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57篇 |
免费 | 613篇 |
国内免费 | 134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85篇 |
农学 | 933篇 |
基础科学 | 664篇 |
1541篇 | |
综合类 | 5481篇 |
农作物 | 802篇 |
水产渔业 | 454篇 |
畜牧兽医 | 2160篇 |
园艺 | 960篇 |
植物保护 | 6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6篇 |
2023年 | 263篇 |
2022年 | 660篇 |
2021年 | 651篇 |
2020年 | 610篇 |
2019年 | 619篇 |
2018年 | 394篇 |
2017年 | 576篇 |
2016年 | 457篇 |
2015年 | 656篇 |
2014年 | 658篇 |
2013年 | 831篇 |
2012年 | 1101篇 |
2011年 | 1071篇 |
2010年 | 1000篇 |
2009年 | 897篇 |
2008年 | 828篇 |
2007年 | 776篇 |
2006年 | 609篇 |
2005年 | 479篇 |
2004年 | 279篇 |
2003年 | 175篇 |
2002年 | 149篇 |
2001年 | 135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家蚕中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家蚕自幼虫期到蛹期发育过程中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情况,鉴定家蚕中肠干细胞的潜在定位。采用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追踪变态和发育时期家蚕中肠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组成变化,结果显示,幼虫经历蜕皮及变态时,中肠形态结构以及中肠上皮细胞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在幼虫每个龄期的盛食期肠壁较薄,眠前期(蜕皮前)明显变厚,至眠期其厚度达到峰值;中肠上皮层存在柱状细胞(CC)、杯状细胞(GC)和再生细胞(RC)3种细胞,3种类型细胞随龄期逐渐增多,其中各龄期柱状细胞持续增多,至眠期达到峰值,靠近基底膜的小细胞在眠前期增多。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和磷酸化组蛋白(Phospho-histone H3,PHH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中肠上皮细胞,尤其是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的小细胞在幼虫各龄眠前期的增殖率最高。同时通过BrdU滞留标记实验在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发现了BrdU滞留阳性信号。研究结果发现家蚕幼虫蜕皮时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的小细胞发生快速增殖,推测这些小细胞中存在着潜在的家蚕中肠干细胞。 相似文献
22.
23.
雁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与其羽绒性能密切相关。本试验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方法观察成年雁鹅羽毛毛囊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胸、腹和背部羽区的毛囊密度、毛囊直径和S/P值的变化进行分析,以及性别因素对毛囊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雁鹅羽毛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均属有髓毛囊,二者独立发生发育并独立分布。鹅的次级毛囊显微形态结构与初级毛囊基本相似,但次级毛囊的羽嵴于羽髓周围呈放射状均匀分布,没有凸出的脊柱状较大嵴突存在。成年雌性雁鹅在其胸、腹、背部羽区的初级和次级毛囊密度均显著高于雄性雁鹅(P<0.05),雁鹅胸、腹部羽区的次级毛囊密度和S/P值均显著高于背部的毛囊密度和S/P值(P<0.05)。次级毛囊直径因性别差异变化较大,雄鹅胸、背部羽区的次级毛囊直径显著大于雌鹅(P<0.05);且雄雌鹅腹部次级毛囊直径均显著小于其背部的次级毛囊直径(P<0.05)。 相似文献
24.
25.
26.
根据内蒙古多伦县2000年TM影像和2008年SPOT5影像及地面调查资料,在ArcGIS和ERDAS等软件支持下,获得多伦县2期景观类型数据,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多伦县2000-2008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多伦县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荒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长最快,增长了12.09倍,年变化率为1.51%,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破碎度指数和分维数减小;沙地面积减小最为明显,减小了16107 hm2,占2000年沙地总面积的85.1%,年变化率为0.11%,随着斑块数量的增加破碎度指数呈增加趋势,沙地景观类型重心向西北方向转移21.13 km。草地斑块数呈减少趋势,但是斑块面积增加了36150 hm2,占2000年草地总面积的16.4%。综上所述,表明多伦县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7.
28.
牦牛、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 3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对牦牛SYCP3基因的组织表达,以及SYCP3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YCP3基因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睾丸和附睾组织切片显示,牦牛睾丸组织中可见各级生精细胞,附睾内可见发育良好的精子,而犏牛睾丸组织中无次级精母细胞和更高级生精细胞、附睾内未观测到精子,与人和小鼠SY-CP3基因缺失或表达水平降低出现的表型一致,可以认为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犏牛的雄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送检的20份疑似链球菌病病死猪病料中分离出10株细菌,根据培养特性、染色特点、形态观察及生化试验鉴定为链球菌。对分离到的10株链球菌进行了18种抗革兰阳性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A猪场4个分离菌株对复达欣、多黏菌素、头孢噻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以及阿莫西林表现出明显耐药性;B猪场6个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复达欣、利福平、多黏菌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哌酸、环丙沙星有明显耐药性。动物试验表明10株猪链球菌对小鼠均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