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4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0篇
  20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黄军凯  张国珍 《植物保护》2014,40(4):107-111
为了促进草莓炭疽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快速、大量地产生分生孢子,本研究在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酵母提取物,并结合涂断气生菌丝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处理对草莓炭疽病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在PDA培养基中添加0.1%酵母提取物最适合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theobromicola)的产孢。将培养3 d菌落上的气生菌丝涂断,2 d后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因此,PDA培养基中添加0.1%酵母提取物,结合菌丝涂断的方法,可显著提高草莓炭疽病菌的产孢量。该方法所用营养成分简单,用时短,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82.
采用134对SSR引物对11个云南粳稻和10个韩国粳稻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12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37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2-7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3个,SSR多态信息量(PIC)分布范围为0.091-0.807,平均为0.466。韩国粳稻比云南粳稻反映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0个韩国粳稻有96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273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平均为2.84个,SSR多态信息量(PIC)分布范围为0.180-0.780,平均为0.482,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6-0.93,平均为0.79;11个云南粳稻有9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到235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2-5个等位基因,平均为2.53个,SSR多态信息量(PIC)分布范围为0.165-0.744,平均为0.406,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73-0.98,平均为0.85。聚类分析表明,云南和韩国粳稻的遗传差异较大,在今后的云南粳稻品种选育中,利用韩国粳稻拓展云南粳稻的遗传基础和改善稻米品质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3.
天香3号是用金山黄瓜(V05A0115)和黄瓜(V05A1412)为亲本杂交育成的杂交新品种。2013 — 2014年参加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前期平均折合产量25 101.9 kg/hm2,较对照品种白地黄瓜增产20.5%;总平均折合产量73 694.3 kg/hm2,较对照品种白地黄瓜增产20.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 g/kg,维生素C含量7.3 g/100 g,可溶性糖含量29 g/kg,干物质含量57.4 g/kg。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均表现为抗病。该品种是春季早熟品种,生长势强,回头瓜多,瓜条商品性好,口感香脆,品质好,单瓜重120 g左右。适宜在春秋保护地或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84.
为系统地研究流苏树的分类、形态特征和解剖特征,对华北地区14个主要类型的流苏树的形态特征和叶片及叶柄的解剖学特征进行分析。形态比较结果表明:14个不同类型的流苏树在外观形态有显著差异,其树冠、枝姿、树皮性状和叶形等形态特征都有显著不同,反映类型间可能存在遗传分化;解剖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1)14个类型流苏树叶片均为异面叶,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均为1层,排列紧密,叶片和叶柄表面均覆有毛被和角质层;2)叶片和叶柄横切面结构有差异,叶柄中部横切面形状均为近半圆形,但维管束轮廓有近半圆形、半圆形和近圆形3种形状;3)维管束类型均为近周韧,但每个类型的维管束数目和大小都不尽相同。并根据筛选出的19个解剖特征数据对14个类型流苏树的分化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综合比较形态和解剖特征可以发现在各类型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为流苏树的类型鉴定及植株选优提供依据,在株型定向培育和资源鉴定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土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其利用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种类和强度。泊江海子流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脆弱,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近十几年严重退化。本文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提取了研究区1990—2015年间的6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总体变化显著。空间变化上呈东西部及中北部耕地增加、南部未利用地减少的主要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及转换特征不一。草地整体处于动态转换平衡状态,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0%。耕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呈增加和减少的趋势,变化面积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6.05%和7.62%,其各自的主要来源或去向均为草地。水域面积减少了总面积的1.45%,主要转出去向为滩地。1995—2000年是土地利用转换最为频繁的时段,2005—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呈动态不平衡状态的表现最为突出。研究期内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受降雨减少、气温升高等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综合驱动影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限制种植高耗水树种及作物,减少河流上游汇水区耕地等,是保障研究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6.
以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6个具有速生优势的白桦种源为研究对象,选择天然次生林白桦种源为对照,通过传统的制浆造纸研究方法,分析了各速生白桦种源之间以及速生种源与对照种源在化学组分上的差异,并就这种差异对不同种源白桦制浆及成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速生种源与天然种源白桦各化学组分相比,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基本无差别;木素质量分数稍低,但差别不大;多戊糖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天然种源白桦,有利于改善制浆得率。各速生种源中,六盘山、帽儿山组速生白桦种源较其它种源具有更好的制浆优势。  相似文献   
87.
水杨肟酸对致病疫霉生长及其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离体条件下水杨肟酸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添加水杨肟酸对致病疫霉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肟酸在低浓度时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其浓度升高,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10μg/m L时,水杨肟酸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小于10%,50μg/m L时,其平均抑制率大于70%。与单用嘧菌酯的处理相比,嘧菌酯中添加10μg/m L的水杨肟酸时,致病疫霉对嘧菌酯的敏感性不受水杨肟酸的影响,其抑制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8和0.10μg/m L,抑制孢子囊萌发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65和0.67μg/m L;同时,添加10μg/m L的水杨肟酸对孢子囊产量、游动孢子释放以及休止孢萌发均无显著影响;但嘧菌酯中添加50μg/m L的水杨肟酸时,除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外,对其他各生长阶段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离体条件下测定致病疫霉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时,可不必添加水杨肟酸。  相似文献   
88.
黄河流域兰州段环境容量对城市工业规划布局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水资源和水污染情况,通过运用二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出了黄河兰州段每个断面水环境容量,再通过对造成污染的工业源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剩余环境容量对兰州市的工业布局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建立流域工业发展调控体系,为从源头主动控制污染提供具体措施,从而达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9.
双峰驼血清蛋白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双峰驼(Camelidaebactrianus),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的荒漠、半荒漠地带,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能利用其它家畜所不能利用的荒漠草场为人们提供绒、毛、肉、乳产品和役力,是我国重要的畜种资源之一。本研究对双峰驼血清蛋白质进行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90.
多糖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成分。多糖难以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需经肠道菌群降解后被吸收并产生活性,反过来,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屏障,增加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发挥其益生元作用,维持人体健康或有助疾病治疗。本文将关注多糖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为多糖的益生元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