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31篇
  免费   915篇
  国内免费   1548篇
林业   1053篇
农学   827篇
基础科学   817篇
  1683篇
综合类   8193篇
农作物   1129篇
水产渔业   560篇
畜牧兽医   3199篇
园艺   1395篇
植物保护   838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829篇
  2021年   806篇
  2020年   743篇
  2019年   751篇
  2018年   551篇
  2017年   800篇
  2016年   549篇
  2015年   825篇
  2014年   852篇
  2013年   999篇
  2012年   1438篇
  2011年   1456篇
  2010年   1476篇
  2009年   1351篇
  2008年   1311篇
  2007年   1180篇
  2006年   933篇
  2005年   744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韩彦艳  杜军华  刁治民 《青海草业》2011,20(3):22-28,32
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由于秸秆本身的难降解性和当前处理秸秆的技术水平有限,目前存在秸秆过剩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好秸秆资源是现代农业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农作物秸秆成分及其化学结构,降解秸秆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秸秆的过程,利用微生物处理秸秆的方法,微生物发酵秸秆类饲料的应用效果,微生物发酵农作物秸秆生...  相似文献   
132.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林树种,但其分子标记开发滞后于其他树种。文章利用种(属、科)间扩增法,从来源于黑松、日本柳杉等的21个叶绿体微卫星(SSR)位点中为杉木筛选适合的标记。结果表明:候选标记位点中有10个能够成功扩增,其中2个位点(CJCP1m004和CJCP2m002)具有多态性,其单倍型数量(A)分别为2和6,多样性指数(H)为0.233和0.733。多态性位点的单倍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源于日本柳杉的CJCP2m002在杉木中属高变异位点,其SSR重复单元类型为(AT)n··(T)n,不同于来源物种的重复单元类型(AT)n。筛选得到的叶绿体微卫星(SSR)标记在杉木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用途。  相似文献   
133.
为探明水稻再生水灌溉下的节水减排效果,在国家农业环境大理观测实验站开展了水稻再生水灌溉试验研究.试验设淹水灌溉(Flooding Irrigation,FI)及间歇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Drying,AWD)两种灌溉模式,F1(全生育期清水灌溉+施全部化肥)、F2(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再生水灌溉+施部分化肥)及F3(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再生水灌溉+施部分化肥)3种施肥模式.分析了再生水灌溉下稻田田面水、不同深度地下水氮磷及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浓度变化及其流失负荷量,并研究了稻田的氮磷消纳能力及再生水对清水、肥料替代率.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田面水氮素浓度峰值出现次数多但峰值均较小,氮、磷径流损失负荷量平均值分别为2.65及0.62 kg/hm2,比清水灌溉增加了26%及28.6%.地下水氮、磷浓度整体上呈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趋势,再生水灌溉下氮素淋溶损失比清水灌溉少11%.AWD下氮、磷径流、淋溶负荷较FI均减少,返青期灌再生水在淋溶损失方面与其他再生水灌溉处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稻田对所灌的再生水中氮、磷的消纳能力分别为92%及81%;灌再生水后4~5 d,COD的去除率可达78.2%.采用再生水灌溉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再生水灌溉替代清水效率可达75%左右,FI模式下再生水带入肥量较AWD大,75%水平年氮素替代化肥效率达35.8%,而磷素的带入量和替代率均较小.  相似文献   
134.
龙眼果实低温贮藏性能常规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品种的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监测了低温[(4±0.5)℃]贮藏期间25个常规指标,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果实的贮藏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分别得到了与褐变指数、自溶指数、衰老度和失重率等显著相关的指标公因子组成及其解释指标,并构建了相应的数学预测模型;(2)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贮藏效果的有效评价指标,其中,褐变指数包括失重率、皮电导率、皮果糖和皮还原糖,自溶指数为肉还原糖,失重率包括肉还原糖和皮蔗糖,衰老度包括皮果糖、皮电导率和失重率; (3)6个品种中,石硖贮藏性能最好,其次为储良、立冬本、水眼、东壁,后壁埔最差,评价指标中,皮电导率作用最大,其次是失重率、皮果糖和皮还原糖,肉还原糖作用最小; (4)本研究得到的4个预测模型中,除自溶指数外,其它3个均具有较好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5.
在排放试验中,转毂通过功率吸收单元对车辆驱动轮施加阻力来模拟道路行驶阻力,施加阻力大小的设置直接影响到车辆发动机负荷,而负荷的大小则会影响到排放结果以及OBD(车载诊断)相关模块的诊断。主要介绍了两种常用的转毂加载方法(单点法阻力加载和滑行法阻力加载),以及UAES(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排放室采用滑行法阻力设置转毂加载参数的流程,以期为排放和诊断结果的失效分析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6.
为保持树势,增加桑树产叶量,同时为减少采叶用工量,减轻劳动强度,采取春蚕期重剪梢,夏蚕期截条收获,中秋蚕改春出扦为秋出扦,实行全年条桑收获法。试验结果表明,晋南蚕区单位面积产叶量增产19.2%~21.1%,晋东南蚕区增产14.4%~15.4%,采叶功效提高了40.5%。  相似文献   
137.
为从宏观层面探索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道路,使我国茶园机械化早日走出步履维艰的发展困境,深入分析了我国茶园机械当前的应用推广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最近研究进展。通过对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现状的深层次分析,发现除技术原因外,茶园分布广而散,地理地形复杂,是阻碍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分形而治"的机械化作业模式与理论,从根源上肃清我国茶园机械化盲目发展的局面,促使其从此迈入健康的发展道路,对加快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研究不同移栽日期、密度处理下丹参根干重变化规律,为丹参大田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田栽培丹参为研究对象,设移栽日期T1(冬栽,2009年11月26日移栽)、T2(春栽Ⅰ,2010年3月9日移栽)、T3(春栽Ⅱ,2010年3月27日移栽)和密度(株距×行距)D1(20cm×25cm)、D2(25cm×25cm)、D3(25cm×30cm)共9个处理,通过定期采集样品测定丹参根干重变化曲线,以归一化的生长度日用曲线拟合软件对其进行拟合。[结果]丹参根干重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曲线分析表明丹参根生长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3个时期。[结论]丹参移栽后生长度日在1900~2200℃·d之间即9月份根干重进入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139.
根据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22个代表站1960—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各相关气象因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12℃日数大部地区呈弱增加趋势,降雨量和雨日呈减少趋势,中部以南地区的日照条件向降低小麦抗病能力的方向转化;贴近度分析表明,塘沽一天津一保定以南地区秋季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候条件是最适宜或适宜小麦赤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0.
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是地方鸡遗传资源活体保种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全基因组CpG岛(CpG island,CGI)区DNA甲基化在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中的作用。分别从狼山鸡高近交组和低近交组中各选取健康母鸡3只,即试验分2个组,每组3个重复,然后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技术,检测分析两组个体性腺轴组织(包括卵巢和下丘脑)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差异,筛选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并对CpG岛区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狼山鸡高近交组和低近交组比较,其卵巢和下丘脑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低近交组间差异甲基化区域检测发现,下丘脑和卵巢中分别检测到5 948和4 593个差异甲基化区域,其中1 798和995个差异甲基化区域位于基因组CpG岛区,分别注释到1 020和552个基因;下丘脑中,这些CpG岛区差异甲基化基因显著富集在信号转导、神经系统发育、生殖系统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调控等繁殖相关的GO条目,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乙型肝炎、脂肪酸代谢、胰岛素信号通路等19条KEGG信号通路(P<0.05);卵巢中,CpG岛区差异甲基化基因显著富集于12条信号通路(P<0.05),包括慢性骨髓白血病、流感A、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粘着连接等,一些与卵子发育和性激素分泌相关的信号通路也被富集到,如黄体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GnRH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其中包含CDC27、ADCY8、AKT3等1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因此,本研究在狼山鸡高、低近交组间检测到了大量差异甲基化区域,并发现大量差异甲基化基因与繁殖性状相关,推测这些基因CpG岛区DNA甲基化可能在狼山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鸡繁殖性能近交衰退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物种资源保护和家禽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