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25篇 |
免费 | 1830篇 |
国内免费 | 138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33篇 |
农学 | 749篇 |
基础科学 | 888篇 |
1800篇 | |
综合类 | 8349篇 |
农作物 | 1158篇 |
水产渔业 | 588篇 |
畜牧兽医 | 3293篇 |
园艺 | 1412篇 |
植物保护 | 8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398篇 |
2023年 | 413篇 |
2022年 | 889篇 |
2021年 | 837篇 |
2020年 | 785篇 |
2019年 | 776篇 |
2018年 | 562篇 |
2017年 | 811篇 |
2016年 | 559篇 |
2015年 | 832篇 |
2014年 | 873篇 |
2013年 | 1013篇 |
2012年 | 1449篇 |
2011年 | 1434篇 |
2010年 | 1459篇 |
2009年 | 1324篇 |
2008年 | 1289篇 |
2007年 | 1150篇 |
2006年 | 910篇 |
2005年 | 726篇 |
2004年 | 422篇 |
2003年 | 266篇 |
2002年 | 307篇 |
2001年 | 300篇 |
2000年 | 219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8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18只 7日龄雏鹅 ,随机分成对照和试验两组。饲以大麦 (占 45 % )基础日粮 ,试验组添加 0 .1%的Biokyowa粗酶制剂。实验期为 7~ 2 1日龄 ,2 1日龄屠宰 ,测定小肠食糜中的粘度和pH值。结果显示 :对照组雏鹅小肠各段食糜粘度依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次序向后逐渐显著增加 (P <0 .0 1) ,十二指肠食糜的粘度较空肠和回肠食糜分别低 17.6 1%(P <0 .0 1)和 37.15 % (P <0 .0 1) ,而十二指肠食糜pH值则较空肠和回肠分别低 0 .75 % (P >0 .0 5 )和 5 .92 % (P >0 .0 5 )。试验组各段小肠食糜上清的粘度变化趋势与对照一致 ,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食糜的粘度较对照组分别低 17.6 1%(P <0 .0 1)、37.15 % (P <0 .0 1)和 5 9.46 % (P <0 .0 1) ;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食糜的pH值与较对照组分别低 4.2 1%、4.18%和 3 .79%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以上结果表明 :酶制剂通过解除饲料中β -葡聚糖等抗营养因子对消化的负面作用 ,改变了小肠食糜中理化特性 ,从而影响其化学性消化和吸收 ,提高了机体饲料的转化效率 ,有利于雏鹅的生长。 相似文献
53.
通过不同程度的遮光处理来研究基质育苗移栽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缓苗期内不同遮光处理对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影响较大,缓苗期过后4个处理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各个处理间存在一定差异;SOD酶和POD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然后趋于稳定,不遮光处理2种酶活性要高于遮光处理;缓苗期过后,遮光处理的单株叶面积、鲜物质质量、干物质质量、株高均高于对照,本试验中以遮光2层效果最好。说明一定程度的苗期遮阴可以缓解基质育苗移栽棉花所处的相对逆境,有利于棉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4.
55.
56.
57.
分析了影响江苏省油菜籽生产成本的驱动因素,对目前江苏省油菜籽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归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个影响因素与单位产量的偏相关关系;运用CD生产函数对油菜籽的投入产出进行了回归分析,进而提出了提高江苏省油菜籽生产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8.
中药材四季青(Ilicis Chinensis Folium)的基原植物冬青(Ilex chinensis)是重要的园林观赏物种。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鉴定四季青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本研究以冬青、铁冬青(Ilex rotunda)、秤星树(Ilex asprella)、枸骨(Ilex cornuta)和女贞(Ligustrum lucium)等37份植物样本为实验材料,提取全基因组DNA,扩增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利用Codon Code Aligner 4.2.7进行序列拼接,获得高质量ITS2序列。同时从Gen Bank中获得28条冬青的同属近缘种以及混伪品女贞、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ensis)的ITS2序列。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注释5.8S和28S,获得完整的ITS2区域,进而应用MEGA6.0(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进行冬青种间和种内序列分析,计算种内种间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ing tree,NJ tree)。结果表明,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清晰明亮的均一条带,说明利用通用的ITS2引物可以成功扩增到用于测序的PCR产物。通过PCR产物测序、数据处理和序列分析可知,冬青种内ITS2长度经过比对后为239 bp,全部样品的种间ITS2比对后长度为269 bp。冬青种内有4个变异位点以及6个单倍型,种间有143个变异位点,远远多于其种内变异位点。MEGA6.0分析结果表明,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0.094)大于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0.013)。邻接树显示,女贞和四川山矾分别以100%的自展支持率分别聚类,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冬青属物种聚为一大支。冬青在冬青属下可以单独聚为一支,可以进行区分。冬青属其他物种以同一亚属聚为一支。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ITS2可以应用于冬青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的鉴定,同时对于准确鉴定冬青属物种亦有巨大潜力,可为冬青属植物在临床上的用药安全和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麦秸还田与氮肥互作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麦秸还田和施氮量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设置麦秸还田(T0:麦秸不还田;T1:麦秸全量还田)和施氮量(N1:施纯氮225 kg·hm-2;N2:施纯氮300 kg·hm-2;N3:施纯氮375 kg·hm-2)二因素试验,裂区设计,秸秆处理为主区,研究稻穗不同部位枝梗与颖花形成规律。【结果】麦秸还田提高大穗型杂交粳稻籽粒产量,但不显著;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显著,表现为N2>N3>N1。大穗型杂交粳稻不同部位枝梗与颖花形成特性因着生部位不同而异。麦秸还田与施氮量对枝梗与颖花形成有显著影响,与T0相比,T1处理显著降低了总枝梗与颖花分化数,但同时显著减少了退化数,且退化数的降幅大于分化数,导致现存数比T0显著增加;麦秸还田对一次枝梗的形成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二次枝梗与颖花的形成。3种氮肥水平下,N2处理的总枝梗数、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最高,而退化数率最低,且对一、二次枝梗与颖花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麦秸还田与施氮量存在互作效应,T0N2处理下枝梗和颖花的分化数最高,但T1N2处理下的枝梗和颖花的退化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现存数最高;麦秸还田和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上部一、二次枝梗与颖花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显著影响了中、下部枝梗与颖花形成,特别是下部二次颖花的分化与退化对总颖花数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枝梗及颖花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一、二次枝梗与颖花现存数与产量及每穗总粒数均达极显著正相关; 枝梗与颖花的分化数和现存数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与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大穗型杂交粳稻稻穗不同部位枝梗和颖花形成规律有差异;麦秸还田和施氮量对枝梗和颖花形成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因稻穗部位不同而异,中下部和二次枝梗受影响较大;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存在互作效应,麦秸全量还田和适宜的氮肥水平有利于枝梗和颖花的形成。 相似文献
60.
以宁薯4号马铃薯为观测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利用CIRAS-1型光合测定仪观测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光合有效辐射、气温、CO2摩尔分数等变化,研究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其他微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水汽浓度均呈"S"曲线关系,与气孔导度、气温、大气CO2摩尔分数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叶室内外CO2摩尔分数差呈线性关系,与叶室内外水汽浓度差呈乘幂关系。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微环境因子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相关环境因子推测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