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29篇
  免费   1168篇
  国内免费   2027篇
林业   2483篇
农学   2409篇
基础科学   1230篇
  2988篇
综合类   8440篇
农作物   1630篇
水产渔业   1055篇
畜牧兽医   3519篇
园艺   1139篇
植物保护   1331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736篇
  2021年   863篇
  2020年   847篇
  2019年   838篇
  2018年   594篇
  2017年   904篇
  2016年   750篇
  2015年   990篇
  2014年   1021篇
  2013年   1242篇
  2012年   1692篇
  2011年   1747篇
  2010年   1592篇
  2009年   1500篇
  2008年   1498篇
  2007年   1341篇
  2006年   1246篇
  2005年   1033篇
  2004年   535篇
  2003年   452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442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294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4年   7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8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碳源和氮源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了影响松乳菇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松乳菇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KNO3。  相似文献   
992.
为初步了解福建省番鸭细小病毒病流行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控方法,2012—2018年,在福州、莆田、漳州和三明4个主要番鸭饲养区18个固定养殖场,收集435例临床病例样品,进行番鸭细小病毒病(番鸭三周病和番鸭小鹅瘟)病原检测,分析病原感染状况。结果显示:2012—2018年,在435例临床病例中,检出番鸭细小病毒病病原阳性病例155例,阳性检出率为35.6%(155/435),其中番鸭三周病阳性病例102例,番鸭小鹅瘟阳性病例125例,两种病混合感染病例72例。2012—2014年,番鸭三周病病原检出率约为40.0%,2015年降至27.4%,2016—2018年降至5.0%以下,病原检出率大幅下降(P<0.01);2012—2018年番鸭小鹅瘟病原检出率在23.4%~34.9%之间,检出率下降不明显(P>0.05)。分析认为,2014年番鸭三周病商品疫苗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三周病的临床发病率,使该病已非导致番鸭临床发病的主要因素;而对于番鸭小鹅瘟,因缺乏针对性的有效疫苗,防控效果不明显。因此,该地应继续加强番鸭三周病活疫苗的免疫,最终净化该病;而对于番鸭小鹅瘟,需做好综合防控,可免疫鹅细小病毒弱毒疫苗,控制临床发病,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93.
我国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及因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畜间布鲁氏菌病近年来在我国呈高发态势,已严重威胁畜牧生产和人类健康。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数据,结合疫情报告资料和定点监测调查资料,对我国近20年畜间布病流行情况及特点进行总结,系统分析造成我国畜间布病疫情上升的原因,为制定科学防控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a 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A ddPCR method was developed, which the primers and probe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servative regions of F gene of NDV. The concentration of primer and probe,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in ddPCR reaction were optimize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ddPCR method were evaluated. In results, the optimal primer concentration and the probe concentration were 900 and 250 nmol·L-1, the optimum annealing temperature was 55℃. The detection limit of ddPCR method was 1.8 copies·μL-1 with a good linear response, it had no cross reaction with other six viruses (include IBV),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sample repetition was 2.4%. Al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DV ddPCR was sensitive and specific, it was suitable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clinical samples infected with NDV.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分析359个超市食品安全事件,发现化学性污染食品、物理性污染食品、假冒劣质食品和过期食品是我国超市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问题;验收和销售是超市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环节,验收环节上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中混有异物、腐败变质和掺假掺杂,而销售环节主要是销售过期食品;从整体上看,超市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上游的食品生产企业。因而,在超市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对策上,超市要严格地规范操作要求,建立食品安全供应链;政府在严厉打击问题食品生产企业,遏制食品风险的传递的同时,也要积极支持超市与企业对接,做好食品质量信息传递工作,防止超市食品“柠檬市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6.
东北地区外来针叶树种引种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东北林区主要针叶树种引种现状及取得的成就,分析了东北三省针叶树种引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较为科学的引种网络体系和发展策略,并提供了可能在干旱、半干旱区引种成功的针叶树种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的地理分布格局,为其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指导,也为其起源与地理演化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基于100个分布点信息与19个气候因子,采用BIOCLIM模型构建当前(1970—2000年)以及未来(CO2浓度倍增) 篦子三尖杉的地理分布趋势,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

结果

篦子三尖杉在中亚热带地区以低海拔分布为主。BIOCLIM模型结果显示: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篦子三尖杉最佳适生区集中在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未来气候变化情境(CCM3)下,其潜在分布面积将减小,并有向西迁移的趋势;该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为0.911±0.023,预测精度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季节性、气温年较差和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是限制篦子三尖杉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且温度因子的作用大于水分因子。

结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篦子三尖杉的适生区有破碎化及丧失的风险,应重视对该物种的动态监测及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揭示台湾省陆地植被生态系统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响应程度,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台湾省1998—2018年SPOT/VEGETATION NDVI卫星遥感数据、气象及DEM数据,结合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化下的台湾省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趋势及区域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 1998—2018年台湾省植被NDVI均值增长率为5.09%;台湾省不同高程范围所占的面积比例差异较大,500 m区域的面积比例高达52.49%,3 600 m区域的面积比例仅为0.01%,且NDVI均呈现较低值,分别为0.72和0.73;1998—2018年台湾省海拔除3 600 m外,其他海拔高程范围NDVI均值增长明显(p0.001);在500~3 600 m高程范围内,NDVI年均值与气温、降雨相关关系显著(p0.05)。[结论]海拔越高,植被生长状况对降雨的变化较气温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更准确地揭示植物在物候水平上对气温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在去气温和物候时间序列趋势的基础上,建立日尺度的气温?物候回归模型,分析中国温带地区40个站点1986-2011年旱柳开花始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理。结果表明:中国温带地区77.5%的站点旱柳开花始期呈提前趋势,相应的敏感时段春季气温则呈上升趋势(0.8±0.5℃·10a-1)。其中,75%的站点物候期或气温时间序列存在显著变化趋势。进行去趋势处理后,17.5%的站点相关性发生变化,去趋势前其相关性较低,去趋势后,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模拟的均方根误差(RMSE)从去趋势前的5.5d降至去趋势后的4.9d,说明去趋势方法能提高气温-物候响应关系诊断的精确度。基于去时间序列线性趋势的气温-物候回归模型,得到92.5%的站点旱柳开花期与敏感时段春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气温的升高,旱柳开花期呈提前趋势,其线性响应速率为-2.5±2.1d·℃-1。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在昆明地区搭建的一种间接式强制循环分体承压阳台壁挂式平板型太阳热水器的分析,建立了热水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冬季晴天天气情况下的得热量、平均日效率、瞬时效率、贮热水箱热损系数、系统平均热损因数等热水器热性能参数进行了多天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太阳热水器的热性能良好,符合家庭生活用水的要求,适合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太阳辐照量是影响太阳热水器热性能最显著的因素;分体承压立式贮热水箱的保温性能良好,但还需继续对这种贮热水箱的温度分层情况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