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8篇
  免费   683篇
  国内免费   1660篇
林业   1609篇
农学   2409篇
基础科学   1204篇
  2260篇
综合类   4246篇
农作物   896篇
水产渔业   467篇
畜牧兽医   1973篇
园艺   487篇
植物保护   94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499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486篇
  2016年   511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711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915篇
  2010年   850篇
  2009年   785篇
  2008年   736篇
  2007年   811篇
  2006年   726篇
  2005年   718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419篇
  2002年   490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387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报道了通过微分干涉衬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所观察到的菜豆锈菌的侵入和扩展过程。菜豆锈菌夏孢子萌发多产生1个芽管,偶尔也产生双芽管。芽管以气孔侵入为主,也可从表皮直接侵入。侵入前形成或不形成明显的附着胞。气孔侵入的芽管首先在气孔腔内形成气孔下囊,再进一步分化出圆形的膨大体,由膨大体产生1~2支初生菌丝。初生菌丝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进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初生侵染菌丝在产生吸器母细胞的部位的后部产生分枝,形成次生侵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蔓延。  相似文献   
52.
土壤空间变异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8  
阐述了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定量研究土壤空间变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国内外土壤空间变异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土壤空间变异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3.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Ⅳ)—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赤眼蜂性控行为研究的基础上〔3〕,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种赤眼蜂在同一种寄主不同分布以及同一蜂种(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种寄主上的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赤眼蜂具有根据寄主卵体积大小分配及调整其子代数量和子代性别的能力,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具有明显不同的子代数量安排策略和子代性安排策略。在同一种寄主卵上,不同种的赤眼蜂对子代性分配的安排存在着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在米蛾卵上,松毛虫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一产卵序产出,稻螟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二产卵序产出,拟澳洲赤眼蜂产第一雄卵的位置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前三卵序。松毛虫赤眼蜂大约每产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大约每产5.33和3.37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见表2).寄主卵的体积不同,雌蜂在不同寄主上所分配的子代数量也明显不同。松毛虫赤眼蜂在每粒米蛾卵上只安排1粒蜂卵;在每粒马尾松毛虫卵上平均安排18.64粒蜂卵;在每粒“人造卵”上平均安排33.15粒,在柞蚕卵上平均安排77.43粒蜂卵(见表3)。随着寄主卵体积的增大,雌蜂产第一雄卵的时间后移,在松毛虫卵上,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在产下第一粒雄卵后,大约以每产1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在柞蚕卵上,大约每隔15粒雌卵产1粒雄卵;在“人造卵”上,产雄卵的间隔大约为9粒雌卵。  相似文献   
54.
灰黄青霉CF3对马铃薯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性及其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CF3对马铃薯土传病害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硫色镰刀菌F.sulphureum及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拮抗性及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甜瓜种子发芽法分别研究了CF3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作用、对立枯丝核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及其发酵液的促生作用,并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CF3孢子粉对马铃薯植株的促生作用及对抗逆性的影响.CF3发酵滤液对4株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达53%~72.1%,对立枯丝核菌微菌核的抑制率达36.8%~100%,并显著促进甜瓜种子胚根、胚轴生长.灰黄青霉孢子粉拌土和包衣接种均能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并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其中,拌土接种使马铃薯地上植株鲜重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38.3%和9%,丙二醛含量降低28.8%.研究表明灰黄青霉CF3对连作马铃薯常见土传真菌病害有较强的生防潜力,对马铃薯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55.
水稻矮缩病毒对黑尾叶蝉卵巢发育与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传植物病毒须依靠媒介昆虫进行传播和扩散,而植物病毒在媒介昆虫体内的复制和转运会对昆虫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Sinisterra等[1]报道称媒介昆虫携带病毒后寿命缩短、产卵量下降.  相似文献   
56.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气传叶部病害。不断发掘和利用新抗源是持续控制条锈病流行危害的重要基础研究工作。‘老白麦’是我国小麦农家品种,对我国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和致病类型均表现为高抗水平。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分析方法,对‘老白麦’及其与感病品种‘Taichung 29’的杂交后代在成株期和苗期分别接种CYR32号小种和CYR33号小种,进行抗条锈性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老白麦’对CYR33号小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近免疫,其全生育期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2号小种在成株期表现近免疫,苗期表现高感,成株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属细胞核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老白麦’至少含有2对显性抗病基因,分别控制‘老白麦’对CYR33号小种的全生育期抗性和对CYR32号小种的成株抗性。基因推导分析认为‘老白麦’对CYR33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可能为未知新基因。建议在抗病育种中加以有效合理利用,促进小麦品种中抗病基因多样化布局。  相似文献   
57.
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适生区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CLIMEX的气候相似系数法,对入侵害虫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有18个省区45个市、县(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大体分布于18.14°N~36.00°N,98.30°E~121.36°E范围内,这些地区也是刺桐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58.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戊唑醇(tebuconazole,TEB)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应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TEB-MIP/F-CNTs/GCE)。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和交流阻抗法(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对新型传感器进行了表征,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考察了新型传感器对戊唑醇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戊唑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一定特异性;传感器表观表面积比裸电极显著提高;新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印迹效果,相较于其他结构类似的三唑类化合物(如苯醚甲环唑),TEB-MIP/F-CNTs/GCE对戊唑醇表现出高效的识别能力,具有专一性和强选择性,且在C_(TEB)≤2.0×10~(-6)mol/L范围内传感器峰电流与C_(TEB)存在定量关系;数据模拟分析得到传感器的电学阻抗谱等效电路模型为R_1(CPE_1(R_2(CPE_2(R_3)))),计算各电极/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中各元件参数,证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传感器检测戊唑醇的传感机理。该研究结果可为三唑类农药残留仿生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9.
60.
采用人工腐解方法研究了人参根系腐解物对3种十字花科作物小白菜、油菜和萝卜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人参根系腐解物对小白菜和油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降低了α-淀粉酶的活性;对小白菜和油菜幼苗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对萝卜种子的萌发和o-淀粉酶活性表现为中、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对其下胚轴和鲜重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