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22篇
  免费   2424篇
  国内免费   4849篇
林业   3447篇
农学   3388篇
基础科学   2555篇
  5591篇
综合类   19754篇
农作物   3017篇
水产渔业   1932篇
畜牧兽医   7335篇
园艺   2944篇
植物保护   2532篇
  2024年   340篇
  2023年   850篇
  2022年   2026篇
  2021年   2035篇
  2020年   1929篇
  2019年   1905篇
  2018年   1360篇
  2017年   2025篇
  2016年   1530篇
  2015年   2228篇
  2014年   2266篇
  2013年   2844篇
  2012年   3644篇
  2011年   3965篇
  2010年   3596篇
  2009年   3009篇
  2008年   3212篇
  2007年   2949篇
  2006年   2457篇
  2005年   1945篇
  2004年   1148篇
  2003年   795篇
  2002年   859篇
  2001年   803篇
  2000年   759篇
  1999年   416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18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吉林玉米带玉米一次性施肥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肥料统计资料、农户和肥料经销商的抽样调查资料,对吉林省玉米一次性施肥的规模、分布区域、施用量、经济投入及玉米高氮复混肥的生产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一次性施肥主要集中在吉林玉米带的中、东部地区,土壤类型以黑土、典型黑钙土、白浆土、草甸土和暗棕壤为主。2005年玉米一次性施肥面积占玉米总施肥面积的62.5%,玉米一次性施肥平均施用量为554 kg/hm2;一次性施肥比农民常规施肥多投入313元/hm2。玉米高氮复混肥的比例和氮含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临时登记的高氮复混肥比例和高氮复混肥(N>25%)的比例分别由2003年的45.1%、50.0%增加到2005年的95.5%、77.0%。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以合理选留树体不同部位结果枝为基础,对结果母枝在其生长过程中的萌芽率、结果枝比例、坐果位置、单果重及一串重等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木纳格葡萄的结果母枝粗度、结果枝比例、萌芽率之间呈正相关趋势;阿瓦提地区的木纳格葡萄在不同树位、芽位、节位果穗着生数量都较阿图什地区的多;冬季修剪要以其结果习性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域法对彭水县植烟土壤养分数据特异值进行处理,利用K-S检验数据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半方差、克立格插值法研究了植烟区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特征.从变异系数看,土壤速效磷最大为71.60%,而pH 最小,仅为12.57%; 土壤肥力养分样本数据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 土壤养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自相关性,并受各向异性的影响,自相关阈值变幅表现为pH>有机质>有效磷>有效氮> CEC>速效钾; 土壤养分的随机变异表现为pH>有效磷>有效氮>有机质>CEC>速效钾,CEC、速效钾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他肥力要素为空间弱相关性; 彭水县植烟土壤酸碱度、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比较适宜植烟,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对烤烟生产的适应性好,土壤速效钾非常适宜于植烟.因此,通过对空间分布格局图的实地分析,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影响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因素,从而做出科学的作物的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994.
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41-4943
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并根据地区特点,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策略: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指导,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循环经济认识水平;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型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节能降耗,发展清洁能源;加强循环型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5.
对洛阳市栾川县引种栽培的6个药用菊花栽培类型的生长势和生理抗性指标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栽培类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部分栽培类型POD活性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在09-25达到最高值;生长势变化均呈"S"型增长,并在10-25达到最大值;大洋菊、贡菊在生长势和生理抗性上均表现出优势,适宜洛阳市栾川县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96.
“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旨在阐明“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并从栽培角度系统研究其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机理。【方法】2010—2011年,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江苏扬州、兴化、东海),以当地代表性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4号、徐稻3号、连粳7号、徐优733等)和籼稻品种(两优培九、Ⅱ优084、新两优6380、扬两优6号等)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籼粳稻的生育安全性、产量、品质、温光资源利用、群体生长发育动态、株型和倒伏性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机插和摆栽两种轻简栽培条件下,粳稻生育安全性优于籼稻,后期耐低温,灌浆持续时间长。两年粳稻的平均产量,扬州分别为10.90和10.87 t•hm-2,兴化分别为10.93和10.65 t•hm-2,东海分别为10.49和10.41 t•hm-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粳稻群体颖花量与籼稻相当或略少于籼稻,但籽粒的充实性状优于籼稻,这也是粳稻获得较高产量的关键。粳稻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显著或极显著优于籼稻,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稍逊于籼稻。“籼改粳”生产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为:粳稻全生育期较籼稻明显延长,灌浆后期粳稻更能适应温凉天气,增加水稻对温光资源的利用,使得粳稻能够安全成熟;粳稻后期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能够增加群体光合物质积累量,提高群体库容总充实量;同时,粳稻后期能够适应低温天气而不早衰,维持强壮根系和较高的茎鞘强度,增强群体抗倒伏能力,保证较大库容的安全充实与支撑。【结论】在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条件下,粳稻更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生育后期仍保持强劲生长优势,不仅能够安全成熟,而且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综合生产力高。  相似文献   
997.
河南省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底至8月,使用探照灯诱虫器对河南省北部的夜间空中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由12目47科100多种昆虫组成,其中害虫的种类占了86.43%。空中昆虫群落的丰富度和昆虫的种类随季节变化不大,数量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其中6月份昆虫数量明显高于其他4个月份。采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进行分析发现,棉铃虫、赤角盲蝽、小地老虎和大黑鳃金龟是空中昆虫群落的主要害虫优势种,优势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575 2、0.137 8、0.108 0、0.136 1,其中棉铃虫是整个生长季节的优势种。食蚜蝇、中华草蛉、东亚小花蝽和大草蛉是空中昆虫群落的主要天敌优势种,优势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714 3、0.626 1、0.219 3、0.467 5。研究初步明确了河南省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演替及不同时期的优势种群,为针对性控制害虫危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生物炭和生物炭基氮肥的理化特征及其作物肥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生物炭基氮肥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物肥效。【方法】以竹炭、木炭、硝酸铵为原材料,分别制备了竹炭基氮肥和木炭基氮肥,采用元素分析、灰分测定、环境扫描电镜、等离子光谱仪、pH计和红外光谱,对2种生物炭及生物炭基氮肥的部分理化性质、形貌结构进行分析。以小麦和糜子为供试作物,通过盆栽试验,在壤土和砂土上,研究生物炭和生物炭基氮肥对作物生长、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竹炭和木炭2种生物炭的含碳量高达60%以上。竹炭灰分含量高于木炭,而负载硝酸铵量低于木炭,分别约为8%和18%。竹炭基氮肥和木炭基氮肥分别呈蜂窝状和管状结构,基本保持了竹炭和木炭的微观形态。在制备生物炭基氮肥的吸附过程中,竹炭、木炭与硝酸铵以物理吸附相结合,吸附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反应。竹炭、木炭均呈碱性,吸附氮肥后pH值显著降低。在壤土和砂土上,施用竹炭基氮肥和木炭基氮肥可显著促进小麦、糜子的生长和增产,并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延长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存留期,减少养分淋失。【结论】将生物炭作为肥料载体制备的生物炭基肥料,不仅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还有利于生物炭农用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999.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和迟熟晚粳4种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手栽、抛秧、机插3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品种晚粳稻产量均表现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手栽比较,两年抛秧方式减产率为6.05%—25.70%,机插方式减产率为9.94%—39.04%;手栽方式产量最高的原因是其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抛秧和机插的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全生育期亦缩短,其中抛秧方式全生育期平均缩短4.9 d,机插平均缩短10.3 d;不同类型品种间,晚粳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较中粳稻大;同一熟期类型品种,杂交稻全生育期较常规稻缩短天数多。各类型品种全生育期及其不同生育阶段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均表现出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其中机插方式全生育期温光利用率较少,分别为85.66%和80.75%。【结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不同栽培方式适宜性及配套适宜品种类型进行了初步归划,认为手栽、抛秧、机插均适宜在该区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应配套适宜粳稻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00.
烟田土壤耕作制度是烟草栽培制度的重要内容.笔者从土壤耕作系统和土壤耕作模式两个方面阐述了贵州烟田土壤耕作制度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当前贵州山地烟和田烟的土壤耕作制度现状,探讨了贵州烟田土壤耕作现代化的策略,旨在为实现烟田土壤耕作现代化和烤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