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67篇
  免费   1651篇
  国内免费   3205篇
林业   1985篇
农学   1768篇
基础科学   1444篇
  3005篇
综合类   14506篇
农作物   2240篇
水产渔业   1128篇
畜牧兽医   5273篇
园艺   2310篇
植物保护   1464篇
  2024年   269篇
  2023年   698篇
  2022年   1565篇
  2021年   1471篇
  2020年   1361篇
  2019年   1383篇
  2018年   995篇
  2017年   1419篇
  2016年   1032篇
  2015年   1560篇
  2014年   1625篇
  2013年   1893篇
  2012年   2637篇
  2011年   2641篇
  2010年   2497篇
  2009年   2262篇
  2008年   2220篇
  2007年   2002篇
  2006年   1581篇
  2005年   1237篇
  2004年   790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选择17头28日龄的CSFV和PRRSV抗体均为阴性的仔猪,于试验的第1天和第14天分别对其进行猪瘟耐热保护剂活疫苗(兔源)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Nsp2A1882—2241弱毒疫苗免疫。在免疫后的第28、42天采集外周血液,分析特异性抗体表达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评估猪瘟免疫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在CSF免疫后第28、42天,CSFV高抗组中的CD4^+、CD4^+/CD8^+、CD4^+CD8^+和CD4-CD8数目均比CSFV低抗组高,CD3^+和CD8^+细胞数量比CSFV低抗组低;PRRS高抗组中,CD4CD8-细胞含量高于PRRS低抗组;在CSF免疫后第28天,CSFV抗体产生较高(阳性比率为73.33%),PRRSV抗体产生较低(阳性比率仅为6.67%)。在CSF免疫后的第42天,CSF高抗组中PRRSV抗体阳性比率较CSF低抗组高8.33%。结果表明,CSFV特异性抗体产生高时能增加PRRS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增加CD4^+细胞、CD4^+CD8^+细胞数量,提高机体免疫水平。CD3+和CD4CD8-细胞应答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2.
喹赛多及其主要代谢物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研究了灌服单剂量喹赛多(40 mg/kg体重)后原药及其代谢物在健康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喹赛多及其代谢物的浓度,通过WinNonlin 5.2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计算喹赛多及其代谢产物的药动学参数。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喹赛多:t1/2 (7.52±1.77) h,Cmax(0.02±0.01) μg/mL,AUC(0-36 h) (0.26±0.24) (h·μg)/mL,MRT(11.37±3.21) h;N1(脱一氧喹赛多):t1/2 (3.05±1.12) h,Cmax(0.35±0.18) μg/mL,AUC(0-36 h) (2.13±2.31) (h·μg)/mL,MRT(11.83±3.34) h。N4(脱一氧喹赛多):t1/2 (2.91±1.15) h,Cmax(0.60±0.32) μg/mL,AUC(0-36 h) (3.78±4.28) (h·μg)/mL,MRT(11.00±2.86) h。脱二氧喹赛多:t1/2 (3.85±1.30) h,Cmax(0.46±0.19) μg/mL,AUC(0-36 h) (4.21±2.47) (h·μg)/mL,MRT(13.35±2.65) h。QCA(喹口恶啉-2-羧酸):t1/2 (5.08±0.57) h,Cmax(0.25±0.11) μg/mL,AUC(0-36 h) (3.05±1.46) (h·μg)/mL,MRT(15.15±1.83)h。结果表明,血浆中主要存在形式为代谢物,各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及AUC(0-∞)均高于喹赛多,喹赛多消除半衰期最长,QCA平均滞留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53.
chTLR4及其信号通路在脂多糖致鸡淋巴细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是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的跨膜受体,它介导了LPS诱导机体产生的多种损伤反应。本试验用LPS对鸡淋巴细胞进行6、12、24、48 h诱导,以得到IL-1β、NF-κB水平变化,为深入研究TLR4介导LPS胞内信号传递奠定了基础。结果显示,LPS诱导细胞后,IL-1β、NF-κB含量增多,均在24 h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且在12、24 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6、48 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4.
为评价青蒿素和青蒿水提液抗球虫的效果,选择体重相近20日龄黄羽肉鸡120只,随机分为健康组,病理组,青蒿组和青蒿素组4组.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表明,病理组抗球虫指数为52.7,青蒿组为172.6,青蒿素组为145.4;青蒿和青蒿素能够降低血清中NO和NOS含量.说明青蒿水提液和青...  相似文献   
55.
郭军  李慧芳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0):199-202
随着全基因组扫描技术的突破及学科交叉互动,近年来家禽起源、驯化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家禽为人类提供肉、蛋及羽绒,也用于宗教礼仪及文化生活。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驯养家禽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分子生物学技术及考古学研究表明,家禽驯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过程,家禽适应人类改变了形态、行为及生理,人类因家禽出现改变了饮食结构及行为方式。家禽来源于野生物种,不同的家禽在不同地点由不同族群独立驯化而成,驯化过程伴随其他物种基因渗入。揭示家禽起源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对保护家禽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育种都有重要意义,未来全基因组扫描及花粉考古有望成为家禽驯化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6.
选择400kg左右的南阳牛48头随机等数分为组,在相同基础日粮条件下,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日粮中分别添加5mg/kg克伦特罗和2mg/kgF89,对照组不添加,经过47d的育肥试验,克伦特罗和F89组育肥牛的日增重分为0.98和0.78kg,比对照组相应提高了53.1%和218%;饲料转化效率也提高了,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52.9%和22.4%。克伦特罗使育肥牛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上升,T4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57.
试验研究日粮中禽脂水平(30和24 g/kg)以及是否添加外源乳化剂溶血卵磷脂(LPC)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脂肪酸表观消化率以及日粮表观代谢能(AME)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68只1日龄AA肉仔鸡(公雏),按照2×2因子设计,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试验中测定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日粮AME.结果表明,禽脂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脂肪酸表观消化率以及日粮AME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LPC提高肉仔鸡体增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提高14~17日龄日粮AME(P<0.05).添加LPC有提高14~17日龄肉仔鸡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086).日粮中添加外源乳化剂LPC提高了C18:0脂肪酸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其他脂肪酸、粗蛋白质以及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这些结果表明,在含禽脂的日粮中添加500 mg/kg LPC能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LPC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的作用是通过提高脂肪表观消化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58.
中国假俭草种质资源主要性状变异及其形态类型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对中国59份假俭草的11个重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形态类型加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花序密度变异系数高达76.9%,是所测性状中变异范围最大者,叶长次之,变异系数为31.3%,结实率、草层高度以及生殖枝高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3.0%、18.0%及22.1%,变异范围为25.0%~74.8%、14.3~33.2cm及5.8~17.0cm;百粒重、叶宽、花序长、花序小花数以及节间长度变异幅度相对较小,分别为15.1%、14.6%、12.5%、12.5%及11.4%,其中以节间直径最小,仅为4.7%;2生殖枝高度和花序密度随着纬度的增加,呈显著增高和极显著增加趋势,而其它性状未出现显著变异规律;3节间直径与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草层越高,生殖枝愈高,节间愈长愈粗,而生殖枝愈高,花序愈长,节间愈长,花序密度也愈大,结实率愈高;4在欧氏距离11.2处,可将供试草种分为营养繁殖型和种子繁殖型两大类型,前者花序密度低,结实率低,叶片较长,而后者花序密度高,结实率较高,叶片则较短。  相似文献   
59.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珍贵的野生畜种资源。本文从野牦牛的分布、类型、种群数量以及主要地理分区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野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同时讨论了野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并提出了保存和利用野牦牛遗传资源的措施,对促进高寒牧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结缕草属植物生殖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份生殖性状存在差异的结缕草(Z136)和中华结缕草(Z039)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的花序密度、生殖枝高度、花序长度、每穗小穗数、小穗长度、小穗宽度、小穗长度/宽度进行遗传分析,以初步明确这些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7个性状中,正反交杂交后代中每一个性状的变异范围均超出了双亲的变异范围,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花序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生殖枝高度和每穗粒数,小穗长度和宽度的变异最小,花序长度的变异居中。2)花序密度、生殖枝高度、小穗长度和小穗长/宽正反交后代的观测值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有母体遗传效应,花序长度、每穗粒数和小穗宽度正反交后代间的观测值无显著差异。3)花序密度正反交后代群体的最佳遗传模型为存在2对主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型,生殖枝高度、花序长度和小穗宽度正反交后代群体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A-0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每穗粒数正交为1对主基因的遗传模型,反交为无主基因模型,小穗长度的正交为无主基因模型,反交为1对主基因模型。小穗长/宽正交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2.72%,反交群体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2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8.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