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70篇 |
免费 | 1551篇 |
国内免费 | 106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08篇 |
农学 | 687篇 |
基础科学 | 703篇 |
1452篇 | |
综合类 | 6701篇 |
农作物 | 921篇 |
水产渔业 | 485篇 |
畜牧兽医 | 2624篇 |
园艺 | 1105篇 |
植物保护 | 6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325篇 |
2023年 | 317篇 |
2022年 | 720篇 |
2021年 | 671篇 |
2020年 | 624篇 |
2019年 | 619篇 |
2018年 | 446篇 |
2017年 | 639篇 |
2016年 | 446篇 |
2015年 | 659篇 |
2014年 | 711篇 |
2013年 | 808篇 |
2012年 | 1158篇 |
2011年 | 1134篇 |
2010年 | 1175篇 |
2009年 | 1095篇 |
2008年 | 1035篇 |
2007年 | 927篇 |
2006年 | 741篇 |
2005年 | 591篇 |
2004年 | 344篇 |
2003年 | 216篇 |
2002年 | 254篇 |
2001年 | 256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7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对8份新选育早熟玉米自交系不同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的分析.[方法]试验设计采用NC Ⅱ遗传交配设计,数据处理采用DPS3.0软件进行.[结果]杂交组合间的单株产量、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秃尖和生育期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JL02、新自3113、武314、98-174、OS87-24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新自4211×武314、JL02×武314、HD103×OS87-24、新自3113×OS87-24、新自3113×OS135-88、JL02×98-174的单株产量的配合力总效应值较高,是表现比较优良的组合.单株产量、生育期、穗行数、行粒数和秃尖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应该在早代选择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JL02、新自3113、武314、98-174、OS87-24是比较优良的自交系,可以作为亲本直接利用.HD103、新自4211、OS135-88可用于改良自交系,或者做针对性改良后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92.
乳源降血压七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乳源抗高血压七肽,为大规模生产抗高血压肽奠定基础。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人工合成了具有较高活性的抗高血压七肽串联基因序列。将串联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9上,并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PCR检测获得2株重组菌株。重组菌经甲醇诱导,表达的分泌蛋白经胰蛋白酶酶解,测定酶解产物抑制ACE酶活性。结果表明,表达蛋白的胰蛋白酶酶解产物抑制ACE酶活性达到65.12%。IC50值为0.0203 mg.mL-1。研究成功合成了串联的13拷贝抗血压七肽基因,并实现了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表达蛋白的胰蛋白酶酶解产物具有抗高血压肽活性。 相似文献
993.
甘蔗螟虫是现阶段甘蔗种植过程中最主要的害虫,为了探究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等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采用玻片浸渍法和沟施法测定3种药剂对甘蔗螟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种颗粒剂对螟虫都有很好的活性,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对条螟的LC50值分别为0.3239、0.2003、0.1056 μg/m L,对照药剂克百威的LC50值为0.1477 μg/m L,噻虫胺对甘蔗条螟的生物活性高于克百威。2年2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5 d,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呋喃丹,噻虫胺的防治效果好于吡虫啉和噻虫嗪,噻虫嗪略好于吡虫啉,防治效果与施用剂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筛选与马铃薯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挖掘候选基因,为高产马铃薯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以251份马铃薯核心种质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马铃薯主产区4个试验点共8个环境下对其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进行表型鉴定;提取251份马铃薯种质的DNA,并采用高通量IlluminaHiSeqTM对DNA进行测序及处理,获得高质量SNP标记,在此基础上,结合表型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对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所在区域的候选基因通过NR、Swiss-port、KEGG、GO等4个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结果】2018-2019年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下,251份马铃薯种质间主茎数与单株结薯数有广泛的表型变异。共获得1 209 969个高质量SNP位点,其中与主茎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有7个,共挖掘到19个候选基因,其中在3个以上环境重叠的候选基因有9个,其可能编码半乳糖醛酸转移酶、转录因子MYB、赤霉素3-β-双加氧酶及细胞色素P450;与单株结薯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有13个,共挖掘到33个候选基因,去掉2年间重叠的4个候选基因,实际共关联到29个候选基因,其中在3个以上环境下重叠的候选基因有11个,其可能编码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生长素响应因子IAA13、转录因子WRKY、bHLH113及MADS-box。【结论】在2年8个环境下共鉴定出20个与马铃薯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显著相关的SNP位点,挖掘到48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95.
长肢秀体溞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的生物操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和开放生态系统中研究了长肢秀体溞(D 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F ischer)对斜生栅藻(Scem edesmus obliquusTurp)、铜绿微囊藻(M icrocystis aeruginosa)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Ch ick)的牧食力和对水体中浮游动物和藻类数量、生物量、群落结构及水体中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类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长肢秀体溞的摄食速度随藻类生物量增加而增加,藻类生物量超过一定值(即饱和值)时,摄食速度随之下降。长肢秀体溞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对铜绿微囊藻的选择性较差。水泥池中每升水放养长肢秀体溞600个以上,即可对水体中浮游动物和藻类的数量、生物量、群落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降低水体中总氮、总磷和CODMn的浓度,增加水体透明。7月份之前,可以利用放养长肢秀体溞的方法来控制水体中藻类。 相似文献
996.
为明确敌敌畏及1株高效降解菌(类球红细菌)对草莓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非培养研究方法(PLFA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敌敌畏处理第1天PLFA含量显著下降,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第3天PLFA含量显著上升,高于对照与其他处理;第7天PLFA含量与处理当天(0 d)无显著差异.喷敌敌畏加类球红细菌处理,第1天和第3天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第7天PLFA含量与处理当天(0 d)无显著差异.PLFA含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喷敌敌畏处理与喷敌敌畏后再喷类球红细菌、喷水处理及对照之间均相距较远.敌敌畏对草莓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类球红细菌通过降解作用改变敌敌畏的浓度而影响叶际微生物PLFA含量,高浓度的敌敌畏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使PLFA含量显著降低,而低浓度敌敌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使PLFA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97.
998.
从内蒙古不同地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5 个蒙古奶酪样品,利用顶空吹扫捕集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构建风味强度评价模型,综合感官评分对蒙古奶酪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蒙古奶酪中共鉴定出86 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有24 种为主要挥发性物质;利用PCA建立风味强度评价模型(F=0.353 51F1+0.280 46F2+0.198 46F3+0.167 56F4),模型结果显示,PC1~PC4的累计贡献率为100.000%,包含辛酸乙酯、正己醇、癸酸乙酯、正癸酸、乙酸、乙醛等物质,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原始数据信息;此外,5 种蒙古奶酪样品的感官评价结果与风味强度评价模型得分有较好一致性,说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对蒙古奶酪进行风味评价,为蒙古奶酪风味评价提供一种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9.
Two winter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 cultivars, large-spike type Yumai66 amd small-spike type Yumai49,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ctivities of enzymes involved in starch synthesis in the kernel during grain filling. Starch accumulated faster in the kernel of Yumai49 than Yumai66 up to 25 d after anthesis,thereafter starch accumulated faster in the kernel of Yumai66. Starch accumulation in Yumai66 peaked at 20 -25 d after anthesis, while in Yumai49 starch accumulation peaked at 15 -20 d after anthesis and 25 -30 d after anthesis. The first peak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Sucrose content and sucrose synthase activity peaked at 20 and 15 d after anthesis in Yumai66 and Yumai49, respectively. The sucrose content and sucrose synthase activity in Yumai66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Yunai49 during grain filling.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and starch branching enzyme activity in the kernel of Yumai66 peaked at 20 d after anthesis,while soluble starch synthase activity peaked at 10 and 20 d after anthesis. The second peak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相似文献
1000.
油桃裂果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华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油桃裂果与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超氧物自由基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着色期,果实内的超氧物自由基积累,SOD活性因受抑制而下降,MDA含量上升,细胞膜受伤害而透性增大,此时为裂果最严重时期;随后裂果率下降,SOD活性上升,MDA含量下降,膜透性降低,细胞逐渐修复;在接近采收时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再次上升。这除和成熟有关外还与因降雨、灌溉等引起的裂果有关。果实发育过程中SOD活性与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呈负相关,SOD活性高的果实不易裂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