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95篇
  免费   2788篇
  国内免费   3112篇
林业   3261篇
农学   1827篇
基础科学   1511篇
  3729篇
综合类   21144篇
农作物   3274篇
水产渔业   1962篇
畜牧兽医   5350篇
园艺   3213篇
植物保护   1524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742篇
  2022年   1805篇
  2021年   1764篇
  2020年   1647篇
  2019年   1549篇
  2018年   1080篇
  2017年   2045篇
  2016年   1173篇
  2015年   1993篇
  2014年   2098篇
  2013年   2634篇
  2012年   3581篇
  2011年   3721篇
  2010年   3299篇
  2009年   3094篇
  2008年   2992篇
  2007年   2811篇
  2006年   2367篇
  2005年   1815篇
  2004年   1144篇
  2003年   715篇
  2002年   751篇
  2001年   740篇
  2000年   622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0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0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茶叶微波固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苹云和福鼎大毫两个品种的一芽二叶为材料,进行微波固样研究,并以蒸青固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固样效果优于蒸青固样;不同茶树品种其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不同微波时间对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总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糖和咖啡碱的影响不明显;对苹云来说,微波时间控制在80s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的保留量最大;福鼎大毫则以微波时间控制在60s时,各生化成分可获得最大保留量。所以,茶叶微波固样时间宜控制在60~80s。  相似文献   
992.
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农业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直接从热带种质选育自交系与温带种质自交系杂交,将温、热带种质的优点结合到杂交一代的西南玉米育种新思路,从Suwan-1群体中成功选育了自交系S37(苏37),构建了"温带种质自交系×热带种质自交系"的杂优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西南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经过研究和发展,又提出将西南玉米育种用种质划分为Reid(瑞德)、Non-Reid(非瑞德)和Tropical(热带)3个类群,其两两组配,可构成"Reid×Non-Reid(浅丘、河谷组配模式)、Reid×Tropical和Non-Reid×Tropical(深丘、山区组配模式)"三角形杂优组配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西南玉米育种中热带种质利用、杂种优势群划分及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3.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个BC1材料均为斑茅的真实杂交后代,崖城01-69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按2n+n方式传递;崖城01-116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2=118 m+4 sm,其染色体传递方式为2n+n;崖城01-134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传递为2n+n。推断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以2n+n的方式传递。  相似文献   
994.
啤饲大麦指的是啤酒大麦、饲料大麦和啤饲兼用大麦,云南省历史上仅种植饲料大麦,其用途主要是发展畜牧业、民间普遍采用饲料大麦籽粒发酵烤白酒(烧酒),但在有的贫困山区饲料大麦还是人们的主粮;随着人们对啤饲大麦许多生物学特性和加工特性的逐步认识,结合种植业调整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云南省啤饲大麦开始向规模化、专用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啤饲大麦在饲用、啤用和白酒酿造等方面的用途不断细化、量化和规范化,农民对发展啤饲大麦的认识也在变化和深化,全省2007年实际种植16.7万hm2,展望"十一五、十二五"的生产前景,云南省啤饲大麦科研生产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全省有望发展到每年种植26.7万~33.3万hm2,成为全国啤饲大麦种植第一大省。  相似文献   
995.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对鄂烟1号不同叶位叶片的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叶位叶片的无机非金属元素中,Cl和P随着叶位的变化,其含量变化波动较小,其中Cl的变化最小,且这两种元素的含量变化与叶位不存在相关性。(2)不同叶位叶片的无机金属元素中,Zn的变化程度最大,K、Mn、Ca以及Mg的含量变化均较小。在无机金属元素中,Zn与叶位呈显著相关性,K、Mn、Ca以及Mg与叶位均呈极显著相关。(3)不同叶位叶片的有机成分含量中,烟碱的含量变化最大,总N和总糖的含量变化程度小。烟碱与叶位呈极显著相关性,总N和总糖则与叶位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淡紫拟青霉E7菌株固体放大发酵因子间的关系以获得大量孢子用于田间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组合,并测定外加碳源、氮源、无机盐和装料方式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粉+甘蔗渣+麸皮+壳聚糖组成的正交2号配方为最佳复合培养基质,分生孢子产量达7.13×109个/g,以发酵液pH+液相发酵终点+温度+初始含水量组成的正交4号配方为优适培养条件,分生孢子产量达8.97×109个/g;该菌株在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中添加0.4%蔗糖、0.2%蛋白胨、0.002%硫酸锰,以双层纱布袋装料按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放大培养,产孢量最高可达到8.22×1010个/g。优化后的E7菌株发酵产孢培养基基质用量少,发酵成本低,适合于固体放大发酵生产淡紫拟青霉孢子。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水分对3个花生品种(鲁花11、鲁花14号、花育16号)农艺性状及耗水特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分处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生的荚果产量均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上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鲁花11号和花育16号在土壤相对含水量70%时荚果产量最大,而鲁花14号的荚果产量在土壤相对含水量60%最大。耗水量与水分生产率呈负相关,鲁花11的抗旱性最强,鲁花14号次之,花育16号最差。就经济效益而言,鲁花14号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时经济效益最佳,而鲁花11和花育16号均在土壤含水量为70%时最佳,因此鲁花11号和花育16号的高产高效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而鲁花14号的为60%左右。  相似文献   
998.
"丰两优一号"系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辽宁粳杂研究中心合作,用广占63S×9311配制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稻,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杂交优势强,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米质优等特点,介绍了该品种在建瓯市种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9.
为指导河南小麦/玉米生产中钾肥的合理施用,于2010-2012年在高、中和低三种土壤供钾水平的试验点,研究了施钾量及施钾技术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上施用钾肥,玉米分别增产4.76%~12.49%、7.56%~16.08%和7.01%~22.61%;小麦分别增产6.87%~13.87%、11.19%~18.57%和18.71%~27.49%。在不同供钾水平土壤上小麦钾肥利用效率均高于玉米,钾肥偏生产力表现为高钾点>中钾点>低钾点,高钾点钾肥当季利用率较高,低钾点的农学效率较高;当施钾量为90、135 kg·hm-2时,小麦和玉米均以钾肥分2次施用效果较好;施钾量为45 kg·hm-2时,玉米以底施较好,小麦以追施较好。低钾和中钾点在施钾量大于45 kg·hm-2时,基本就能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而高钾点则在施钾量大于90 kg·hm-2时土壤钾素才有盈余。综合来看,高、中和低钾点适宜的钾肥用量分别在45、90、135 kg·hm-2左右,以钾肥分2次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基因枪转化的bar基因表达盒在水稻中的重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Southern杂交和引物组合PCR技术研究了基因枪转化的bar基因表达盒(包括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中的重组结构。bar基因表达盒的多个拷贝通过重组连接形成1~3个转基因串联子,彼此邻近整合在受体基因组内一个较大的染色体区域,不同转基因串联子之间由水稻基因组DNA间隔,形成转基因簇。bar基因表达盒形成转基因串联子时,存在头接头、头接尾、尾接尾3种连接方式,通常伴随着bar基因片段的截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