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32篇
  免费   1884篇
  国内免费   3096篇
林业   1943篇
农学   1770篇
基础科学   1439篇
  2980篇
综合类   14511篇
农作物   2242篇
水产渔业   1093篇
畜牧兽医   5264篇
园艺   2313篇
植物保护   1457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663篇
  2022年   1542篇
  2021年   1456篇
  2020年   1343篇
  2019年   1360篇
  2018年   978篇
  2017年   1421篇
  2016年   1017篇
  2015年   1561篇
  2014年   1620篇
  2013年   1901篇
  2012年   2645篇
  2011年   2653篇
  2010年   2508篇
  2009年   2280篇
  2008年   2234篇
  2007年   2015篇
  2006年   1594篇
  2005年   1247篇
  2004年   791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盆栽试验,以小麦、黑麦、苏丹草,鼠尾草、罗勒和油菜等六种植物为填闲作物,以夏季休闲为对照,研究不同夏季填闲作物对黄瓜根区土壤酶活性和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夏季填闲作物影响连作黄瓜根区土壤EC值、有机质含量、速效氮、磷、钾含量、土壤酶活性。其中填闲小麦处理对土壤EC值有显著降低作用;苏丹草、油菜和黑麦处理对土壤碱解氮含量具有显著降低作用;各填闲处理均能提升土壤速效磷含量,其中黑麦处理的作用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苏丹草和油菜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苏丹草、黑麦和小麦处理的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油菜处理的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除油菜外,各个填闲处理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在提高连作黄瓜土壤的酶活性方面,各处理作用效果依次为苏丹草、黑麦、小麦、罗勒、鼠尾草、油菜。在降低养分富集、改善土壤化学性状方面,依次为油菜、苏丹草、黑麦、小麦、罗勒、鼠尾草。  相似文献   
992.
对随机选取的长沙市9个幼儿园的植物景观进行了实地调查,统计了所调查幼儿园的植物种类,结合相关植物造景的理论,指出现存的主要问题是景观设计未以幼儿为本,不能满足儿童需求;植物景观趋同化,缺乏地方个性特色;植物配置结构单一,景观层次不够丰富。基于此,提出幼儿园植物景观设计应从幼儿角度出发,增加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并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  相似文献   
993.
以单人电动采茶机为机具,研究了不同采摘时期下春茶的机采效果。结果表明,当茶树冠面以上标准芽叶比例接近70%时进行机采,单人电动采茶机的效果较好,其标准芽叶比例可达37.49%,其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两个处理高3.24~8.36 kg/667m2,其机采鲜叶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55%、20.76%,品质较好,符合名优茶的制作标准,是最适合进行名优茶分级的原料;当树冠面标准芽叶比例接近55%时进行机采,其原料的比例组成与品质则较符合大宗茶的制作标准。  相似文献   
994.
基于SCS-CN和GIS的潜在集雨工程位置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采用SCS-CN水文模型计算流域地表径流量;应用R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GIS软件平台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地表径流量及数字高程等空间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和坡面集水蓄水工程建设一般的选址要求,构建集雨工程位置选择的约束集;结合空间信息和属性数据及约束集,在GIS软件平台下确定潜在的集雨工程的位置。得出结论:适宜修建蓄水池的位置128处、适宜修建拦水坝的位置47处、适宜修建大口井的位置65处。结果可用于指导当地地表径流资源的科学利用,为山区流域综合治理和集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刘海  郭建文 《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2):129-130
通过试验研究了6种常见单倍体玉米(NDG5、GY5598、ND108、ZD958、GY115、1145×Y331)在自然和化学条件下的基因加倍。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6种基因型单倍体玉米的散粉率和结实率普遍较低,如果在芽苗期施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单倍体玉米的散粉率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996.
经过对样品前处理过程的研究和优化,建立了丙环唑和嘧菌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溶液提取分配后,用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μ-ECD)测定。方法中目标物在50~2 000μg·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4。在5,50,200μg·kg-1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9.2%~1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该方法可灵敏、简便、快速地测定玉米中丙环唑和嘧菌酯的残留。  相似文献   
997.
为了了解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态环境现状,于2020年1月至12月对后官湖的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后官湖西部湖区的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最高,是后官湖的主要污染来源。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Σ)评价表明后官湖属于中营养状态,Shannon-Weaver指数和Pielou指数结果显示后官湖总体上为轻度污染到中度污染状态。调查期间共检出7门54属浮游植物,其中1月和4月主要以绿藻门和隐藻门占优势,5月至12月则以蓝藻门占优势。5月、9月-10月桡足类在浮游动物群落中占优势,其他月份则是轮虫类占优势。相比于2017年-2019年,2020年后官湖的营养状态水平和浮游植物丰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大型浮游动物在群落中的比例则明显上升。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影响后官湖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为水温、透明度和浮游动物丰度。后官湖环境管理的不断加强和新冠疫情导致的流域内人类活动的减弱可能是后官湖2020年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8.
微卫星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且呈随机均匀分布;在染色体上,除着丝粒及端粒区域外,其它区域均有广泛分布。微卫星能参与遗传物质结构的改变、基因调控及细胞分化等过程,有自身特异结合蛋白,能直接编码蛋白质。通过PCR扩增并使用凝胶电泳分离可产生大量含有微卫星DNA片断。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可应用于分析鱼类物种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的遗传结构、建立遗传图谱和基因定位、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建立微卫星DNA指纹库、亲子鉴定和血缘关系分析以及种群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铜元素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7.5、15、30、45mg·kg-1饲料)的硫酸铜和蛋氨酸铜,比较了硫酸铜和蛋氨酸铜对凡纳对虾生长、血液免疫因子及虾体铜的影响。添加蛋氨酸铜的各实验组生长速度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添加硫酸铜的各组,只有铜添加量为30mg·kg-1饲料的试验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组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成活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除了铜添加量为15mg·kg-1饲料的试验组,各试验组对虾血清的酚氧化酶(PO)活力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当铜添加量为30mg·kg-1时最强,在此时蛋氨酸铜添加组的PO活力高于硫酸铜;随着铜添加浓度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强,在添加量达到30mg·kg-1饲料时达到最大,此时硫酸铜组和蛋氨酸铜组间无差异,都为507。对虾肌肉中铜的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为(4.07±1.80)mg·kg-1,个体间差异非常大;肝胰脏中铜的最高含量为210.36mg·kg-1,最低为33.78mg·kg-1(空白对照组),明显高于肌肉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同硫酸铜相比,蛋氨酸铜没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对肌肉、肝铜含量以及S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底边界层动物是生活在海洋底边界层中的特定生物类群,通常包括超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底边界层动物的生态学意义表现在,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层系统底栖系统耦合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陆架海的碳垂直通量的重要影响因子。底边界层动物的采样装置主要包括滑橇式和陷阱式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