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7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1349篇
林业   885篇
农学   933篇
基础科学   664篇
  1541篇
综合类   5481篇
农作物   802篇
水产渔业   454篇
畜牧兽医   2160篇
园艺   960篇
植物保护   639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660篇
  2021年   651篇
  2020年   610篇
  2019年   619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576篇
  2016年   457篇
  2015年   656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831篇
  2012年   1101篇
  2011年   1071篇
  2010年   1000篇
  2009年   897篇
  2008年   828篇
  2007年   776篇
  2006年   609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5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家蚕中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家蚕自幼虫期到蛹期发育过程中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情况,鉴定家蚕中肠干细胞的潜在定位。采用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追踪变态和发育时期家蚕中肠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组成变化,结果显示,幼虫经历蜕皮及变态时,中肠形态结构以及中肠上皮细胞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在幼虫每个龄期的盛食期肠壁较薄,眠前期(蜕皮前)明显变厚,至眠期其厚度达到峰值;中肠上皮层存在柱状细胞(CC)、杯状细胞(GC)和再生细胞(RC)3种细胞,3种类型细胞随龄期逐渐增多,其中各龄期柱状细胞持续增多,至眠期达到峰值,靠近基底膜的小细胞在眠前期增多。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和磷酸化组蛋白(Phospho-histone H3,PHH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中肠上皮细胞,尤其是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的小细胞在幼虫各龄眠前期的增殖率最高。同时通过BrdU滞留标记实验在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发现了BrdU滞留阳性信号。研究结果发现家蚕幼虫蜕皮时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的小细胞发生快速增殖,推测这些小细胞中存在着潜在的家蚕中肠干细胞。  相似文献   
22.
采用干酪素法测定栀子花树叶中鞣质含量。结果表明,栀子中鞣质含量在1.001 6-6.009 6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5;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04%,SD为0.012 6%,RSD为2.03%(n=6),此法准确度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植物鞣质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3.
雁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与其羽绒性能密切相关。本试验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方法观察成年雁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胸、腹和背部羽区的毛囊密度、毛囊直径和S/P值的变化进行分析,以及性别因素对毛囊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雁鹅羽毛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均属有髓毛囊,二者独立发生发育并独立分布。鹅的次级毛囊显微形态结构与初级毛囊基本相似,但次级毛囊的羽嵴于羽髓周围呈放射状均匀分布,没有凸出的脊柱状较大嵴突存在。成年雌性雁鹅在其胸、腹、背部羽区的初级和次级毛囊密度均显著高于雄性雁鹅(P<0.05),雁鹅胸、腹部羽区的次级毛囊密度和S/P值均显著高于背部的毛囊密度和S/P值(P<0.05)。次级毛囊直径因性别差异变化较大,雄鹅胸、背部羽区的次级毛囊直径显著大于雌鹅(P<0.05);且雄雌鹅腹部次级毛囊直径均显著小于其背部的次级毛囊直径(P<0.05)。  相似文献   
24.
蒲公英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蒲公英中提取多糖,观察其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影响。3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试验持续10 d,于试验第3天给试验组小鼠灌服制备的蒲公英多糖溶液,对照组小鼠则以生理盐水灌胃。试验结束后脱颈处死小鼠,剖检,取胸腺和脾脏分别称重,并取适当组织制备切片镜检。结果显示,蒲公英多糖能显著提高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改善器官内部组织结构,促进小鼠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5.
为了了解獭兔在不同月龄毛囊和毛密度的变化,选择1~7月龄的獭兔为研究对象,通过活体取样,Sacpic法染色,对不同阶段切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毛密度在1~3月龄处于平台期,无显著变化(P0.05);4~7月龄毛密度处于一个波形变动期,其中通过切片观察5~7月龄为全休止期;4~6月龄为换毛期。本研究摸清了毛密度的变化趋势、变化阶段、各阶段毛囊群特点,为獭兔取皮时间的确定及提高毛密度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6.
根据内蒙古多伦县2000年TM影像和2008年SPOT5影像及地面调查资料,在ArcGIS和ERDAS等软件支持下,获得多伦县2期景观类型数据,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多伦县2000-2008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多伦县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荒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长最快,增长了12.09倍,年变化率为1.51%,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破碎度指数和分维数减小;沙地面积减小最为明显,减小了16107 hm2,占2000年沙地总面积的85.1%,年变化率为0.11%,随着斑块数量的增加破碎度指数呈增加趋势,沙地景观类型重心向西北方向转移21.13 km。草地斑块数呈减少趋势,但是斑块面积增加了36150 hm2,占2000年草地总面积的16.4%。综上所述,表明多伦县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7.
玉米秸秆机械打捆包膜技术可实现青饲料收获(切碎)、打捆以及对成型的饲料进行拉膜包膜,整个工作流程可在田间一次完成。该技术为玉米青饲料提供了一种先进的储藏技术,适合我国大部分畜牧场和奶牛场使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8.
牦牛、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 3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对牦牛SYCP3基因的组织表达,以及SYCP3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YCP3基因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睾丸和附睾组织切片显示,牦牛睾丸组织中可见各级生精细胞,附睾内可见发育良好的精子,而犏牛睾丸组织中无次级精母细胞和更高级生精细胞、附睾内未观测到精子,与人和小鼠SY-CP3基因缺失或表达水平降低出现的表型一致,可以认为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犏牛的雄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送检的20份疑似链球菌病病死猪病料中分离出10株细菌,根据培养特性、染色特点、形态观察及生化试验鉴定为链球菌。对分离到的10株链球菌进行了18种抗革兰阳性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A猪场4个分离菌株对复达欣、多黏菌素、头孢噻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以及阿莫西林表现出明显耐药性;B猪场6个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复达欣、利福平、多黏菌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哌酸、环丙沙星有明显耐药性。动物试验表明10株猪链球菌对小鼠均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30.
苜蓿高效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作为牧草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苜蓿Medicago sativa组织培养工作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开展.从苜蓿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和培养基的选择、细胞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以及基因型的选择4个方面阐述了苜蓿高效再生体系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苜蓿再生体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