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03篇 |
免费 | 467篇 |
国内免费 | 78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00篇 |
农学 | 368篇 |
基础科学 | 358篇 |
770篇 | |
综合类 | 4238篇 |
农作物 | 684篇 |
水产渔业 | 383篇 |
畜牧兽医 | 1634篇 |
园艺 | 688篇 |
植物保护 | 3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377篇 |
2021年 | 378篇 |
2020年 | 313篇 |
2019年 | 339篇 |
2018年 | 223篇 |
2017年 | 434篇 |
2016年 | 262篇 |
2015年 | 440篇 |
2014年 | 468篇 |
2013年 | 572篇 |
2012年 | 789篇 |
2011年 | 779篇 |
2010年 | 723篇 |
2009年 | 706篇 |
2008年 | 675篇 |
2007年 | 652篇 |
2006年 | 492篇 |
2005年 | 354篇 |
2004年 | 217篇 |
2003年 | 144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78篇 |
2000年 | 145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选用1日龄健康AA肉鸡120只随机均分成4组,使用硫酸铜作为铜源,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饲料铜含量为11mg/kg,3个试验高铜组饲料铜含量分别为110,220,330mg/kg,试验至60日龄结束,来探讨高铜日粮对肉鸡肝线粒体膜通透性、脂类代谢及肝和肌肉铜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和/或饲养日龄的延长,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逐渐扩大(P0.05);(2)血清总胆固醇(T-Ch)含量110,220mg/kg铜添加组低于对照组(P0.05),330mg/kg铜添加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在各高铜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与对照组相比,肝脏铜含量110,220mg/kg铜添加组有所增加(P0.05),330mg/kg铜添加组极显著增加(P0.01),肌肉中铜含量在各高铜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这说明高铜可造成肝线粒体不同程度的肿胀和损伤,改变肉鸡脂类的新陈代谢,明显增加肝和肌肉组织的铜含量。 相似文献
103.
以单花橐吾(Ligularia jamesii)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幼芽诱导,探索单花橐吾的离体快繁途径。结果表明:在MS+6-BA(3.0 mg·L-1)+NAA(0.3 mg·L-1)+蔗糖(35 g·L-1)培养基上的幼芽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高达90.1%;增殖培养时在MS+6-BA(2.5 mg·L-1)+IBA(0.1 mg·L-1)培养基上的平均增殖系数4.9,幼芽生长健壮,可继代培养6次以上;生根培养采用1/2MS+NAA(0.5 mg·L-1),生根率达95%,生根白色粗壮,且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探讨寄生于大熊猫、小熊猫、北极熊、棕熊东北亚种、棕熊西藏亚种、黑熊四川亚种、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采用PCR技术扩增了这些野生动物体内寄生蛔虫的线粒体COXⅠ、COXⅡ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同源性序列进行了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8种野生哺乳动物蛔虫的COXⅠ、COXⅡ基因长度均分别为393和582bp,其中大熊猫与小熊猫及4种熊科动物蛔虫COXⅠ和COX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4.8%~95.0%和94.9%~95.5%;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蛔虫的COXⅠ、COX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9.8%和99.5%。分子系统树(NJ/MP/ML)表明,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和4种熊科动物体内的蛔虫均为贝蛔属(Baylisascaris)蛔虫;而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寄生的蛔虫应为蛔属(Ascaris)蛔虫。同时,分析结果也揭示了蛔虫与宿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5.
107.
108.
109.
110.
为了引进和推广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于2007年9月、10月分别从湖北购入亲虾和幼虾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水泥池、稻田和土池塘三种条件下养殖;于2008年5月每周或半周测量一次体长体重,分别进行体长体重关系、个体出现率、个体相对增重率和体重体长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1.稻田克氏原螯虾体长体重的关系为:雌虾,y=0.0184x3.1984,R2=0.9506,雄虾,y=0.0113x3.4626,R2=0.9611,且雌虾生长匀速,雄虾生长异速,符合体重体长形态参数y=a*Lb;2根据个体出现率可知,水泥池和稻田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7.71cm-9.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在8.21cm-10.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根据生长集中区间的个体相对增重率可知,5月份稻田个体增重率最高,为24.13%,土池塘最低;体重、体长比值随着体长的变化趋势表明,稻田虾呈线性变化,水泥池和土池塘虾变化呈“S”型,趋向线性变化。可以认为,克氏原螯虾可在安康地区正常生长,且本试验条件下5月份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