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24篇
  免费   4025篇
  国内免费   6650篇
林业   5168篇
农学   3877篇
基础科学   3292篇
  7147篇
综合类   35889篇
农作物   5283篇
水产渔业   2940篇
畜牧兽医   11576篇
园艺   5178篇
植物保护   3349篇
  2024年   629篇
  2023年   1549篇
  2022年   3618篇
  2021年   3265篇
  2020年   3188篇
  2019年   3241篇
  2018年   2187篇
  2017年   3631篇
  2016年   2339篇
  2015年   3596篇
  2014年   3698篇
  2013年   4497篇
  2012年   6212篇
  2011年   6398篇
  2010年   5986篇
  2009年   5109篇
  2008年   5219篇
  2007年   4890篇
  2006年   3964篇
  2005年   3129篇
  2004年   1970篇
  2003年   1266篇
  2002年   1249篇
  2001年   1175篇
  2000年   1031篇
  1999年   38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7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4篇
  1955年   1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选用 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 ,用 3种含有不同能量浓度的精料补充料日粮 ,按 4× 3拉丁方试验设计 ,对瘤胃内 pH值、氨态氮 (NH3 N)、三氯醋酸沉淀蛋白 (TCA P)和总挥发性脂肪酸 (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其动态变化规律以及VFA组分百分率。试验结果表明 ,日粮能量浓度对瘤胃内 pH值、NH3 N浓度、TVFA浓度没有显著的影响(P >0 0 5) ;而对玉米青贮采食量及TCA P浓度影响显著 (P <0 0 1 ) ,随着日粮能量浓度的提高 ,瘤胃内TCA P浓度也极显著的提高 (P <0 0 1 )。试验结果还指出 ,瘤胃内主要代谢参数均受进食的显著影响 ,在采食前后不同时间点均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2.
运用AHP-CRITIC复合加权法评价不同发育期苦水玫瑰的品质。以不同发育期的苦水玫瑰为研究对象,测定总多糖、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采用AHP-CRITIC复合加权法综合评价不同发育期苦水玫瑰的品质。结果发现抗氧化IC50、总黄酮、总多酚、总多糖4个指标成分的复合权重分别为0.294 1、0.152 3、0.158 8、0.394 8;幼蕾期、花蕾期、盛开期苦水玫瑰质量综合评分分别为54.362 0、38.451 9、33.801 9,即幼蕾期苦水玫瑰的质量最好,花蕾期次之,盛开期较差。说明通过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作用综合评价不同发育期苦水玫瑰的品质,幼蕾期苦水玫瑰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3.
为了客观评价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对靶动物猪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将32头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分别设1倍、3倍、5倍临床推荐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混饮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15 d,通过检测各组受试猪的临床表现、血液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尿液常规指标及病理学变化等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以5倍临床推荐剂量内应用于靶动物猪后,对其临床症状、体重、血常规、血生化及尿常规等指标没有显著影响,解剖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也未见任何病理变化,说明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以1倍、3倍、5倍临床推荐剂量应用于靶动物猪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4.
为了解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区域鸽源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通过常规细菌分离鉴定并结合PCR方法,获得42株鸽源沙门菌,采用K-B纸片法,选取20种抗生素,对42株鸽源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结合PCR方法对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受检菌对链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耐药率为88. 1%;对阿莫西林耐药率为83. 3%;对头孢拉定、氨苄西林、萘啶酸的耐药率为81. 0%。42株沙门菌皆有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其中33株同时耐4种以上抗生素,占检测菌株的78. 6%(33/42),主要的耐药谱为CTX-CRO-FLO-CPIOFL-AKN。42株沙门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 (6')-Ib-cr检出率最高,为88. 09%(37/32);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aph (3)Ⅱ、aac(3)Ⅱ检出率分别为80. 95%(34/42)、76. 19%(32/42)、16. 67%(7/42);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bla CMY-2检出率分别为42. 86%(18/42)、19. 04%(8/42);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 M、tet A、tet B检出率分别为40. 4%(17/42)、38. 09%(16/42)、9. 52%(4/42);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检出率为80. 95%(34/42);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检出率为38. 09%(16/42)。结果表明: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区域鸽源沙门菌存在普遍耐药,且多重耐药较为严重,耐药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85.
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反应影响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 L16 (45) 正交试验, 对影响猪 P B M C 增殖反应的几个因素, 包括培养时间、 P H A 浓度、细胞浓度等三个因素四个水平进行了比较和探索。试验表明几个因素对 P B M C 的增殖反应均有显著的影响( P< 005) , P B M C 增殖反应的 M T T 比色法的最佳反应条件组合为 P B M C 浓度为1 ×106/ml, 植物血凝素 P H A 的浓度为125μg/ ml, 细胞培养时间为24 小时; 影响增殖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P B M C 浓度、 P H Ap 浓度及细胞培养时间。同时确定了最有利于 P B M C 增殖的犊牛血清浓度为10 % 。  相似文献   
86.
开展生物多样性动态长期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探明生物多样性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是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10年野生动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新发现保护区分布哺乳动物7种、鸟类98种,内蒙古鸟类新纪录2种,内蒙古蛇类新纪录1种。但也未发现一些以往有记录的物种,需要进一步强化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探明物种变化的原因。后续监测工作引入了非损伤采集动物粪样提取DNA技术,从而深入了解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长期稳定的遗传学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7.
自然杀伤(NK)细胞是肠黏膜免疫屏障的重要组分。本文从NK细胞的发育学特征、分子表型切入,分析了其在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中发挥的功能,以及肠道微生物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旨在为疾病预防和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云南松松塔乙醇提取物(PEA)和碱水提取醇沉物(PED)对H22实体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建立H22实体瘤小鼠模型,随机分组,灌胃给药,1次/d,给药10d。末次给药24h后,取血检测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剥离肿瘤组织并称重,计算抑瘤率;检测肿瘤组织匀浆中环氧化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PEA和PED各剂量组小鼠平均肿瘤重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小;最大抑瘤率分别达46.11%和58.05%。PEA和PED各剂量组小鼠外周血中IFN-γ和IL-2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IL-4和IL-10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EA和PED各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OX-2和PGE2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减少;给药组正常肿瘤组织减少,有出血和坏死,脂肪组织增多。结果表明,PEA和PED可抑制H22实体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其机制与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和抑制COX-2与PGE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国内外各大数据库中桑树相关文献量的计量,对桑树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桑叶作为家蚕饲料的传统农业模式已被打破,现已转向涉及医药、食品与保健等领域的多元化发展的桑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其中,对桑树活性物质的研究由生物碱类物质转向多酚类物质和多糖类物质,桑树的抑制肿瘤和抗癌活性逐渐被重视,国内研究者对桑树的研究深度及影响力逐年提高。该结果可为桑树资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0.
Seed dispersal is essential for plant recruit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biodiversity. Colobine monkeys are primarily folivorous, but they also consume fruits and are often assumed to be seed predators. Although they are known to be epizoochorous seed dispersers, their role as endozoochorous seed dispersers needs reassessment. We examined potential endozoochory in golde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t Dalongtan in Shennongjia National Park, central China, by assessing potential germination of ingested seeds (n = 1806, 9 species) from fecal samples. Intact seeds were in almost all fecal samples (ranging from 5–130 seeds), and ingested seeds were from small seeded species (seed width <4.5 mm). The 2 most abundant species were Actinidia arguta (73%) and Rosa caudata (15%). The fruits of A. arguta were unripe when ingested (i.e. effective seed predation) and the ingested seeds did not germinate in the trials. Therefore, ingestion of unripe seeds does not lead to effective seed dispersal. However, germination rates of defecated R. caudata (9%) were greater than control seeds (6% and 0%), demonstrating potential endozoochorous seed dispersal. Thus, colobine monkeys do indeed disperse mainly small-seeded from multi-seeded fruits through potential endozoochory and this process enhances the recruitment of seedl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