质量损失率呈指数函数减小,较初期降低45.6%~57.3%;饱和导水率变化趋势较为复杂,但培育末期均最低(0.08~0.12 mm/min)。(3)土壤黏结力随生物结皮盖度、厚度、叶绿素、生物量和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增长,质量损失率随生物结皮盖度、厚度、叶绿素、生物量和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下降。(4)土壤抗侵蚀综合指数(Cser)可表示为盖度(Cov)、厚度(T)和生物量(B)的幂函数(Cser=0.279 Cov0.194 T0.188 B0.119, R2=0.73, p<0.05)。[结论]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发育可显著提高黄绵土抗侵蚀性能,藓结皮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为探究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群落的改变,解析群落特征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方法] 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控制放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禁牧(CK)下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团聚体特征及二者的关系,揭示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 (1)植物群落物种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LG的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HG的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差异显著,且不同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均以LG最高。(2)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变化趋势与大团聚体含量一致,在0—5, 5—10 cm土层表现为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LG最高、MG最低)。(3)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s均匀度指数(J'')、地上生物量、容重是影响大团聚体含量、MWD和GMD的显著性因子(p<0.05)。[结论] 放牧强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影响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J'')、地上生物量、土壤容重的变化而引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该结果为希拉穆仁草原放牧强度选择及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