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9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425篇
林业   379篇
农学   332篇
基础科学   194篇
  420篇
综合类   2417篇
农作物   400篇
水产渔业   290篇
畜牧兽医   680篇
园艺   354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奶牛场的流行情况,对内蒙古地区的16个大、中、小型奶牛养殖场的2 321头奶牛,应用ELISA方法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个大型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阳性率在68.5%~100%之间,5个中型奶牛场的阳性率在34.0%~84.2%之间,6个小型奶牛场的阳性率在32.6%~89.3%之间,平均阳性率为75.7%。  相似文献   
142.
利用形态学和组织连续切片技术,对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鲇(Silurus asotus)及其杂交F1的肝、胰脏胚后发育和卵黄吸收方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3种鲇出膜后约2天在心脏后方有一肝细胞团,3天后肝细胞团逐步增大,4天后肝分叶.以后随着各种鲇生长速度不同肝、胰脏发育程度也不同.3种鲇的胰脏均为紧凑型,卵黄囊依照先卵黄球、后脂肪的顺序被吸收,3种鲇只有怀头鲇和杂交F1代卵黄吸收方式相同.出膜后4天,各鲇的卵黄均被全部吸收,腹腔上部大部分空间为肝脏占有,同时腹腔内出现结构简单的胃及肠.研究还发现肝脏的发育与卵黄囊密切有关.[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60-465]  相似文献   
143.
利用形态学和组织连续切片技术,对杂交鲇及亲本怀头鲇和鲇胚后生长及卵黄的吸引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相同条件下上述鲇鱼生长速度有明显不同,其中,怀头鲇的生长速度较鲇鱼快,而杂交鲇介于二者之间;(2)仔鱼对卵黄的日净消耗量最大值出现在出膜后第1天,体长最大增长率出现在出膜后的第2天;(3)仔鱼出膜后第3天,卵黄全部吸引;(4)卵黄囊依照先卵黄球、后脂肪的顺序被吸收,三种鲇鱼卵黄吸收方式有所不同。其中,怀头鲇和杂交鲇卵黄吸收是由内向外,而鲇采用的是由外向内的吸收方式。  相似文献   
144.
为了获得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解毒Cr(Ⅵ)的相关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从Bt407转座子随机突变体库筛选并获得了9株Cr(Ⅵ)还原能力突变株,测定了其转座子插入位点,并研究了表型变化。这些突变株的Cr(Ⅵ)还原能力比野生株极显著提高(p0.01),其转座子插入位点均为编码假定的肽链内切酶yddH基因。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株与突变株的生长曲线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突变株Cr(Ⅵ)还原能力的极显著提高与菌种数量改变无关。突变株总铬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表明Bt 407主要是通过将Cr(Ⅵ)还原为Cr(Ⅲ)来解毒Cr(Ⅵ)。本研究为构建高效解毒Cr(Ⅵ)工程菌提供了新候选基因材料。  相似文献   
145.
通过不同的软盘、育秧方式、播种密度、施氮量、化控次数等烟后稻抛栽育秧试验和多年试验示范结果,提出"选盘、旱育、稀播、适氮、化控"等烟后稻抛栽育秧关键技术。通过生产验证表明,应用该育秧关键技术,不仅能解决烟后种植中迟熟超级稻品种抛栽出现长秧龄、育壮秧难、产量不高等问题,还能有效提高烟后茬超级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6.
采用假叶树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组织培养,对加入适合的植物激素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MS+ZT 2.0 mg·L^-1+IBA 0.5 mg·L^-1培养基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MS+ZT 1.5 mg·L^-1+IBA 0.2 mg·L^-1培养基分化不定芽效果最佳,并且在MS+ZT 1.0 mg·L^-1-1.5 mg·L^-1+IBA 0.2 mg·L^-1培养基上继代增殖培养增殖系数可达4-5倍;不定芽在1/2MS+NAA 1.0+1.5 g·L^-1活性炭的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生根小苗移栽珍珠岩与泥炭土(1∶1)基质上,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47.
砷镉在不同矿物界面的相互作用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敏雪  管玉峰  苏子贤  陶亮 《土壤学报》2022,59(6):1583-1593
重金属元素镉砷由于毒性高、活性大及危害强等特点,其土壤界面化学过程是土壤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虽然已有大量报道涉及镉砷的界面化学过程研究,但很少排除pH这一重要因子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因此,本研究通过序批式反应,在排除pH干扰的条件下,定量研究了砷及镉在不同矿物界面(包括氧化铝、二氧化钛和高岭石)单独存在以及共同存在条件下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矿物界面上砷和镉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为其控速步骤;镉及砷的吸附效率(吸附量/比表面积)在不同矿物界面上均呈现出二氧化钛界面远高于氧化铝界面,而氧化铝界面高于高岭石界面;随着镉/砷浓度比的递增,镉的关键界面作用过程调控机制由静电吸附控制为主逐步转变为静电吸附与形成界面-砷-镉三元络合物共同作用,继而转变为形成表面沉淀控制;而随着砷/镉浓度比的递增,砷的关键界面调控机制发生从吸附控制为主向为沉淀控制为主的转变。该结果可为重金属元素在土壤矿物界面的微观化学作用过程及其调控措施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光照对香菇菌丝后熟转色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通过设置自然光照条件与黑暗条件下香菇菌丝后熟转色对比试验,分析其活性氧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自噬的差异。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条件下香菇菌丝正常后熟转色,黑暗条件下香菇菌丝不转色。自然光照条件下香菇菌丝活性氧含量、MDA含量、NADPH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黑暗条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则与之相反。同时,香菇菌丝细胞自噬的透射电镜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自噬基因Atg8的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香菇菌丝细胞的自噬特征明显。本研究结果为优化香菇栽培的环境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后续对光照环境下香菇体内氧化平衡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9.
关硕  刘瑞  于章龙  孙元琳 《核农学报》2022,36(11):2229-2238
为探讨不同制粉方式及不同粒度对黑小麦流变学特性及加工品质的影响,将运黑161黑小麦经直接粉碎法和回添法制得的全麦粉分别过80、100、120目筛,以运黑161黑小麦面粉为对照,分析全麦粉淀粉含量、水合特性、发酵特性以及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直接粉碎且过80目筛的全麦粉支链淀粉含量最高,为80.18%,破损淀粉含量最低,为9.93%,溶解度、膨润力最小,分别为2.5%和3%。回添法制备的全麦粉面团发酵高度、持气率小于直接粉碎法。直接粉碎且过80目筛全麦粉的粉质质量指数最高,为59.5,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为3.45和3.2 min,较接近于黑小麦面粉,且该全麦粉的阻力值、最大阻力值在醒发时间135 min时最大,用该全麦粉制作的面包感官得分最高。综上,以直接粉碎且过80目筛制备的全麦粉为原料制作的全麦面包品质较好。本研究结果为黑小麦全麦面包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0.
根据建立的风力发电系统模型,分析风力机输出特性,确定风力机输出功率与风力机的角速度有关。采用扰动观察法对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通过查找风力机的最佳旋转角速度,实现基本风速不变和变化时的最大功率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