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96篇
  免费   1858篇
  国内免费   2374篇
林业   2303篇
农学   1485篇
基础科学   1277篇
  2839篇
综合类   14180篇
农作物   1943篇
水产渔业   867篇
畜牧兽医   4401篇
园艺   2049篇
植物保护   1184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570篇
  2022年   1306篇
  2021年   1310篇
  2020年   1159篇
  2019年   1193篇
  2018年   791篇
  2017年   1338篇
  2016年   871篇
  2015年   1242篇
  2014年   1364篇
  2013年   1638篇
  2012年   2378篇
  2011年   2421篇
  2010年   2298篇
  2009年   2098篇
  2008年   2214篇
  2007年   1999篇
  2006年   1670篇
  2005年   1292篇
  2004年   809篇
  2003年   528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565篇
  2000年   462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以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Ⅱ-32A、冈46A和宜香1A为材料,试验设剪除穗子部分颖花、整穗颖花保持不变和剪除穗子颖花的上半部分3个处理, 观察它们的柱头活力变化及持续时间.结果显示,剪除部分颖花试验的柱头活力持续时间较长,剪除颖花上半部分试验的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最短,整穗颖花保持不变试验的柱头活力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972.
广东省南昆山观光木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东省南昆山观光木天然次生林中设置了5个1 600 m2的样地,调查了观光木种群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及观光木种群的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观光木种群所在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以樟科、山茶科、壳斗科植物为优势科;观光木种群以Ⅱ级幼苗为主,缺乏Ⅲ级苗,中龄树及成年母株少,是一个衰退种群;其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或弱聚集分布.由于人为干扰活动较频繁,观光木自然种群处于濒危状态.建议采取积极的保育措施,加强对南昆山观光木资源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73.
抽穗开花期高温对水稻剑叶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目的】探明水稻功能叶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及适应机理。【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对两个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系进行高温处理(8:00~17:00,37℃,17:00~8:00,30℃),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热稳定蛋白和膜透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下降,胁迫后恢复期间稍有回升,耐热品系996叶绿素含量高于热敏感品系4628。高温使剑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细胞间CO2浓度上升,与热敏感品系4628相比,耐热品系996在高温胁迫下能保持较高的光合特性;高温使水稻剑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热稳定蛋白含量上升;热敏感品系4628剑叶中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在高温胁迫下增幅大于耐热品系996。【结论】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中能保持较高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以及较低的膜透性和MDA含量,是耐高温品种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74.
本实验提取寒胁迫前后的灰木相思组培苗的水溶性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分析在寒胁迫条件下蛋白质组的变化。利用ImageMaster 5.0软件分析比较,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差异蛋白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通过Mascot软件查询Swiss-Prot等数据库,鉴定得到4个显著差异蛋白点,R7、R15、R20表现为上调表达,R17表现为下调表达。结果表明:在寒胁迫条件下灰木相思组培苗存在明显的蛋白质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975.
在罂粟果实膨大期,对正茬、迎茬、连作2 a、连作4 a处理的叶片光合生理生态参数进行了测定,旨在研究连作对罂粟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罂粟正茬、迎茬、连作2 a处理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连作4 a处理的光合速率变化呈单峰曲线.正茬、迎茬和连作4 a处理的光合速率下降(午休)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而连作2 a处理的光合速率下降(午休)主要原因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正茬处理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迎茬、连作2 a和连作4 a处理的光合速率,分别高出2.71、2.28、2.31μmol/(m2.s).  相似文献   
976.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 were applied to somatic chromosomes preparations of Oryza sativa,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ith labeled probes of C0t-1 DNA and genomic DNA from the cultivated rice. The coverage percentage (%) and size (Mb) of C0t-1 DNA in O. sativa,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47.1 ±0.16, 38.61 ±0.13, 44.38±0.13, and 212.33± 1.21,269.42 ± 0.89, 532.56± 1.68 Mb, respectively. The coverage percentage and size of genomic DNA from O. sativa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91.0, 93.6% and 634, 1 123 Mb, respectively, in which 365 and 591 Mb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from O. sativa genomic DNA, but not from repetitive sequences of O. sativa, and the uncoverage genome size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64 and 78 Mb,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karyotyp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signal bands of C0t-1 DNA in O. sativa,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ly and 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s in Oryza genus were conserved as the functional genes during evolution. The repetitive sequences reduplication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genome enlargement of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and O. officinalis genome enlarged more slowly when compared with O. meyeriana.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formed by reduplication, rearrangement, and gene selective loss dur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977.
以四川盆地遂宁组紫色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崩解破坏过程和颗粒组成特点进行研究,同时研究其坡积物的持水性和抗冲性.结果表明,遂宁组紫色页岩随着崩解过程的进行,大粒径颗粒含量呈迅速减少趋势,而小粒径颗粒含量相对增加,经过4次崩解后,大于5 mm粒径颗粒含量仅为总颗粒含量的14.3%;坡积物饱和含水量随粒径的减少而增大;随粒径增?坡积物失水速度增加,回润能力变弱;同一粒径坡积物随坡度增加,抗冲性降低;不同台位耕作土从坡上至坡下小粒径颗粒含量增多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78.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O原子在Rh(100)表面的吸附,得到了电子特性及各种结构参数,并给出了不同覆盖度下O原子在Rh(100)表面上3个位置吸附后的能量,结果表明,O原子在Rh(100)表面可以发生稳定的吸附,最高吸附能为2.53eV。同时,通过对O原子的态密度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O原子在Rh(100)面上的吸附主要是由于O的2p轨道与基底金属的4d轨道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9.
在昆明(粳稻区,海拔1901 m)、玉溪(籼粳交错区,海拔1636 m)两种生态环境下对11个粳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及其父本农艺性状的变化和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昆明和玉溪之间粳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及其父本株高、穗长和结实率无显著性差异,受环境影响较小,而有效穗、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理论产量均达极显著性差异;在玉溪有效穗、千粒重和理论产量明显高于昆明,而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明显低于昆明。在昆明粳型两系杂交稻组合穗长和千粒重具有负向超亲优势,其余性状为正向超亲优势;在玉溪株高、千粒重和结实率方面存在负向超亲优势,其余性状为正向超亲优势;在两种生态环境下有效穗、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理论产量均为正向超亲优势,而千粒重均为负向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980.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8  
【目的】探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指导下的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方式的产量与产量形成以及相应的稻米品质特性。【结果】在实时氮肥管理(RTNM)模式下,两优培九和汕优63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增产幅度分别达21.12%~57.65%和15.00%~31.18%。在实地氮肥管理(SSNM)模式下,两优培九和汕优63 SSNM处理比不施氮小区增产幅度分别达45.44%~50.71%和28.53%~32.40%。两优培九SPAD阈值分别由34~45的RTNM模式下,当SPAD阈值介于38~41之间时(氮肥用量120~165 kgN•ha-1)可以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汕优63则以SPAD阈值36~39(氮肥用量:120~165 kgN•ha-1)范围内有利于改善米质。SSNM模式下以SPAD施肥阈值为37-39(氮肥用量130 kgN•ha-1)进行氮肥运筹能显著改善两优培九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SSNM模式下汕优63以SPAD阈值为35~37时稻米品质相对较好,同时产量也比较高。【结论】实时实地氮肥管理能较好地协调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关键措施是依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预设SPAD阈值。在本试验条件下,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两优培九以SPAD 38~39、汕优63以SPAD 35~37左右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部分地改善米质,可以作为生产上应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时的推荐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