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5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635篇
林业   531篇
农学   311篇
基础科学   332篇
  571篇
综合类   3603篇
农作物   558篇
水产渔业   365篇
畜牧兽医   1033篇
园艺   578篇
植物保护   274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506篇
  2008年   550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静庐的毕生努力和所作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概括张静庐一生编辑出版事业,探讨其一生为近代出版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尤其是作为一名近代著名编辑在维护国家和民族文化、近代文化传播、与作者交往、服务读者、编好书的文化责任,以期对当代新形势下的编辑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2.
中国北方13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1989~1999)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以北方13省为研究区,对该区1989~1999年的宏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决定该区景观格局的主体要素类型为草地、难利用地和林地.其次为耕地。1989~1999年期间,区内景观异质性程度在逐渐提高.土地利用向着多样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是:耕地、林地和城镇用地破碎度最大;林地、草地和水域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斑块空间分布不断分散和破碎化.分离度和破碎度指标增加。草地的破碎度增加最为显著,严重影响该区农牧业的正常生产。景观要素之间的转化关系主要表现为林、草地和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草地退化为难利用地。表征了该区生态建设实践和生态破坏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草地的严重退化趋势.说明北方13省存在较为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93.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分形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能客观地反映退化土壤的结构状况和退化程度 ,可作为退化土壤结构评价的一项综合性定量指标。退化土壤的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和微团聚体组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土壤中 <0 .0 0 1mm粘粒含量越高 ,>0 .2 5 mm团粒含量越低 ,则分形维数越高 ,结构性越差。对于同一土壤退化系列 ,分形维数越高 ,土壤退化越严重。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发生铝污染的白浆土中金属铝的解吸特性,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铝在白浆土中的解吸行为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20min后,白浆土中的铝解吸基本达到平衡;25℃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2.2g/kg,铝在白浆土中的解吸量仅为吸附量的1.5%;用Langmuir方程可很好地拟合白浆土中铝解吸等温曲线(r=0.985 9**),说明表面均匀单层解吸占主导;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表明铝的解吸是自发、吸热和熵增加的过程。土壤有机质由42.2g/kg降至27.8g/kg时,白浆土中铝的最大解吸量由25.87mg/kg升至66.11mg/kg,且导致解吸滞后现象的加剧。pH降至3时,铝的解吸量升至226.4mg/kg,是pH在5~7时的8倍以上。随着解吸液中NaCl和Na_2SO_4浓度的增加,铝的解吸量增加。总之,吸附到白浆土中的铝解吸能力较弱,但pH和有机质含量降低,无机盐含量升高,铝的解吸量大幅增加,污染风险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95.
社区林业与天然林保护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天保社区的基本特征,阐述了社区林业的特点,分析了天保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社区林业方法实施天保工程的几点建议,指出了社区林业是天保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6.
家畜中毒性疾病的急救原则是,首先应阻止有毒物质继续进入体内;尽快地排除已进入体内的毒物;采用解毒药物来拮抗或消除已吸收的毒物;根据整体和各器官系统的具体状态,采取全身治疗和对症治疗。为此应使病畜脱离被毒物污染的环境,停止饲喂可疑的饲料和饮水,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寒地大豆霜冻害演变特征,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59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6年逐日日最低气温资料和大豆发育期资料,基于作物霜冻害等级气象行业标准,采用数理统计和墨西哥帽小波法分析大豆乳熟期轻、中、重霜冻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并统计分析研究区各站霜冻害发生年份的产量增(减)状况。结果表明:1971-2016年,黑龙江省西北部、三江平原西北部及牡丹江半山区等地为寒地大豆乳熟期霜冻主要发生区域。大豆乳熟期轻度、中度、重度霜冻害在1971-1980年发生范围最广、发生频率最高,2011-2016年发生范围及频率最小。寒地大豆乳熟期霜冻害发生存在3~5年短期振荡周期和20年左右的中期振荡周期。1971-2016年,霜冻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以负效应为主。对典型站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乳熟期霜冻害出现日期越早对产量的负效应越大。霜冻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霜冻等级及出现日期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对寒地大豆安全生产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细胞色素P450酶 (Cytochrome P450, CYPs) 由P450基因编码,其中Cyp1a基因参与不同类型外源物质的生物转化和代谢。克隆了紫红笛鲷 (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Cyp1a基因,对其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质量浓度 (10、50和250 μg·L−1) 一溴联苯醚 (4-bromodiphenyl ether, BDE-3) 和十溴联苯醚 (decabromodiphenyl ether, BDE-209) 胁迫对紫红笛鲷肝脏Cyp1a表达及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 (7-ethoxyresorufin O-deethylase, EROD) 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红笛鲷Cyp1a cDNA全长2540 bp,开放阅读框长1 566 bp,编码521个氨基酸。同源分析结果表明紫红笛鲷CYP1A与花鲈 (Lateolabrax maculatus) CYP1A蛋白相似性最高 (92.69%),进化树分析与白梭吻鲈 (Sander lucioperca) 聚为一支,进化地位最近。Cyp1a基因在紫红笛鲷肝脏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和鳃,肌肉最低。10 μg·L−1 BDE-3和BDE-209未对Cyp1a基因表达和EROD活性产生影响,而50和250 μg·L−1BDE-3胁迫7~15 d则对两者产生显著抑制,且呈现剂量效应。与BDE-3相反,50和250 μg·L−1 BDE-209 处理组Cyp1a基因表达和EROD活性显著增加,且Cyp1a基因表达与ER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高浓度BDE-3和BDE-209可对紫红笛鲷肝脏Cyp1a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但两者的影响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99.
根据山西省文峪河灌区春玉米的种植特点、生长规律及生产实践需要,采用文峪河试验站春玉米灌溉试验的实测资料,开展了春玉米灌溉预报试验研究及应用,研究春玉米在有限供水条件下的耗水量、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得出的春玉米需水规律可为灌区灌溉用水计划的制定及动态修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籼、粳超级稻光合物质生产与转运特征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差异,以江苏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秧苗素质、叶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粳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及上三叶叶长、叶基角、叶开角、披垂度和叶面积衰减率、收获指数均小于籼稻,而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及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颖花/叶、实粒/叶、粒重/叶)、最大叶面积指数、总充实量、实收产量、生物产量、茎鞘最大输出量和表观输出量及比率均大于籼稻,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虽然粳稻主要生育期单茎干物重均不及籼稻,但群体数量优势保证粳稻具有较高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且随着生长发育的持续,群体光合物质生产优势不断加大,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于抽穗后25 d前后超过籼稻。粳稻灌浆后期(乳熟至成熟期)仍保持强劲生长优势,而灌浆初期(抽穗至乳熟期)茎鞘贮存物质合理输出,有效保障了高效光合层的安全支撑及高积累产量库的流畅充实。高生物学产量的稳定形成和叶面积“稳升缓降”态势以及拔节至成熟期较强的高效光合物质生产,是粳稻光合系统高效持续产出、灌浆充实多及高产形成的重要特征和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